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教学设计
版本及年级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学习用品》单元第二课。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使圆珠笔芯伸缩的原因。
2、理解什么是弹性和弹力及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
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圆珠笔芯能伸缩的原因。
2、进行弹性物体的探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能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弹性的应用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2、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交流与分享的品质体验探究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合作探究,理解什么是弹性和弹力,并了解弹性的应用。
难点:正确理解“弹性”与“弹力”。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建构弹性和弹力的概念时,能依照“做一做——说一说——思一思——议一议”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让全体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经历思维分析,自主建构概念,从而获取多项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课前准备
1、教师引导的准备:课件、成长卡、活动记录单、弹力球、竹片等。
2、学生探究的准备:
1)活动一的材料:成长卡(每人一张)、能伸缩的圆珠笔和不能伸缩的圆珠笔(每人一支,个别同学的不装弹簧。)
2)活动二的材料:拉簧、压簧(每组两个)
3)活动三的材料:分组准备海绵、塑料尺、气球、橡皮筋、橡皮等不同的弹性物体。
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
师:第一次给同学们上课,老师有点紧张,同学们能送给老师一点小礼物吗?跟着老师一起做一做,伸出你左手的食指,指向你的左脸,伸出你右手的食指,指向你的右脸,然后弯一弯你的嘴角,这是什么表情?(笑容)谢谢大家给我的礼物,微笑是最好的语言,虽然无声,但是最美!我也给大家带来了笑脸,想不想得到这些笑脸呢?(想)
但是老师还有一些小要求。(出示成长卡,带领学生明示课堂要求)有没有信心做到最好?(有)
师:信心十足,好。带有这些笑脸的《成长卡》就在你们的桌上,每人一张。请大家写好自己的名字。看谁写得又好最快!
(学生在《成长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
师:(环视全班)都写完了吧!
师:(发现有学生的笔出现了问题)哦?笔有问题?(面向全班同学)同学们,这个同学说他的笔有问题,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遇到了什么问题。好,请你具体说说笔有什么问题?
生:我在写的时候,这个笔芯就进去了,所以写不好。
师:笔芯往里面缩!还有哪些同学也遇到了这样的困难?
师:哦,大家帮忙想一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生猜测没有弹簧)
师:到底怎么样?我们让他们拆开看一看。
生:真的没有弹簧。
师:哦,那其他同学的圆珠笔里有弹簧吗?轻轻地拆开看看吧。(拆开圆珠笔,发现有弹簧)原来确实是没有弹簧,是这个原因吗?我们把弹簧装回去试试看。(把弹簧装回去)
师:(问那位学生)现在能写字了吗?
生:能写了。
师:好,迅速写好自己的名字。
师:(拿着一支修好的笔)好,同学们,你们看,现在装上弹簧后这个笔芯一按就伸出来了,再一按呢?
生:进去了。
师:看来这个弹簧很关键!装上弹簧的圆珠笔芯为什么就能这么自如地伸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
二、活动体验,建构概念
活动一:研究弹簧
师:看看你们圆珠笔里弹簧,他们究竟有什么特点呢?动手玩一玩。(学生玩圆珠笔里的弹簧)圆珠笔里的弹簧有点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大弹簧,来认识一下。(介绍实物拉簧和压簧)
师:请小组长从材料盒取出弹簧,开始吧!
(学生玩弹簧)
师:迅速把弹簧放回盘子里。谁来说说有什么发现?
生:我玩的是拉簧,我发现当我用力向外拉时,弹簧变长了,螺旋形的空隙变大了。
生:我也是这样玩的,我跟她补充一点,我松开手时,弹簧变短了。
师:哦?短到什么程度?
生:不是短了,是和原来一样了。
生:我的手还感觉到有一个什么东西在和我“比力气“似的。
师:哦,你的手还有这种感觉啊!其他同学有没有呢?
(有的学生点头)
师:感觉到有一种力,是吧?你们观察得都很仔细。谁再来说说?
师:他说得非常清楚、完整,真不错,就像他这样。
师:哦?你这种方法很有趣,能给我们演示一下吗?
师:看来啊,刚才你们都在用心地玩,玩得很有趣,发现也挺多的。但是有的同学很快不记得自己的发现了,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实验记录下来。
师:现在想一想,如果要你们来记,你们认为在玩弹簧这个活动中需要记录些什么?(生回答物体、做法、现象、感受等)
师:用什么方式记呢?(引导生说出图文结合的记录方法)
师:好,我把你们玩弹簧的发现按照我们刚才的讨论简要地记录一下。(走进黑板,板书板画)同学们能根据我们刚才玩的过程或者结合这个记录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弹簧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学生回答)
活动二:研究其它弹性物体
师: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或者你们身上有没有和弹簧有类似特点的东西。(学生快速找到并回答 发圈,发箍,衣服袖口等等)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东西,在玩之前,先想一想怎么玩,在玩的时候呢,不仅要认真观察,还要边观察边记录,你们现在会记吗?(会)
师:真不错!组长然后从盒子里材料,开始吧!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相机指导,拍照传到QQ,学生分享)
师:来说一说你们组玩了什么?是怎样玩的?有什么发现?(实物投影出示记录单)
师:好,第一组玩了这样三种物体,发现很多。有没有补充的?
生:我们组也玩了海绵,不过,我们是用力像拧麻花一样拧的,我们发现它没有完全还原。
生:我们组是把塑料尺的一端放在桌的边缘,一只手按住尺子,另一只手往下压的,发现是差不多的。
生:(实物投影出示记录单)
师:第四组玩了这样三种物体,他们的发现也很多。关于这三种,还有补充的吗?
师:同学们的发现真多!好,我把你们的发现简要地记录了一下。(投影集中出示学生对玩所有物体的发现)来,看看我记的这些记录准不准确?你们发现的情况是不是这样的?
生:是这样的。
师:下面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呢?(课件)先小组讨论一下。(有意识地指导整理表格的方法)
师:在科学上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弹性。(板书:弹性)哦,你们明白了吗?刚才我们玩的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性质?
生:弹性。
师:我这有一种材料——竹筷子,他有弹性吗?(请认为有弹性的同学演示证明,再一次强调弹性的科学概念)
师:那老师也想来玩一玩(用力掰断),断了,不能恢复原状
生:(学生们都肯定地说)有。
师:(对着认为竹片没有弹性的同学说)现在明白了吗?
师:看来,物体的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受到的力超过了它的弹性限度,它就不能恢复原状了。
师:刚才,同学们在交流时还说到了这样几个其它现象:在玩拉簧时,感觉到拉簧在用力把手向里拉,在玩压簧时感觉到压簧在用力把手向外顶,在玩其他物体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感觉。你们觉得这个力有什么作用呢?
生:可以让物体从变形后的样子又变回来。
生:可以让物体恢复原来的样子。
师:哦,那也就是说这种力能让物体恢复原状。在科学上,我们把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原状的力叫“弹力”。(板书:弹力)
三、拓展延伸,总结评价
师:(手举圆珠笔)好啦,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这支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啊?
生:利用了弹簧有弹性这一特点。
生:因为圆珠笔里有弹簧,它能伸缩是利用了弹簧的弹性。
师:对,圆珠笔正是利用了弹簧有弹性这一性质来控制笔芯的伸缩的。其实,圆珠笔有很多种,不同的圆珠笔结构不同,应用弹性的方法也可能不一样,你们回去后可以再多找几种不同的圆珠笔研究一下它们是怎样应用弹性的。
师:好,那除了圆珠笔,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利用了物体的弹性呢?
生:我爸爸给我买的跳跳鼠,还有我妈妈健身的跳跳球都利用了弹性。
生:我觉得像遥控器、手机、键盘上面的按键也利用了弹性,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生:席梦思床垫、沙发坐垫。
生:跳水运动员的跳板。
生:自行车坐垫下的弹簧、汽车轮胎。
生:公园的蹦极飞人栓在身上的橡胶绳以及下面的跳床。
……
师:刚才大家说了很多,如果要你们每人再说一些,相信还能说很多。
师:其实,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就像刚才同学们说的,我们时时处处也都感受着弹性物品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师:好啦,今天这节课你们表现得怎么样呢?现在来看看你们可以得多少张笑脸?请拿出成长卡,自评一下。(学生从桌下拿出《成长卡》和圆珠笔,进行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