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1 21:29:46

文档简介

第4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60分)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广袤的国土上生活着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学习,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一国两制” B.民族平等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团结
2.在广西,“三月三”既是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广西12个世居民族每年有2700多万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欢度这个节日,上千场次的民族文化活动次第开展,争奇斗艳,各族人民沉浸在民族大联欢的喜庆气氛中。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  )
①各民族亲如一家  ②各民族风情一致 ③各民族相互影响   ④民族团结的珍贵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
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考虑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既注意照顾差异和特点,又考虑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团结等政治因素。该制度的实施(  )
A.保证了我国的民族团结
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C.改变了民族分布的格局
D.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5.(2019·湖南邵阳实验中学联考)小张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民族区域自治”“香港、澳门的回归”“青藏铁路”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探究的课题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6.1958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一举措(  )
①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 ②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③促进了宁夏、广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保证了民族的团结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2019·山东烟台)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该理论指的是(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政治协商制度
C.“一国两制”构想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针对香港问题说:“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这里的“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是指(  )
A.英国彻底结束殖民统治是顺应世界潮流之举
B.中国具备了收回香港的实力并提出了适宜的方针
C.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权收回香港
D.中国在香港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必须收回
9.“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它的根本出发点是(  )
A.维护香港的稳定和团结
B.维护中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D.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0.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过的材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A.中英较量  B.屈辱中国 
C.跨洋交接  D.冰释雪融
11.欧洲是世界上最早对外进行殖民的地区。第一个来到中国殖民,最后一个离开中国的国家是(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荷兰
12.(2019·浙江丽水莲都外国语学校模拟)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世纪90年代,我国通过“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收回的地区是(  )
①台湾 ②香港 ③澳门 ④海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我国之所以能通过“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
14.(2019·江苏淮安)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  )
A.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B.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C.促进两岸文化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5.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会面期间,两岸领导人都强调坚持“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海峡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16.近年来,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某旅游公司设计了“走进台湾”系列,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B.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17.“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
A.海峡两岸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B.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C.港澳回归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推动了大陆向台湾靠拢
D.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指日可待
18.右图是八年级(3)班的一个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演练的一个课本剧《母亲与游子》,据图片内容信息判断,他们研究学习的课题应是(  )
A.香港与台湾的交往
B.澳门与台湾的交往
C.海峡两岸的交往
D.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19.近些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通邮”“通商”“通航”、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等。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
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和平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共同愿望
C.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20.(2019·湖北恩施)下列选项中,前后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港——葡萄牙强行割占和租借
B.澳门特别行政区——董建华任第一任行政长官
C.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海峡两岸全面实现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通商——阻碍了两岸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4分)八年级某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次巨变”这一主题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
【第一次巨变】
(1)社会形态的改变——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一次巨变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哪一少数民族地区的和平解放意味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4分)
【第二次巨变】
(2)政治形态的改变——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二次巨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
【第三次巨变】
(3)经济形态的改变——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努力,各族人民在经济上普获实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推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第三次巨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请列举其中的几项。(4分)
【提升感悟】
(4)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和各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分析这三次巨变,你获得了什么启示?(4分)
22.(12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党和政府的积极努力,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1)材料一中提到的香港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我国澳门又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4分)
(2)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依据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6分)
23.(14分)关注台湾问题,心系两岸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考证,大陆上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经过沿海地区传到了台湾。三国时期,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南宋时,澎湖已隶属福建省晋江县,成为中国行政区域的一部分。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清朝派水师攻取台湾,设立机构,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海峡两岸分离、敌对……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1980年以来,两岸关系松动,民间交往的坚冰已打破……
材料三 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在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要降低两岸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仍旧无法拨云见日。
——新华社评论
(1)材料一中,清政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设置的机构是什么?从材料一的史实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首先在我国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 (4分)
(3)目前海峡两岸关系面临新挑战。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蔡英文怎样做才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发展? (6分)
第4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60分)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广袤的国土上生活着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学习,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C )
A.“一国两制” B.民族平等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团结
2.在广西,“三月三”既是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广西12个世居民族每年有2700多万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欢度这个节日,上千场次的民族文化活动次第开展,争奇斗艳,各族人民沉浸在民族大联欢的喜庆气氛中。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 D )
①各民族亲如一家  ②各民族风情一致 ③各民族相互影响   ④民族团结的珍贵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
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考虑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既注意照顾差异和特点,又考虑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团结等政治因素。该制度的实施(A  )
A.保证了我国的民族团结
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C.改变了民族分布的格局
D.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5.(2019·湖南邵阳实验中学联考)小张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民族区域自治”“香港、澳门的回归”“青藏铁路”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探究的课题是( C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6.1958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一举措( B )
①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 ②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③促进了宁夏、广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保证了民族的团结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2019·山东烟台)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该理论指的是( C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政治协商制度
C.“一国两制”构想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针对香港问题说:“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这里的“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是指( B )
A.英国彻底结束殖民统治是顺应世界潮流之举
B.中国具备了收回香港的实力并提出了适宜的方针
C.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权收回香港
D.中国在香港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必须收回
9.“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它的根本出发点是( D )
A.维护香港的稳定和团结
B.维护中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D.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0.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过的材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A )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A.中英较量  B.屈辱中国 
C.跨洋交接  D.冰释雪融
11.欧洲是世界上最早对外进行殖民的地区。第一个来到中国殖民,最后一个离开中国的国家是( A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荷兰
12.(2019·浙江丽水莲都外国语学校模拟)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世纪90年代,我国通过“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收回的地区是( C )
①台湾 ②香港 ③澳门 ④海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我国之所以能通过“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B )
A.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
14.(2019·江苏淮安)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 D )
A.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B.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C.促进两岸文化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5.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会面期间,两岸领导人都强调坚持“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C )
A.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海峡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16.近年来,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某旅游公司设计了“走进台湾”系列,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B )
A.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B.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17.“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B )
A.海峡两岸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B.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C.港澳回归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推动了大陆向台湾靠拢
D.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指日可待
18.右图是八年级(3)班的一个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演练的一个课本剧《母亲与游子》,据图片内容信息判断,他们研究学习的课题应是( D )
A.香港与台湾的交往
B.澳门与台湾的交往
C.海峡两岸的交往
D.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19.近些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通邮”“通商”“通航”、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等。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B )
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和平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共同愿望
C.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20.(2019·湖北恩施)下列选项中,前后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香港——葡萄牙强行割占和租借
B.澳门特别行政区——董建华任第一任行政长官
C.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海峡两岸全面实现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通商——阻碍了两岸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4分)八年级某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次巨变”这一主题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
【第一次巨变】
(1)社会形态的改变——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一次巨变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哪一少数民族地区的和平解放意味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4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
【第二次巨变】
(2)政治形态的改变——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二次巨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三次巨变】
(3)经济形态的改变——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努力,各族人民在经济上普获实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推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第三次巨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请列举其中的几项。(4分)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许多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各民族共同发展;等等。
【提升感悟】
(4)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和各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分析这三次巨变,你获得了什么启示?(4分)
民族团结是中国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或维护民族团结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的保证)。
22.(12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党和政府的积极努力,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1)材料一中提到的香港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我国澳门又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4分)
英国。葡萄牙。
(2)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依据是什么?(2分)
中英联合声明。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6分)
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23.(14分)关注台湾问题,心系两岸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考证,大陆上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经过沿海地区传到了台湾。三国时期,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南宋时,澎湖已隶属福建省晋江县,成为中国行政区域的一部分。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清朝派水师攻取台湾,设立机构,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海峡两岸分离、敌对……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1980年以来,两岸关系松动,民间交往的坚冰已打破……
材料三 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在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要降低两岸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仍旧无法拨云见日。
——新华社评论
(1)材料一中,清政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设置的机构是什么?从材料一的史实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4分)
台湾府。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首先在我国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 (4分)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港澳问题。
(3)目前海峡两岸关系面临新挑战。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蔡英文怎样做才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发展? (6分)
承认“九二共识”,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加强两岸和平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