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学制版六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五四学制版六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12 10: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2、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能力目标:学会合作交流并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组织好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活动
三、难点: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
2、理解单一变量和对照实验
四、实验准备:提前准备两盆天竺葵,按处理一昼夜,用?狡?诟且镀??诺窖艄庀抡丈洹J笛槭易急妇凭??庖海?∩毡??笊毡??嘌?螅?凭?疲??偶埽??尥??髯樱?鸩瘢?人??
五、实验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引入
一天在公园里,一个三岁的孩子把手中的面包和火腿肠揉碎撒到了草地上。妈妈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说小草肯定也饿了,让小草吃面包和火腿肠。妈妈微笑着对她说: 宝贝,小草饿了不吃面包,只要喝点水,晒晒太阳就饱了。同学们,你们能从老师讲的这个小故事中提出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吗?
植物有六大器官,你觉得哪个器官制造有机物呢?(引入实验题目)
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绿叶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重点
我们应该提出什么问题?有机物?我们学过植物有哪些有机物?
那我们就推测一下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相比较我们认识的生物: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哪种生物更喜欢阳光?
那么光和光合作用有关系吗?光会不会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呢?我们可以提出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吗?
那同学么做出相应的假设吧!
我们主要研究的问题或者关键点是什么呢?(出示表格)
可以依据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采用类似的设计。另一个的探究点是?
采用对照试验?根据种子的鉴定方法滴加碘液即可。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吗?
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吗?
光作为变量
淀粉
淀粉遇碘变蓝色。
讨论实验方案
如果能在一个是研究把这两个问题解决掉最好了,现在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已有的实验方案, 再进行设计完善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案。
叙述实验步骤,这些步骤中哪些步骤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哪一步验证了淀粉的存在?
那这样我们就按这个开始试验吧!
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学习;
师生交流:
第2步设置了光的变量
第6步滴加碘液
实验操作
同学们的叶子是我先暗处理再遮光的叶片,实验前同学们要注意:请各小组按照我们一同设计的实验流程完成后面的实验吧!实验过程注意分工合作,更要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同学跟着我一起做:去掉黑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然后放到大烧杯的热水中,把它们放到三脚架的石棉网上,之后垫上培养皿,点燃酒精灯放置于石棉网下,进行加热。
温馨提示:
1.完毕后先撤掉酒精灯并熄灭,然后取出叶片;(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至少盖两次灯帽)
2.实验过程注意安全,万一酒精倾倒燃烧,请用湿抹布盖灭;
3.实验完毕后,请整理还原仪器。
(巡视,帮学生把叶子完全浸没在酒精中)
小组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分析
实验需要一个过程,这段时间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实验步骤,为什么这么多步骤,不像玉米那样滴上碘液就可以了,我有这么多疑问呢?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待会儿小组展示。
巡视,参与小组讨论,关注实验结果。
提问展示:
为什么黑暗处处理一昼夜?(提示人的表现)
为什么?狡?岩镀?囊徊糠执由舷铝矫嬲诟瞧鹄矗?
为什么阳光下照射?
叶片为什么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给出百度信息,进行讲解,后提问)
为什么隔水加热?
为什么要叶片变成黄白色?
为什么清水漂洗?(老师讲解,避免发生化学反应)
滴加碘液利用的什么特性?
小组内积极讨论
学生回答:
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设置对照试验,变量是光。
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溶解叶绿素
防止酒精外溢,发生危险。
6.脱色完成的标志,去除叶绿素对实验的干扰。
8.淀粉遇碘变蓝色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图片设计,预测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假设,遮光部分不会进行 ,不会有 生成,就不会变成 。
观察实验结果,酒精变成了绿色,这是什么溶解到了酒精中?
如果在草地上玩耍,裤子不小心染上了草绿色,怎么洗掉?家里没有酒精呢?
(实验结果还不行)
预测相应的实验结论:
见光部分变蓝色说明什么?进行了 ,产生了 。
即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见光部分变蓝色,不见光部分不变蓝,说明?
停止实验,先熄灭酒精灯,然后用镊子取出叶片,放到大烧杯的水中漂洗一下,放到培养皿上,滴加碘液,多滴几滴,静置一段时间。
巡视,帮小组纠正错误。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我们的预测是正确的。师生共同巩固实验现象及结论。
至此,我们亲眼看到了光合作用的存在,证明了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
得到了两个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学生在老师的语言表述中进行逻辑思考:
遮光部分不会进行光合作用,不会有 淀粉 生成,就不会变成 蓝色 。
叶绿素
酒精

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见光部分变蓝证明了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见光部分变蓝,不见光部分不变蓝,证明了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条件。
光合作用
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自学课本P57,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 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那么绿色植物的叶片都能及行光合作用吗?场所是叶绿体吗?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吗?像花叶植物和银边天竺葵,非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吗?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深入探究
出示实验步骤,分析实验中的某液体成分。
提出问题:
(1)预测实验现象?
(2)分析对照实验及变量、相应结论?
(3)如果没有第一步,可能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这样就没有做实验的必要,也不具有说服力。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AC不变蓝,B变蓝色
AB—叶绿体—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BC—光---光合作用需要光。
ABC都变蓝色。
练习巩固
出示题目及表格,师生共同分析题目,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光合作用的概念。
课后延伸
联系生活现象:韭菜是绿色的,为什么韭黄是黄的?叶片中都有叶绿体,但为什么韭黄没有绿色?
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请有兴趣的同学课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无叶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