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0张PPT+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0张PPT+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1 20:32:36

文档简介

《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
3、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
【学习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学习过程】
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自主学习
1.背景:中共______ 后,党和政府实行 _____政策,改革先从____开始。
2.目的:调动______,促进______。
3.实施时间: 试点:______ 内容: (p38)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 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 农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变为 、 。(p39相关史事)
5.推广:到 ,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6.意义:① ;② 。(p39)
小组探究
1、吹哨集合,等齐下地, 干活一窝蜂,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劳动纪律松弛,生产效率低下,出工不出力,普遍“磨洋工”,(人民公社)社员干活毫无积极性。
——林志友《人民公社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比较研究》
这段材料反应农村改革前夕“人民公社”体制存在什么弊端?


2、举例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政策的调整?在制定农村政策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p39了解)
2、展开:时间: , 会议: ,文件: 。(标记)
3、小组探究:
材料一:公私合营后,我国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比较单一,甚至连小商业也是公有制。实行公有制后按八小时工作制,营业员到点下班。北京的馄饨摊没了,上海的弄堂里的莲心粥消失了。
材料二: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要买风扇、鼓风机降温,要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盖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三:(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应国企的经营体制出现哪些问题?


4、总结改革内容
所有制结构 职权划分 分配方式
经济体制改革前
经济体制改革后


5、中心环节是 。意义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
1.明确提出: 2.基本框架确立:
3.意义: 。
4、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同点?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运行机制
调节手段
调节方式
所有制结构
利益分配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首先在( )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
A.农村 B.城市 C.工商业部门 D.沿海地区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 )
A.土地私有制基础上 B.土地农民所有制基础上
C.农业合作基础上 D.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私营企业的改革
C.中外合资企业的改革 D.增强企业活力
4.“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今岁又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6.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某地感慨地说:“当年18户农民拼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第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这个地方”应该是( )
A.安徽凤阳小岗村 B.广东省深圳
C.海南省 D.上海市浦东
7.张建新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按劳分配”和“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三大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
9.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三: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请回答:(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一时期的土地政策?
(2)三个时期在调整生产关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三次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共同的目的是什么?
1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了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久基本实现公社化。
(1)材料二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材料二: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2)材料二中的“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什么?在农村的改革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对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
1——5 ADDDB 6——9 ACCC
10.(1)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2)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土地改革;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11.(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
(4)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等。

2
(共20张PPT)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人教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
3、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







探究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不变

改变
材料一:1978年,全国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三: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材料二:在中国,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
——《邓小平文选》

改革从农村开始



中国的经济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吹哨集合,等齐下地, 干活一窝蜂,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劳动纪律松弛,生产效率低下,出工不出力,普遍“磨洋工”,(人民公社)社员干活毫无积极性。
——林志友《人民公社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比较研究》
这段材料反应农村改革前夕“人民公社”体制存在什么弊端?
人民公社政社合一:
统一经营,集中劳动,
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农民缺少自主权
农民积极性受压抑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的“生死状”
1978年12月 地点: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试一试:请你从这份协议中,分析农民的责任、利益、权利。
责任:保证国家集体的
利益:剩下全是自己的权利:土地的使用权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8页1、2段文字、39页相关史事,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1-4题

1982年

7.15

1981年

6.70

1980年

5.02

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
请思考: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单位:亿斤
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


小岗村

生产责任制
1978年
尝试

发展
1983年
推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深化
乡镇企业发展


不变:
土地公有制

改变:
生产方式:
分配方式:

集体劳动
平均分配
分田包产
按劳分配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课本39页,总结意义
①激发了… … 提高
②随着… …新路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3-1956年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制定农村政策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3.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探究: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政策的调整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2、展开: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课本39页标记以上内容)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
改革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探究:国企的经营体制出现哪些问题?
材料一:公私合营后,我国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比较单一,甚至连小商业也是公有制。实行公有制后按八小时工作制,营业员到点下班。北京的馄饨摊没了,上海的弄堂里的莲心粥消失了。
材料二: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要买风扇、鼓风机降温,要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盖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
材料三:(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所有制结构是单一公有制
职权划分:政府企业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分配方式:平均分配,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
所有制结构 职权划分 分配方式
经济体制改革前
经济体制改革后
单一公有制
政企不分
平均分配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内容: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私营企业
外资企业
个体经济

增强企业活力

职工积极性提高
课本40页第一段文字
1984年的
青岛电冰箱厂
亏损147万元

现在的
海尔集团
2017年全球营业额2419亿元(2018年1月统计数据)
青岛海尔总部大楼
1991年组建
海尔集团
1992年利润8亿元






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p40第2段文字)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明确提出:

2.基本框架确立:



3.意义:
1992年 中共十四大(p40识记)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通过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p41了解)
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同点: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运行机制
调节手段
调节方式
所有制结构
利益分配
国家计划
市场机制
行政手段
经济、法律手段
国家直接调控企业
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结构单一
结构多元
平均主义
注重效率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
1978年



1992年
21世纪

1984年


开始农村改革
重点
城市
改革
改革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策调整
制度创新、不断深化

模仿苏联的路

走自己的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首先在( )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
A.农村 B.城市 C.工商业部门 D.沿海地区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 )
A.土地私有制基础上 B.土地农民所有制基础上
C.农业合作基础上 D.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私营企业的改革
C.中外合资企业的改革 D.增强企业活力

4.“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今岁又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