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试卷含答案(8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试卷含答案(8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3 16:40:21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知 识 点 判 断
课前自检自查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前自检自查练
商品经济
奥斯曼土耳其
天主教
航海技术
好望角
麦哲伦
相对孤立
世界市场
大西洋
物价上涨
资本主义
学考基础合格练
首页
末页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课时加餐拔高练
|课后加餐练|
1.下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造成欧洲人这种认识的客观原因是(  )

A.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B.新航路开辟前对东方人的丑化
C.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惧
D.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未进化完毕
解析:选A 根据“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相互之间了解的少,由此导致这种情形的出现,故选A项;图中人物的形象主要是由于相互之间的不了解,而且对东方人的丑化属于主观原因,不是客观原因,故排除B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和“人类未进化完毕”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故排除C、D两项。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认为: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这个观点强调了新航路开辟的(  )
A.可能性        B.偶然性
C.必然性 D.突发性
解析:选C 材料中“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这个观点强调了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故选C项。
3.“孩子们围观着这些外国人,他们正在土地上插进一根大理石柱,柱身上刻着文字,那是用葡文写着:‘在耶稣基督诞生后1498年,葡萄牙君主国王曼努埃尔,派王室侍臣发现这块土地,并竖立这个标志。’”这里的“侍臣”应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解析:选B 迪亚士航海是从1487年到1488年,排除A项;达·伽马于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从里斯本出发,寻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符合题意,故选B项;C、D两项是由西班牙王室资助的航海家,排除。
4.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  )
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解析:选C 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表明航海探险活动被多个国家的人所接受,航海活动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故C项正确。
5.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解析:选A 图中“教皇分界线”的划定,是为了平息西、葡两国的争端。中世纪的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权高于皇权,教皇出面调停两国争端并亲自划定分界线,这充分说明当时西、葡两国航海的成果得到了承认,故选A项。
6.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
A.从封闭走向开放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从分散走向整体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解析:选C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A项错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才逐渐导致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故选C项。B、D两项不符合题意。
7.1693年,康熙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服用后疟疾速愈。这反映了(  )
A.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闭关锁国下的朝贡贸易繁荣
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
D.地理大发现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解析:选D 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的表现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不属于朝贡贸易,B项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洲社会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从原产美洲的金鸡纳被欧洲传教士进献给中国皇帝,可知反映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故D项正确。
8.在历史研究中,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又被称为“地理大发现”“探索时代”“大航海时代”等。这些表述(  )
A.丰富史料实证 B.含有时空观念
C.彰显家国情怀 D.属于历史解释
解析:选D 根据“地理大发现”“探索时代”“大航海时代”可知,这些表述都是对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解释,故D项正确;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与材料强调历史解释不符,排除A项;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与材料强调历史解释不符,排除B项;彰显家国情怀主要是属于历史价值观的培养,与强调历史解释不符,排除C项。
9.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由此可以推断(  )
国家 西班牙 英国 荷兰 法国
倍数 4.2 3 2.6 2.2
A.社会分化正在加速
B.商业革命影响深刻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经济水平决定物价
解析:选A 表格反映了不同国家物价上涨的倍数,说明当时各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通货膨胀,社会分化正在加速,故选A项;商业革命指的是商品的流通和市场的扩大,与价格上涨无关,排除B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排除C项;经济水平决定物价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D项。
10. 16世纪,西班牙的手工业城市塞维尔,手工业者大都放弃或减少了低档商品的生产,而专注于高档商品的生产。这一现象(  )
A.促进了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B.预示了西班牙霸权的衰落
C.反映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D.导致了民众购买力的下降
解析:选B 材料中西班牙手工业者减少或放弃低档商品的生产,说明手工业生产与广大民众走向脱离,这使手工业商品的市场日益狭小,从而不利于手工业的发展,也最终会导致西班牙经济衰落,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与商品价格是否大涨无关,A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贸易中心的转移,C项错误;材料中“高档商品”说明西班牙的高档商品销售较好,这是民众购买力提高的结果,D项错误。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权威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 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 000吨,其中有31 000吨运往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问,注意从世界市场、世界各地相互联系、欧洲、美洲这四个角度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信息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时间信息进行考虑,那时中国仍盛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西方对中国的丝绸、茶叶等需求量较大,对亚洲的贸易中西方国家处于入超地位。
答案:(1)改变:扩大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美洲的开发;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开始形成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流向:美洲→欧洲→亚洲;美洲→亚洲。原因:当时,中国仍然盛行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欧洲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而欧美又迫切需要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商品。
|课后拔高练|
1.(2017·北京卷)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 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解析:选B 根据图中的“罗盘”和“世界地图”可以判断“新发现”指的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是在公元1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的隔绝状态,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故B项正确;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指的是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与题干时间和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指的是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2015·广东卷)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解析:选A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加强了“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也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因而“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A项正确;“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故B项错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不是阻碍,故C项错误;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船队,该会议讨论的应该是西班牙人登陆美洲的意义,故D项错误。
3.(2014·天津卷)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解析:选B “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这条航线在当时被葡萄牙控制,葡萄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在亚洲和非洲,西班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在美洲,故A项错误,B项正确;17世纪荷兰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17世纪初,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在印度建立了殖民据点,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PAGE



1



(共38张PPT)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发展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
的拓展
知 识 点 判 断
课前自检自查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前自检自查练
西班牙
海上马车夫
东印度公司
好望角
新阿姆斯特丹
商业殖民
海军
无敌舰队
印第安人
资本原始积累
世界市场
学考基础合格练
首页
末页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课时加餐拔高练
|课后加餐练|
1.下图是美妙的荷兰景致。那一座座深褐色的传统风车不仅是荷兰的标志,还见证了荷兰17世纪作为“海上马车夫”的经济奇迹。对“海上马车夫”的确切理解是(  )

A.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
B.荷兰只能依靠替别国运输商品赚钱
C.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D.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
解析:选C “海上马车夫”是用来形容荷兰发达的海上贸易,反映了荷兰成为当时世界上头号贸易强国,故选C项。
2.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第一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指(  )
A.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
B.确立资本主义国家商业霸权范例
C.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解析:选A 依据“近五百年来”“世界霸权”“市场经济”等限定条件分析可知,这三个国家是荷兰、英国、美国,其中荷兰创立了公司制度、股份制度等现代商业金融制度,故选A项;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D两项分别指英国和美国,与题意不符,排除。
3.17世纪上半叶,荷兰海军每次海战都可以出动200艘以上的战舰,18世纪初,荷兰的舰队只有12艘能作战。由此可知,荷兰衰落的原因是(  )
A.荷兰海军的废弛     B.英国海军的强大
C.荷兰金融业发达 D.荷兰手工业落后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可知,荷兰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海军的废弛,故A项正确;由材料“18世纪初,荷兰的舰队只有12艘能作战”可知,荷兰的海军实力下降,B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荷兰金融业发达,C项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荷兰手工业,D项排除。
4.下列图片说明东印度公司的性质(  )

A.荷兰政府特许的商业股份制企业
B.英国政府特许的金融证券公司
C.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工具
D.西欧国家联合从事三角贸易的组织
解析:选C 从“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商船”的信息可以看出其目的主要在于从事殖民扩张,故C项正确;东印度公司是政府授予很多特权的股份公司,荷兰、英国都有这样的公司,故A、B两项错误;东印度公司主要从事对亚洲的殖民活动,故D项错误。
5.“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是指(  )
A.葡萄牙与西班牙 B.英国与西班牙
C.英国与荷兰 D.英国与法国
解析:选C 1652至1674年英荷两国之间爆发战争,三次战争后,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本题中“他们”是指英国与荷兰,故选C项。
6.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者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它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导致英荷战争爆发。由此说明这场冲突的实质是为争夺(  )
A.殖民霸权 B.商业霸权
C.海运霸权 D.商品市场
解析:选B 《航海条例》的颁布是针对荷兰,注意题干中的“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答案为B项。
7.2018年12月29日,英国国防大臣威廉姆森声称,“加拿大新西兰等传统殖民地国家期待我们领导”,对大英帝国的怀念溢于言表。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应该是(  )
A.17世纪后半期 B.18世纪后半期
C.19世纪上半期 D.19世纪后半期
解析:选B 1763年英国通过七年战争击败了法国,取得了法国在美洲的殖民地,此时殖民地范围遍布全球,故自诩“日不落帝国”,1763年属于18世纪后半期,故B项正确;A项17世纪英国尚未挑战法国的霸权,故错误;C项和D项涉及的是19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进行并逐渐结束,此时是“日不落帝国”的巩固和发展阶段,而非开始成为,故错误。
8.一位非洲学者对近代以来欧、亚、非三洲的人口变化作了如下统计(单位:百万人),他制作了如下这张表格,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1900年
非洲 100 100 100 120
欧洲 103 144 274 423
亚洲 253 437 656 857
A.非洲人口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
B.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C.黑奴贸易给非洲人口带来惨重损失
D.非洲人口在世界总人口比重下降
解析:选C 材料数据反映了从1650年到1900年非洲人口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但这仅仅属于现象,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排除;欧洲殖民者主要在美洲对印第安人推行种族灭绝政策,与材料无关,故B项排除;由于欧洲殖民者进行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惨重损失,长期停滞,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其它地区的人口数,不能说明非洲人口在世界总人口比重下降,而且非洲人口在世界总人口比重的问题也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排除。
9.下列对作者在书名中所用“海上囚徒”的解释,合理的是(  )

A.这种贸易中的奴隶都是各国的犯人
B.海上航行时不服从者被囚禁在船舱
C.奴隶贸易是解决非洲犯罪的主要措施
D.贸易中被贩卖的黑人缺乏基本人权
解析:选D 贩卖的奴隶并不是各国的犯人,而是非洲土著黑人,故A项错误;奴隶并非海上航行时被囚禁在船舱的不服从者,故B项错误;奴隶贸易是对非洲人的侵害和压迫,不是解决非洲犯罪的主要措施,故C项错误;奴隶贸易中被贩卖的黑人没有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也没有人权,故D项正确。
10.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
A.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B.殖民掠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C.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
D.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解析:选B 材料中“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的意思是欧洲的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是其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这大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答案选B。
11.近代欧美国家的崛起多与殖民扩张关系密切,但各国选择的立国道路又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荷兰人与海抗争的经历养成了荷兰人开放的性格;当时遭到迫害的天主教徒移民到尼德兰带来了葡萄牙、西班牙的先进技术;这也养成了他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包容,是第一个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独立后的荷兰是欧洲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为便利日益扩大的海上商业贸易,荷兰人勇于进行经济制度的创新,其最早创立了股份制、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所,并形成了近代的市场经济体制;然而当时在缺乏国际安全体系的情况下,商船往往成为各种海盗劫掠的目标,于是,荷兰发展起了规模巨大的商业船队和海军。
——邱妍《海洋与荷兰崛起》
材料二: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殖民贸易的鼎盛时期正是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期。这说明离开殖民贸易提供的充足的资金和原料,英国工业革命难以迅速完成。而工业革命的进展又为殖民贸易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保障。英国就是在殖民贸易和工业革命相互促进的发展中,愈益富足起来。至18世纪80年代英国在资本积累、工业投资以及金融等方面已超过西班牙、法国、葡萄牙等欧洲强国而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李德志《英国的殖民活动与“日不落”大帝国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荷兰推行海外贸易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殖民扩张对英国的主要意义,简析英荷两国崛起方式的相同点。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分号分别总结每一句的要点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英国就是在殖民贸易和工业革命相互促进的发展中,愈益富足起来”,得出促进了英国的工业革命;第二小问,结合当时背景可知,两国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殖民扩张。
答案:(1)条件:开放的民族性格,先进的手工技术,宗教信仰自由,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勇于制度创新,拥有商船和海军。
(2)主要意义:促进了英国的工业革命。 相同点: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都进行殖民扩张。
|课后拔高练|
1.(2019·全国卷Ⅰ)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解析:选D 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故选D项;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受到奴役,排除A项;材料“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说明殖民统治不是原因,排除B项;北美也有非洲和欧洲移民,排除C项。
2.(2018·全国卷Ⅱ)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解析:选A 由材料可知16至18世纪欧洲通过向美洲贩运大量的奴隶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黑奴贸易成为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故A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这与表格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主要是指控制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从奴隶贸易的角度来称呼的,故C项错误;黑奴贸易是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而不是因为开采白银的需要,故D项错误。
3.(2018·海南卷)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
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
解析:选B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故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故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故D项错误。
4.(2015·全国卷Ⅱ)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解析:选D 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故B项错误;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拉大,故C项错误;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以消费的产品,因而出现材料中的变化,故D项正确。
5.(2015·海南卷)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解析:选B 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量屠杀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特别是混血人的出现,反映的是欧洲长期不断征服美洲的结果,故B项正确;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只是美洲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PAGE



1



(共35张PPT)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发展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知 识 点 判 断
课前自检自查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前自检自查练
资本主义制度
手工工场
圈地运动
生产技术
珍妮机
改良蒸汽机
大机器工业
蒸汽时代
工厂
工业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自由竞争
欧美资本主义
世界工厂
学考基础合格练
首页
末页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时加餐拔高练
|课后加餐练|
1.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这说明殖民帝国的建立(  )
A.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B.为“工业帝国”提供市场和资金
C.为“工业帝国”提供劳动力和市场
D.为“工业帝国”提供技术与资金
解析:选B 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大国,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且广阔的殖民地刺激了英国市场不断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力,故B项正确。
2.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A.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B.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
C.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D.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
解析:选A “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第一台机器,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故选A项。
3.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时所作的笔记,其中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

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
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
C.服务业/用机器制造机器
D.交通运输业/用机器制造机器
解析:选D 动力蒸汽机的出现带来了蒸汽机车,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故D项正确。
4.“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
A.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B.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解析:选A 材料“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体现了纺织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纺织业得到发展,故选A项。
5.“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材料现象反映(  )
A.煤炭已成为工业主要能源
B.英国急需煤炭的大量进口
C.铁路是煤的主要运输方式
D.近代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
解析:选C 根据“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可知用煤来运煤,可以推测是用铁路来运输,故C项正确。
6.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D.工业化强化了性别分工
解析:选D 材料主要阐述了在19世纪中期欧洲技工学校与工人学院依照学生性别与课程特点开设课程、招收学生的现象,由“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等信息可得出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强化了性别分工,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材料没有体现。
7.18世纪6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的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你认为这种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量吸引外来移民
B.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
C.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解析:选D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使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故选D项。
8.下表罗列了1870~1900年间美、欧、亚、非四大洲的铁路长度(单位:千公里)。结合数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年份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1870 105 93 8 2
1880 169 175 16 5
1890 224 331 34 9
1900 284 402 60 20
A.美国开始主导世界市场
B.非洲尚未接触工业文明
C.工业化成果在世界扩散
D.铁路发展呈现均衡态势
解析:选C 铁路为工业文明的产物,1870~1900年欧美亚非四洲铁路里程日益增长,体现了工业成果不断在世界扩展,故C项正确;从铁路里程无法体现美国对世界市场的主导作用,A项排除;非洲铁路里程增长速度较快,尚未接触工业文明的表述明显错误,B项排除;从图表可知,四洲铁路长度发展极不均衡,D项排除。
9.到19世纪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取得了决定意义的胜利。其含义之一是(  )
A.蒸汽机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B.一系列国家通过改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C.全人类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最终得以确立
解析:选D “19世纪蒸汽时代”是指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实力大增,从而使资本主义具有了征服本国乃至全世界的封建主义的实力,其统治地位得以确立,故选D项。
10.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作者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B.带来技术突飞猛进
C.增强改造自然能力 D.促使科学奖项设立
解析:选A 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与材料中“不止是技术上的”“思想日益增强”相符,故A项正确;带来技术突飞猛进与材料中“不止是技术上的”“思想日益增强”不符,故B项错误;增强改造自然能力与题干中作者观点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奖项设立,故D项错误。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
——据[美]诺曼·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结合所学从运输的需要、蒸汽机车的发明与使用、生产成本低、政府支持等方面分析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第(2)问,依据材料“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并结合所学从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密切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关系、拓宽市场、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等角度概括作答欧洲的铁路建设对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
答案:(1)原因:运送物资的需要;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生产成本低;政府支持。
(2)意义: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有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密切联系;拓宽市场;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
|课后拔高练|
1.(2019·全国卷Ⅰ)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解析:选A 材料“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项;材料“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主要发明创造来源于劳动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说明资金不是决定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瓦特和工厂主并不能说明各阶级广泛参与,排除D项。
2.(2018·全国卷Ⅰ)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解析:选B 这些观点分别从经济、政治、自然条件方面说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故A项错误;从传统上强调经济条件到后来注重政治制度和自然条件的作用,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越来越多元化,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故B项正确;研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自然要把重心放在英国方面,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是次要因素,故C项错误;后期学者的研究只是研究视角的不同,不能以此否定传统观点,故D项错误。
3.(2017·全国卷Ⅰ)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解析:选D 由材料信息可知,1830~1835年和1790~1793年相比,英国国民总收入增加了两倍多,而1835年和1797年相比,工人实际工资则增长了不到一倍,甚至1797年比1755年工人实际工资有下降,说明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同步增长,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的工资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说明劳动力并非廉价,故B项错误;工资收入增加必然促进工人生活的改善,故C项错误;工人的实际收入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国民总收入的增长幅度,必将拉大社会的贫富差距,故D项正确。
4.(2016·全国卷Ⅱ)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解析:选A 19世纪上半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城市工厂产生大量环境污染,进而影响人口寿命,导致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产生于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时间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不会出现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的问题,故C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不断上升,故D项错误。
5.(2016·全国卷Ⅲ)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解析:选A 根据“铁路有多种轨距”可以看出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存在不便,这必然会阻碍全国成熟的统一市场的形成,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铁路有多种轨距,未涉及经济增长,故B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科技水平无关,更无法体现出制造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故C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战争无关,而是由于美国国内铁路建设不平衡和国内市场没有统一,故D项错误。
6.(2016·海南卷)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解析:选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手工工场中,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英国从18世纪后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并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场手工业已被取代,故B项错误;题干中“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可见英国国内已经无法满足原料的需求,不得不依靠海外,故C项正确;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农业商品化也相应地完成,与“迅速发展”不符,故D项错误。






PAGE



1



(共36张PPT)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发展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知 识 点 判 断
课前自检自查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前自检自查练
世界市场
西门子
汽车
石油
钢铁工业
电气时代
重化工业
垄断组织
资本
国际分工
民族资本主义
学考基础合格练
首页
末页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时加餐拔高练
|课后加餐练|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退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普遍确立
解析:选D 英国在19世纪仍是世界霸主,经济实力急剧衰落的叙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作用下的产物,不属于前提,故排除B项;自然科学研究出现重大进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特点的成因,故排除C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其前提条件是英国代议制的确立,由此推断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的政治前提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故选D项。
2.1882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交流电,在当时,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这反映出(  )
A.特斯拉电的技术领先爱迪生
B.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步履艰难
C.高频率交流电缺陷影响运用
D.时代需要呼唤电气时代到来
解析:选B 材料体现的是交流电问世后,受到传统技术和观念的抵制,被爱迪生攻击,故B项正确。
3.《全球通史》曾经这样形容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早先,发明是个人对机会作出响应的结果,而如今,发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际上是定制的。”下列发明属于“定制”的是(  )
A.珍妮纺纱机      B.电灯
C.汽船 D.蒸汽机车
解析:选B 珍妮纺纱机、汽船和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属于“发明是个人对机会作出响应的结果”。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属于“发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际上是定制的”,故B项符合题意。
4.导致石油开采业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和陆空交通工具发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远洋轮船的出现 B.飞机的出现
C.汽车的出现 D.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解析:选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创制并应用在交通运输领域,出现汽车、飞机、远洋轮船,带动了石油开采和化工产业的发展。
5.近代以来,世界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下图中虚线所示的交通工具是(  )

A.轮船 B.火车
C.汽车 D.飞机
解析:选C 轮船和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交通工具,故A、B两项错误;结合图示中的时间限制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和速度变化可以判断虚线表示的交通工具应是汽车,故C项正确;飞机虽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但是速度明显与题干虚线不符,故D项错误。
6.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区别在于(  )
A.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
B.各种新发明层出不穷
C.带来社会生产力巨大飞跃
D.社会生产关系随之发生变化
解析:选A 两次工业革命都是生产技术的革新,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调整,都涌现了诸多的发明,排除B、C、D三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成果大都是工匠和技师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真正结合,A项符合题意。
7.“工业生产正在达到非常巨大的规模,以致公司无法筹集到必需的资金……这时,银行通过提供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种情况开始出现于(  )
A.1500年前后 B.17世纪末18世纪初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解析:选D 材料中“银行通过提供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说明此时通过银行,实现了资本的集中,即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A、B、C三项均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不符,故排除;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故D项正确。
8.1914年,一位工人的妻子在写给流水线生产的发明者福特的信中说:“你所使用的生产线是一种奴隶驱赶装置,我的上帝!福特先生。我丈夫回家后一头卧倒,不吃晚饭……”当时的欧美社会,类似的舆论也屡屡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自由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
B.工人缺乏必要的保护
C.工业发展对人文精神产生了冲击
D.强化劳动强度弥补了技术革新的不足
解析:选C 美国福特工厂的流水线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严重扼杀了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工人成为机器的奴隶,反映了工业发展对人文精神产生了冲击,故C项正确;流水线生产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不会造成自由劳动力不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流水线生产损害了工人的健康,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强化劳动强度弥补了技术革新的不足,排除D项。
9.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 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B.设备陈旧阻碍了欧美国家的发展
C.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D.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下降
解析:选A 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仅仅局限于发达国家,其他国家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工业生产也有提高,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故A项正确;美、德等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使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的飞跃,B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不同国家的发展速度,不能得出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C项错误;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使这些国家经济不断发展,D项错误。
10.有学者指出,到1900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提及“世界文明”,这主要是由于(  )
A.世界各地区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B.各地被拖入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中
C.英语国家取得了对整个世界的统治
D.世界各地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被消除
解析:选B 1900年世界只有部分地区的国家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故A项错误;1900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完全形成一个整体,因此第一次可以提及“世界文明”,故B项正确;英语国家取得了对整个世界的统治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但语言和文化差异仍然存在,故D项错误。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厂制度的确立,现代工厂的管理制度也逐渐形成。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通过罚款、解雇和体罚等强制措施迫使工人服从,从而保证了工厂的纪律。他们还运用复式簿记的方式实现了对生产成本和企业利润的核算;通过对产品质量的把关,确立了对生产过程的监督,通过制定恰当的销售方案,促进了市场的开发,这些都直接促使了工厂管理制度的建立。
——摘引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的大工业,不但规模大,而且所用的资金很多,设备更是全新的。它们必须依靠股份公司,还需要联合,需要成立新的经济联合体。……垄断企业通常是用吞并、兼并、收买等方式而形成的。……吞并者大多是资金雄厚、管理先进、经营得体的企业,在兼并之后它必定以先进的方式改造那些落后部分。同时,垄断组织有条件设立科研部门,将科研与生产直接结合起来,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摘自《垄断经济和现代经济模式》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工厂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垄断组织形成的原因,并概括说明垄断组织对现代经济模式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通过罚款、解雇和体罚等强制措施迫使工人服从,从而保证了工厂的纪律。”得出加强了规章制度的建设,推动了工厂管理制度的建立;根据材料“他们还运用复式簿记的方式实现了对生产成本和企业利润的核算;通过对产品质量的把关,确立了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得出强化了对生产过程的管理,促进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提高;根据材料“通过制定恰当的销售方案,促进了市场的开发”得出重新制定销售方案,促进了市场的开发。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的大工业,不但规模大,而且所用的资金很多,设备更是全新的。它们必须依靠股份公司,还需要联合,需要成立新的经济联合体”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形成的大工业生产,要求建立新的经济联合体;根据材料“……垄断企业通常是用吞并、兼并、收买等方式而形成的。……吞并者大多是资金雄厚、管理先进、经营得体的企业,在兼并之后它必定以先进的方式改造那些落后部分”得出资本集中,推动了企业兼并的加剧。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同时,垄断组织有条件设立科研部门,将科研与生产直接结合起来,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得出有利于现代经济中将科研与生产直接结合模式的形成;并运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说明垄断组织对现代经济模式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加强了规章制度的建设,推动了工厂管理制度的建立;强化了对生产过程的管理,促进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提高;注重制定销售方案,促进了市场的开发。
(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形成的大工业生产,要求建立新的经济联合体;资本集中,推动了企业兼并的加剧。影响:有利于先进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现代经济中将科研与生产直接结合模式的形成。
|课后拔高练|
1.(2018·海南卷)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解析:选A 据材料“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故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故B项错误;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欧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开始于二战后福利社会制度的建立,故D项错误。
2.(2015·全国卷Ⅱ)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选B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欧美大多数国家正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以英、美、法、德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降低,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在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图表只是给出英、美、法、德四国的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没有其他国家的相关信息,故无法得出C项结论;D项表述正确,但是无法从表中信息得出,故排除。
3.(2015·海南卷)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 132项,1900年达到8 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解析:选C 海外市场主导着科技发明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叙述德国的科技专利,未涉及其他国家,因此不能得出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从1850年到1870年德国统一,到1900专利授予书目激增,说明统一的政府有利于推动科技的发展,故C项正确;引进技术发明不属于专利,故D项错误。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