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12 11:0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案例名称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科目
生物
教学对象
七学生
提供者
闫玉婷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
《生物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认识和理解有关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并且特别强调“教师应从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着手,通过各种实验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生物技术的感性认识,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技术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参与、积极互动的原则,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一章《细菌和真菌》,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主要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利用发酵现象分析发酵原理。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生在没有接触化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发酵原理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通过发酵现象分析发酵原理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列举说出人类的细菌、真菌的利用。
2.了解发酵现象,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物。
4.关注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保存、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2.通过发酵实验和制作葡萄酒等发酵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生物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整节课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课前分享,暴露前知。课前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网络等搜集相关资料,找出生活中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掌握学生对前知识的了解情况,明确待解决的问题,引出本节课题。
第二环节:通过发酵现象的小实验,让学生了解发酵的原理,获得新知,根据所学知识指导家庭自制葡萄酒,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达成课标中利用发酵技术对食品制作的要求。
第三环节:通过自主观察,举出生活中食品保存的方法,在思考、讨论、交流环节中获得食品腐败的原因,明确保存食物的原理是通过杀死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结合当地饮食习惯(喜欢吃腌制食品等),讨论健康的保存食物的方法,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第四环节: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抗生素、转基因技术及污水处理原理通过微视频的方式渗透给学生,提示学生结合实际,关注环境污染,为威海的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出谋划策,以实现我们威海为什么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这一德育目标。
这样整节课都是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帮助学生解决“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一问题,答案不是老师直接告知,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思考、合作完成,学生在调查资料、探究发酵实验原理的过程中去体会、理解、顿悟,既能运用发酵的原理去获得新知识,又能感悟到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还培养了学生辩证的认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这一科学态度价值观,提高了合作和表达能力。
关于食品保存这方面,学生已有前知,知道细菌生存的必要条件是有机物、水和适宜的温度,不明白的是如何利用他们的特点去解决生活中食品防腐的问题,所以在这里通过运用这个观点,采用倒推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发酵实验、微视频
学生准备:
1、课前查阅细菌、真菌对人类有利的实例,
2、调查生活中食物保存的方法
3、调查本地污水、垃圾的处理方式。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资源准备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1、导入:谈到细菌和真菌,大家想到的往往都是疾病啊、食品腐败之类的问题,他们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课前老师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这方面做了些调查,下面请他们为大家分享一下各自的发现。
2、前知展现——分享调查
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积极交流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利的例子(食品制作、保存、疾病、环保等)。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课上交流的方式引入课题,既让学生充分感受身边的生物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过渡:同学们的调查简直太给力了,短短的几天就有了这么多发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先从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美食入手,开始我们的探究之旅。

菌、







发酵现象
教师演示发酵现象小实验
(改进实验:课前做好,上课时套上气球快速摇晃锥形瓶,气球瞬间鼓起来)
老师提示:其实这就是利用酵母菌发酵的一个现象。想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实验过程:在一个锥形瓶中加入一小包干酵母和一大勺糖,随后加入20ml的温水,在温度的地方放置一节课。
对于实验你有什么疑问?
解释:发酵的原理
应用:你知道面包松软的秘密吗?
发酵过程中酒精哪儿去了?

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为什么加糖?为什么用温水……
分析交流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现象:气球变大,说明发酵过程产生了气体。
猜测: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验证: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闻到酒味,说明产生了酒精。

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设计意图:通过改进,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激发学生对原理的探究,最后猜测交流发酵过程及原理。
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对酵母发酵的产物有了深刻的印象,为后面发酵食品的制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了解新知后,利用面包发酵过程,评测目标达成情况。
过渡:看来这问题真难不到大家。关于发酵,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想不想听。
(葡萄酒的传说)
自制葡萄酒
现在许多家庭都喜欢自制葡萄酒,在座的同学们做过或者见过家人制酒的过程吗?谁来说说美味的葡萄酒是怎样制作的?
1、提问:你的葡萄去皮吗?为什么?
2、播放自制葡萄酒的微视频
尝试用发酵的原理解释葡萄酒的产生
学生分享交流家庭自制葡萄酒的做法,讨论总结出葡萄酒的一般做法。
设计意图:利用发酵原理,尝试制作葡萄酒,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过渡: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食品都离不开酵母菌这一类的细菌或真菌,你能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利用细菌和真菌做美味食品的例子吗?
生活中的例子
思考:生活中见到的利用细菌和真菌做美味食品的例子,
阅读教材文本,找到醋和酱的制作与哪种细菌、真菌有关,并进一步认识其它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的关系
自由回答:
酸奶、泡菜、米酒、豆腐乳、大酱、酱油、豆豉……
设计意图:内化发酵原理,了解常见的几种发酵现象。?
师小结:可见啊,细菌和真菌确实是人类的好帮手,使得我们的食品更加丰富多彩。但有的时候它也会帮倒忙。









过渡:这些食物还能吃吗?令食物腐烂变质的罪魁祸首是谁?
小组活动
2.大屏幕展示“腐烂变质的食品”
小组活动思考:
令食物腐烂变质的罪魁祸首是谁?
生活中有哪些保存食品的小妙招?这样做有什么道理?举出类似的例子。
小结保存食物的原理:分析不同食品的保存方法,发现尽管方法多样,但依据的原理大致相同:要么将细菌、真菌杀死,要么抑制其生长繁殖。
进一步追问:
同学们列举的这些保存食物的小妙招有哪些需要改进的?为什么?
怎样保存更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小组讨论,生生之间交流、质疑、解答,最终达成共识。
展示讨论结果
冰箱保鲜——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速度。
高温灭菌——温度过高可是杀死细菌。比如牛奶巴氏消毒
腌制——高盐、高糖可以吸收食物中的水,细菌因缺水死亡。
真空包装——隔绝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真空包装的火腿等
防腐剂——化学试剂杀死细菌和真菌。
紫外线——温度过高可是杀死细菌。比如牛奶巴氏消毒
结合家人的饮食习惯(喜欢吃腌制食品或商店里加了防腐剂的小零食)讨论交流,最终得出健康的保存食物的方法。
如高糖高盐会引起高血压糖尿病等。
设计意图:
通过调查、讨论、质疑到最后达成共识。使学生亲身体会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益于身体健康。
过渡:学习了这么多方法 咱们来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
(提示你可以综合以上几种措施,效果会更好。)
应用
归纳: 炼奶的保存方法
(介绍炼奶的加工过程,找到隐藏其中的可以使它长期保存的秘密)
自由回答:
加热、水分蒸发、加糖
设计意图: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多条措施的灵 活应用可以更长久的保存食物。
过渡:比起能使食品腐败变质的细菌,那些能让人致病的细菌更令人恐怖。我们人类花了很长时间去寻找对付致病细菌的有力武器,在一个很偶然机会下,一个叫弗莱明的科学家发现了它。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弗莱明视频资料)












提问:视频的主角是谁?他发现了什么?
自学课本96页,回答一下问题:
1、什么是抗生素?
2、青霉素用由哪种真菌产生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应用:小明得了流行性感冒,他想到刚学过抗生素可以对抗细菌,马上去药店买了些阿莫西林这一类的抗生素,吃了两天的药不仅没好感冒还更加严重。他怀疑自己的药有问题,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追问: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
学生自学课本,交流答案
回答:流行性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只能杀死细菌,对病毒跟本没用。
学生交流并谈感受
资料准备:
视频
设计意图:
了解青霉素等抗生素的相关知识,学会合理使用抗生素。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了解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过渡:细菌真菌在疾病防治中,除了应用在抗生素外,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生产药品。如:胰岛素
课件出示胰岛素的生产及应用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人类利用细菌也可以规模化生产大量医药制品,为人类谋衡中福利。
思考:
1、利用细菌生产药物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先进技术?
2、利用细菌生产胰岛素有什么优势?
通过课件了解细菌在医药生产中的作用,初步认识转基因技术。同时认识到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设计意图:
通过关注胰岛素的生产及应用,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
过渡:可见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延伸到各个领域了。课前有同学提到可以利用细菌治理污水,老师这里有段古城西安关于护城河污染治理的视频,大家仔细观看视频,找到细菌治理污水的秘密。(护城河污水治理视频)










通过视频思考:
为什么利用细菌可以处理污水?你能举出例子吗?

应用:针对威海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情况及垃圾处理情况,你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吗?
学生自由回答
原理:细菌能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学生在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后,提出环境治理的建议。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使学生认同人类与细菌的密切关系,使生物教学更加学生的生活


学生总结: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细菌真菌在食品、医药、环保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他们还将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得到充分的应用,期待着同学们将来能参与到生物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中去。
(五)课后
任务
1 、利用发酵的原理,尝试制作一种发酵食品(酸奶、馒头、泡菜、葡萄酒等)。
2、每人挑选3个新鲜西红柿,自己选择保存方法,看谁保存的时间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