14 驿路梨花 课件(26张PPT)+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4 驿路梨花 课件(26张PPT)+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1 17:16:47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R·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 1977年5月,彭荆风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一个下午,他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他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他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教学目标 一、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略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三、学习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精神。检查预习情况一、检查字词驿路( ) 陡峭( )
花瓣( ) 简陋( )
撵走( ) 麂子( )
恍惚( ) 修葺( )yìdǒubànlòuniǎnjǐhuǎnɡ hūqì挑战1二、关于作者 彭荆风,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三、写作背景: 《驿路梨花》写于作者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精神。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想起这些来,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他立即拿起笔来,记下了这点滴美好。 就文章的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或者:你最想从文章的题目知道些什么)?1.“驿路”指什么?(确切解释)
2.“梨花”指物还是指人?
3.如果指物: (驿路的) “梨花”是怎样的?
如果指人: (驿路的) “梨花”又是怎样的人?
4.这个题目的出处?以“驿路梨花”为题的意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再读文本,按照人物出现先后顺序,完成下面表格。挑战2挑战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向梨花姑娘学习,为群众着想第二天早上瑶族老人送粮、修葺小茅屋向梨花姑娘学习,为群众着想当天晚上及第二天早上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学习解放军的雷锋精神十多年前,解放军盖起小茅屋至出嫁前解放军砍树割草盖小茅屋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十多前路过时梨花妹妹及一群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学习解放军和梨花姐姐的雷锋精神梨花出嫁后十几年前
解放军路过
建小茅屋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梨花姑娘
出嫁后
妹妹接着
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
借住
照看小茅屋“我们”路过
住宿,修屋12345插叙插叙插叙按照小茅屋的出现、发展过程顺序:
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课文顺序:
“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记叙的顺序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就是顺叙。一般包括时间的先后、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展的过程。例如《散步》1、顺叙:作用: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知识补充 ———————————————————————
————————————————————————2、倒叙: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作用:知识补充 ———————————————————————
3、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例如《驿路梨花》 作用: 插叙的内容能对中心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知识补充 ———————————————————————
4、补叙: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作用: 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知识补充“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
(梨花)
(解放军)都是主人 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试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中心。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神州人人学雷锋内容赏析请你谈谈“驿路梨花”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记叙文题目的含义一、表层含义:1、题目的字面意思
2、选文内容 二、深层含义:1、选文内容
2、主旨
(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
表达技巧)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含义:双关,1.自然界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2.助人为乐的梨花姑娘及其妹妹等一群哈尼族小姑娘;3.雷锋精神的象征;4.解放军崇高品质和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记叙文题目的作用1、点明故事的发生时间、地点、环境及主要(重要)人物(职业、身份、特点、暗示命运等)
3、概括(关联)文章的主要事件 4、点明(暗示)文章的主旨 5、全文的线索 6、营造.......氛围 2、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疑悬念、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含蓄委婉、诗情画意等)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作用:1、点明故事的发生地点、环境及主要人物(特点) 2、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诗情画意等) 3、关联文章的主要事件 4、点明(暗示)文章的主旨 5、全文的线索 6、营造纯洁美好的氛围 内容赏析 “驿路梨花”引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吸引了读者,也是全文的线索,既写出了在哀牢山那偏远、冷寂的深山老林中小茅屋边上的盛开的梨花的美丽,又暗喻了梨花小姑娘的纯洁、美丽,象征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揭示了人们相互关怀的崇高道德风尚。作业(作业本):
1.生字词(一遍)
2.词语解释
3.填写知能。并思考练习二、三题。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14 驿路梨花
【教学目标设计】
一、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略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三、学习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977年5月,彭荆风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一个下午,他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他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他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彭荆风老师的《驿路梨花》,来看一看让他难以忘怀的特意人事是什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的考察(挑战一)
驿路( ) 陡峭( ) 花瓣( ) 简陋( )
撵走( ) 麂子( ) 恍惚( ) 修葺( )
作者简介
彭荆风,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
3、写作背景
驿路梨花》写于作者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精神。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想起这些来,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他立即拿起笔来,记下了这点滴美好。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就文章的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或者:你最想从文章的题目知道些什么)?
例如:1.“驿路”指什么?(确切解释)
2.“梨花”指物还是指人?
3.如果指物: (驿路的) “梨花”是怎样的?如果指人: (驿路的) “梨花”又是怎样的人?
4.这个题目的出处?以“驿路梨花”为题的意义?
请结合以上的问题细读文本,看看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吧。
四、再读文本,按照人物出现先后顺序,完成下面表格。(挑战二)
出现次序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目的
做好事的时间
1
2
3
4
5
(一)结合上表,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记叙顺序)
课文顺序:
“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按照小茅屋的出现、发展过程顺序:
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二)知识补充(复习):
记叙的顺序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
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
1、顺叙: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就是顺叙。一般包括时间的先后、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展的过程。例如《散步》
作用: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例如《驿路梨花》
作用:插叙的内容能对中心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4、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
(三)结合以上所学,想一想,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 都是主人
(梨花)
(解放军)
五、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试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中心。
驿路梨花处处开
雷锋精神代代传
神州人人学雷锋
六、请你谈谈“驿路梨花”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一)知识补充(复习):记叙文题目的含义
表层含义:1、题目的字面意思 2、选文内容
深层含义:1、选文内容 2、主旨(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表达技巧)
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含义:
双关,1、自然界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
2、助人为乐的梨花姑娘及其妹妹等一群哈尼族小姑娘;
3、雷锋精神的象征;
4、解放军崇高品质和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
(二)知识补充(复习):记叙文题目的作用
1、点明故事的发生时间、地点、环境及主要(重要)人物(职业、身份、特点、暗示命运等)
2、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疑悬念、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含蓄委婉、诗情画意等)
3、概括(关联)文章的主要事件
4、点明(暗示)文章的主旨
5、全文的线索
6、营造.......氛围
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作用:
1、点明故事的发生地点、环境及主要人物(特点)
2、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诗情画意等)
3、关联文章的主要事件
4、点明(暗示)文章的主旨
5、全文的线索
6、营造纯洁美好的氛围
七、小结:
“驿路梨花”引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吸引了读者,也是全文的线索,既写出了在哀牢山那偏远、冷寂的深山老林中小茅屋边上的盛开的梨花的美丽,又暗喻了梨花小姑娘的纯洁、美丽,象征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揭示了人们相互关怀的崇高道德风尚。
作业(作业本):
1.生字词(一遍)
2.词语解释
3.填写知能。并思考练习二、三题。
九、板书设计

14 驿路梨花测评练习
一、检测:
1、填写文学常识:
《驿路梨花》作者是 ,他是 代作家,作品有《 》、《 》、《 》等。
2、给加点字注音:
驿路( ) 露宿( ) 竹蔑( ) 喷( )香 撵( )走 麂子( )恍惚( ) 修葺( ) 着( )想 折( )损 菌( )子
3、解词:
(1)陡峭: (2)修葺: 葺
(3)恍惚: (4)修长: 修
二、整体感知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出现顺序
人 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目的
时间
1
2
3
4
5
(二)依据表格内容,分别概括出这五件事:
1. 2.
3. 4.
5.
(三)理出文章思路:
( )小茅屋---投宿小茅屋---( )---( )小茅屋---( )
文中的这些情节是由什么串连起来的呢?
(四)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建造和照看来叙述,文章中的几件事该如何安排呢?
全文从整体上按照时间的先后记述了“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串的经历,这是 的记叙顺序。在“我们”投宿在小屋的所见所闻当中,通过瑶族老人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奇遇小屋的过程以及关于小屋的主人是梨花的传说;又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讲述揭示了小屋的来历和小屋主人是谁的谜底,这两段内容是 的记叙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