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耕织图>(局部)》《清代纺织图》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朝时期,人口增长了6倍多,人口总数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什么原因使清朝人口快速增长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朝的前期经济发展的概况。
新课讲授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阅读课文(P.96--97),欣赏图片
2.原因:
(1)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广大人民的辛勤劳作。
3.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4.表现和影响:
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一)手工业
1.识读《清代纺织图》,获取信息
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规模大,人数多,分工合作;纺织工人受雇于工场主,是雇佣关系。
2.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二)商业
1.识读《盛世滋生图》局部
2.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发达的陆路和水运,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3. 大型商帮的兴起是清朝商业繁荣的结果。
(1)正是因为商业的繁荣,使得一些商人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形成了资本雄厚的大商帮;
(2)资本雄厚的商帮,网络遍及全国各地,经营着全国各地间的商业贸易,促进了清朝商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长
1.阅读教材(P.99--100)及材料
关于清朝人口和耕地的数字,戴逸所著《简明清史》指出,从1741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的100年内,人口增加3倍,平均每年增加270万人,年增长率为1.88%。但耕地面积的增加却很缓慢,从顺治末年至乾隆末年,大约140年间,耕地面积从5亿亩增至9亿亩。这9亿亩数字,可能计算偏低,会有一些隐匿未报的土地,也会有一些边远地区新垦的土地未统计在内。但大致的趋势是清楚的,即耕地的增长远远落后于人口的增长。再加上土地兼并日益剧烈,地少人多无田可耕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乾隆末(18世纪末),平均每人只有3亩耕地;到了道光时(19世纪前期),人口继续增加,耕地却没有增加,每人平均耕地只有2.25亩了。
2.清朝人口增长原因
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3.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的增长,这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又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作业:课后活动(P.100)
1.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1661—1766年,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增加接近35%)。促使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等等。
2.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这对清朝社会有何影响?
玉米、甘薯和马铃薯属于美洲高产农作物,比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产量高很多。它们的引种和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促进了清朝人口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