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
理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
简述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及人类祖先的大概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现代类人猿与现代人类的相同特征的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及比较能力;
通过探究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提高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科学家对人和类人猿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外部形态、面部表情、身体结构及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相似性研究,认同人和类人猿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认识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培养正确的人类起源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
由猿向人的过渡和人猿分界的标志。
教学难点
由猿向人的过渡。
三、教学准备:
设计学生学习任务单;
收集科学家研究人类和类人猿亲缘关系的解剖学、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证据;
收集类人猿和人类相似性比较相关(外部形态、身体结构、面部表情及行为表现等)的图片资料;
收集造山运动及气候变化的图片资料;
收集类人猿生活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处理:本节内容属于“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教材把人类作为生物世界的一员,从整个生物进化的角度来探讨人类起源和进化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讨论人类和类人猿的亲缘关系为切入点,继而讨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从而引出猿向人的过渡问题,思路清晰,逻辑清楚,可以按照材料顺序进行教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补充了一些教学资源(如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资料),来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为“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3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由列举生活中与人相似的动物引出现代类人猿的概念,通过比较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极为相似之处,结合补充的资料(科学家从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得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然后分析森林古猿进化的原因(环境的改变:造山运动和气候剧变)得出猿向人进化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类起源观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 入
课前活跃氛围,提问:同学们,今天紧张吗?
不用紧张,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大家知道地球,有着46亿年的历史,最初本没有生命,但随着长期的进化演变,逐渐形成了如今的500多万种生物,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生物圈,我们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是怎样出现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第1课时)
我们知道有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请同学们看到学习任务单锁定今天的学习目标(教师板书: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第1课时)
下面我们来逐一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
倾听
认同
锁定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类人猿和人类之间有着极其相似的特征
提问:哪些是现代类人猿?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0-21页相关内容,找出哪些是现代类人猿。
阅读教材P20-P21。
回答问题:猴子、猩猩、黑猩猩、大猩猩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示现代类人猿图片
提问:现代类人猿的生活环境及食物?
简述现代类人猿的生活环境及食物
提问:是否觉得小猩猩长大了就是大猩猩,毛色变黑了就是黑猩猩,变红了就是猩猩呢?
不是的,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物种。
倾听
理解
认同
展示金丝猴图片,提问:突然蹦出来的金丝猴是不是类人猿呢?为什么?
不是,金丝猴有尾巴。
倾听
讨论
认同
展示图片,请同学们看学习任务单第一个学习任务表格,引导学生从外部形态、身体结构、面部表情、行为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并完成表格。
观察对比
讨论分析
完成表格
有人说,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如此多极为相似的特征,认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能说明吗?
介绍古生物学研究成果:
科学家发掘出猿、人、猪的头骨化石,进行比较,发现猿和人的头骨化石最像,都是颜面扁平,双眼在同一平面。
倾听
思考
比较、分析,从古生物学角度进一步认识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介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成果:
DNA是这些生物的遗传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分子生物学家从微观的角度比较了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DNA及同一氨基酸种类的差异,发现黑猩猩与人的DNA差异最小,为0.01%;黑猩猩与人的细胞色素氨基酸差异数为0。
综合科学家以上研究,可以证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比较、分析,从微观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提问:共同的祖先是谁?
指导同学阅读教材22 -23页相关内容。
提问:森林古猿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生活在非洲热带雨林,以树栖生活为主,主要以植物为食。提问:环境发生什么变化?
造山运动和气候剧变,引起森林大面积减少。
提问:环境变化有什么后果?
食物减少,生存空间减少,生存斗争加剧,迫使弱者下地生活,最终进化成人类的最早祖先;继续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则进化成现代类人猿的祖先。
倾听
思考
理解
认同
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 要
标 志
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 要
标 志
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 要
标 志
提问:随着环境的变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它们会面临哪些新的问题呢?
寻找食物,防御敌害(食物是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寻找新的食物,而且还面临新的敌害)。
讨论
倾听
理解
认同
让学生认同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并理解森林古猿进化的原因。
理解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理解手在人类起源与进化中的意义
理解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巩固新知
在他们繁殖的过程中,一部分不适应环境的森林古猿死去,另一部分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产生变异,这些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和加强,前肢逐渐退化,后肢越来越粗壮,就由四肢着地逐渐进化成两足直立行走。有了两足直立行走,前肢才得到解放,手逐渐进化,手指分开。
讨论
倾听
理解
认同
提问:在生活中,手指分开有什么好处?
活动:准备胶带、剪刀,分两组分别完成扎头发和扣纽扣的活动。
方法步骤:
1. 请3名同学上台(其中2名长头发女同学),其中1名同学协助将2名长头发女同学的拇指和食指用胶带缠住,模拟非灵长类动物的“手”,先向大家展示“双手”,再背向同学们完成扎头发动作,教师记录时间;
2. 第3名同学将胶带解开,模拟灵长类的手,让其面向同学展示自己的手,背向同学们准备完成扎头发动作,教师记录时间;
3. 对比“双手”处于2种情况完成同一动作所需时间,分析讨论手在人类起源与进化过程中的意义;
进行活动,记录结果,讨论
提问:通过这个活动,能得出什么结论?
拇指不灵活时,完成这两个动作的时间都延长了,说明当拇指不能活动时,完成一些精细动作时就会遇到障碍。所以,这个模拟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拇指与其余四指对握的方式使人类的手越来越灵巧,准确完成动作,有助于人类使用和制造工具;同时促进脑的发育,有利于人类的进化。
思考
理解
认同
提问: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直立行走的方式使前肢获得解放,在生活过程中尽可能的发挥手的作用,而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制造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大脑也越来越发达,从而促使了语言的产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思考
讨论
理解
完成达标学习任务单达标检测
总结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标志
六、板书设计
21.3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第1课时)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极为相似的特征
外部形态、身体结构、面部表情、行为表现、其他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森林古猿
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两足直立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