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错误订正1】“三千年来独立不羁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缚,凡有血性者岂能忍视之乎?吉田松阴这段话表明( )
A 幕府统治阻碍了日本社会进步
B 天皇专制阻碍了日本发展
C 美国叩关唤醒了日本民族意识
D 封建藩国林立成为了束缚C【错误订正2】要不是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地“第一艘黑船”撞开了德川幕府时代的锁国之关,恐怕一直到现在,日本还逗留在“石器时代与神话时代”,还不会维新呢。材料认为( )
A 美国人的入侵引发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B 美国人入侵前日本人一直生活在石器时代
C 美国人使日本实现了民主化
D 没有外因作用,日本社会就不会有所发展D【变式训练】日本没有把率领舰队粗暴踢开国门的佩里当做侵略者,反而把他塑造成英雄,民间每年都自发地举行开国纪念活动。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日本人没有民族的意识
B.日本缺乏远见卓识
C.日本认为开国非常重要
D.日本崇拜对外侵略的人C天皇将军大名武士 农民
工人 商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美国打开日本大门,列强纷纷加紧侵略。阶级矛盾激化不满幕府的
严格控制 民族矛盾激化巩固复习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高杉晋作 大久保利通 木户孝允 西乡隆盛第2课学习目标:分析认识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一、“尊王攘夷”运动含义:所谓“尊王攘夷”,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来侵略者。 随着日本民族危机的加剧,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幕府统治采取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政策,引起许多有民族责任心的武士不满。1860年3月24日上午,来自江户和萨摩藩的18名武士利用幕府实权人物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对井伊直弼发动了袭击,尽管有60名警卫保护,井伊直弼还是被砍下了头。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樱田门事件”。
发动“樱田门事件”的武士们宣布,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反对幕府,只是为了清君侧。从此,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有地主、富农、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参加的“尊王攘夷”运动开始了,尊王攘夷运动的参加者被称为尊攘派。“樱田门事件” 背景:
内忧外患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参与者: 广泛性1、背景:
2、开始标志:
3、口号(任务):
4、参 与 者:
5、活动手段:
6、结 果:
7、败 因:日本民族危机加剧;
幕府对外妥协退让,对内镇压的政策1860年刺杀井伊直弼“尊王攘夷”
中下级武士(主体)
部分大名、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刺杀…袭击…进攻…“奇兵队”的武装斗争幕府的严厉镇压;西方列强的干涉;
对幕府抱有幻想;盲目“攘夷”,没有明确提出倒幕要求1863年8月,幕府发动政变,运动失败一、“尊王攘夷”运动(自主学习、合作归纳)中心是“攘夷”,为“攘夷”而尊王课堂练习1、关于日本尊王攘夷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尊王攘夷运动开始的标志是幕府实权人物井伊直弼被暗杀
②尊攘派主体是一些中下级武士
③得到了部分大名、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的支持
④尊攘派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⑤尊王攘夷运动胜利后又进一步演变为倒幕运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D二、倒幕运动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必须推翻幕府统治。1、原 因:
2、倒幕派
领袖:
3、根据地:
长州藩:高杉晋作、木户孝允
萨摩藩: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西南强藩(长州、萨摩等)合作探究1:为什么“尊王攘夷”运动和倒幕运动是由武士而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主要是由什么决定? 日本资产阶级还不成熟,相对软弱,没有领导政治和军事的经验。同时,他们大多数是商业和高利贷资产阶级,又同土地有联系,非常害怕农民运动。 武士是日本统治的基础,社会影响和活动能量较大。武士具有比较丰富的军事经验。由于封建经济的解体和欧美资本主义的侵略,下级武士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日益下降,为了生存,他们与资产阶级联系。因而他们既反对幕府,又能够反映资产阶级的观点和利益。西南强藩:
四大强藩——
长州、萨摩、肥前和土佐,改革的主要
推动力量。土佐长州肥前萨
摩【合作探究2】
为什么西南强藩能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1.政治上:2.经济上: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3.军事上:建立起了新式军队,购买了先进的武器。4.领导上:倒幕派掌握了藩的政权及其正确领导。5.群众上:农民、市民等积极参与倒幕运动。①西南强藩大名不满幕府的统治,要求改革,实现富国强兵;
②幕府的镇压政策、西方列强的加紧侵略;
③倒幕派掌握了藩政。二、倒幕运动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必须推翻幕府统治。1、原 因:
2、倒幕派
领袖:
3、根据地:
4、过程
长州藩:高杉晋作、木户孝允
萨摩藩: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西南强藩(长州、萨摩等)开始:
发展:
高潮: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联合大政奉还戊辰战争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等大城市在内的幕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大政奉还意味着幕府统治形式上的结束戊辰战争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3、主要战役:
4、结 果:幕府虽然“大政奉还”,但仍控制国家政权,倒幕派决定彻底打垮幕府新政府命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致使幕府纠结兵力,准备武力反击倒幕武装鸟羽战役、伏见战役、江户战役倒幕派胜利,彻底推翻幕府统治(因1868年为农历戊辰年而得名)
交出领地和军队的控制权年轻的明治天皇 材料一:1861年1月,幕府军队以“除君侧之奸”为名,进犯京都,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和西乡隆盛指挥的新政府军相遇,发生激战。当时,幕府军有一万五千多人,新政府军只有五千人,但是,新政府军士气高昂,装备有从英国进口的先进武器,有经过新式训练,战斗力较强,经过3天的战斗,新政府军大胜。
材料二:鸟羽、伏见战役以后,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倒幕派。在国内,更多的大名与幕府决裂,进一步壮大了倒幕力量;同时,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在国际上,西方列强见幕府垮台在即,宣布保持中立。不久,天皇发布亲征诏书,组织五万大军讨伐幕府,实际指挥讨幕大军的是西乡隆盛。出征前,新政府还颁布文告,宣布废除幕府苛政、减半当年租税。很多地方的农民武装起来,袭击幕府军队。讨幕军势如破竹,很快进抵幕府所在地江户城下。4月,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不战而降。【探究二】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1)政府军战斗力较强(3)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4)商人提供财政支持(5)西方列强宣布保持中立(6)以天皇为名义,取得政治主动权(7)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税,得到人民支持(2)英国对倒幕派的支持与帮助国际:国内:(2)(5)(1)(3)(4)(6)(7)二、倒幕运动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必须推翻幕府统治。1、原 因:
2、倒幕派
领袖:
3、根据地:
4、过程
5、结 果:长州藩:高杉晋作、木户孝允
萨摩藩: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西南强藩(长州、萨摩等)开始:
发展:
高潮: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联合大政奉还戊辰战争推翻幕府统治,江户改名为东京,成立明治政府,迁都东京,为明治维新奠定基础。 1868年,改元“明治”,进入“明治时期”;1869年迁都东京(江户)。四、明治政府的成立东京
(江户)京都明治天皇(1852—1912)日本天皇(1867—1912),名睦仁,孝明天皇次子,1867年即位,次年改元明治,自京都迁都东京。当时,日本发生维新运动,1868年初明治天皇发出“王政复古”号令,推翻江户幕府统治;后实行一系列改革,并颁布《帝国宪法》,建立天皇专制政权。对外,1894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侵占中国台湾;1904—1904年进行日俄战争;1910年吞并朝鲜。明治天皇在位时,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走上军国主义、帝国主义道路。尊王攘夷倒幕运动1868年戊辰战争失败内忧外患大政奉还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彻底结束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本课小结【合作探究3】比较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异同同:
①背景:都是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希望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的情况下发生的。
②对天皇的态度: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的支持。
③领导力量和根据地:中下级武士;西南强藩。
异:
①中心、结果:前者重攘夷,失败;后者重倒幕,胜利。
②对幕府的态度不同:前者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后者把矛头直接指向幕府统治。
③天皇的地位权力不同:前者拥立天皇仅在口号上;而后者迫使幕府“大政奉还”,并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④对外立场不同:前者盲目排外;后者倒幕是为开国。
⑤结果不同:前者失败,后者成功。1、 19世纪中期幕府的统治危机3、武装倒幕的胜利,明治政府的建立 政治前提政治上: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上:幕府(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外交上: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大趋势;
思想上: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归纳:明治维新的背景:2、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民族危机加剧 外因根本原因第1课&第2课小结内因1.尊攘派之所以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主要是因为:
A.当时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B.尊攘派仍寄希望于幕府进行改革
C.幕府统治者支持“尊王攘夷”运动
D.幕府对尊攘派进行了严厉的镇压
B练一练2.在日本,中下级武士能够成为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由于:
A.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B.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具有号召力
C.中下级武士已转化为资产阶级
D.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D3.倒幕运动与“尊王攘夷”运动相比:
①背景相同 ②领导者相同
③结果相同 ④对天皇的态度相同⑤直接斗争目标相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B4.幕府将军“大政奉还”的主要目的是:
A保住实际权力 B把政权奉还给天皇
C消除倒幕派 D讨好倒幕派A5.关于戊辰战争的背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
B.幕府依然拥有庞大的领地和人数较多的军队
C.对外德川幕府不代表国家
D.幕府实际上仍然控制着国家政权C面向太阳——
期待春暖花开!挑战与抉择 转型时代的国家,所面临的社会矛盾和危机,从来与希望和机遇共生。故此,希望和机遇也是空前的。但是,抓住希望和机遇,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在抉择中 ——生存,还是毁灭?那么,你准备好了吗?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