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测试
一 选择题
1.习近平视察河南兰考时提出“干部要把__________精神作为镜子照照自己”。下列适合填入横线处的是( )
A.焦裕禄 B.雷锋
C.王进喜 D.邓稼先
2.“悼词花圈献碑前,周围广场尽萧然。总想恩人功和绩,理应哀痛泪连绵。”这首“藏头诗”悼念的历史人物是( )
A.刘少奇 B.彭德怀
C.周恩来 D.朱德
3.下列对“文化大革命”的评论恰当的是( )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表明社会主义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
C.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给党和国家带来深重灾难
4.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
①“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②“造反派” ③“闹革命” ④“重点发展重工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它爆发之后,如同火山喷发一般,瞬间席卷了全国。造反、串联、武斗,几乎已经不存在‘左’与‘右’的斗争,取而代之的,是互相攀比‘谁更左’,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它是(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造私营工商业
6.下面是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的宣传画,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该宣传画创作的时间应该是1958—1960年
②该画反映了我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
③通过该画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④该画内容充分说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共八大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决定进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D.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8.6、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时刻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B、人民公社化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
9、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0.“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11.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实现农业现代化
12.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3.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4.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其中,严重的失误有 ( )
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5. 1956—1966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巨大成就,又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 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 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包围、封锁
二 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苏两国就经济援助问题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谈判,两国政府最终商定,今后5年苏联给予中国必要的援助,开工建设骨干工程。
材料二 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虽然得到苏联政府的很大帮助,但是,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和强调以自力更生为主,凡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1956年,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方针。
材料三 这是一个凯歌高唱的时期,中国人民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和斗志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总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取得对刚刚成为国家主人的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有何重大意义。
17.材料一: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出现了三大严重失误,包括: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材料二:同学们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途径,找出了以下三张图片
材料三:1966到1976年,虽面临着困难,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还是增长了79%,并修建了南京长江大桥、成昆、襄渝铁路等基础设施,石油工业更是获得了7倍的增长。
(1)根据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中的图片与材料一中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的严重失误对应联系起来。
(2)通过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探究,同学们发现了我们党出现这两个失误的原因,你认为最主要的什么?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探究,你认为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说我国这段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15 ACDACAAACBBADCA
二 、非选择题
16、(1)苏联的援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发扬自力更生的艰苦奋斗精神等。
(2)对广大劳动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精神支持等。
17、(1)图片一是文化大革命.图片二是大跃进运动.图片三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2)忽视了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3)社会主义道路在曲折之中不断发展.
18、(1)实行赎买政策。
(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我国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