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遗传信息的“二维码”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节的知识点:染色体、DNA、基因等复杂而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是本单元学习的难点。同时,掌握好本节的内容也将为本章节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虽然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缺乏感性认识,但学生身处信息化时代,对染色体、DNA、基因这些内容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物基础,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综合等多方面的能力。在重温伞藻移接实验中,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可得出结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通过观察细胞核与染色体,DNA与基因的图片、影像等资料,形象感受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本节课将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达成较高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通过七年级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初步的感性认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本节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认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②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伞藻移接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染色体和DNA结构及基因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珍惜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
?.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说出遗传、基因的概念。
?.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②教学难点: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给学生分组并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②学生准备:收集有条形码的食品包装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实物展示】
课本、尖叫饮料等物品的条形码。
1.(师)同学们这是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它们有什么作用?
(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条形码的食品包装袋并回答。
【投影展示】
巧克力派,红牛饮料、中央电视台某一天的天气预报的图片。
2.(师)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商场超市时收银员扫条形码结账,当想知晓手中的物品为何物时,扫一下条形码。所以条形码上隐含着商品名称、价格、生产日期等信息。
(师)这是中央电视台某一天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又包含什么信息呢?
(生)包含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雨、雪、雾等气象信息。
3.(师)在生物体有没有隐含生命信息的条形码?如果有它在哪里?它是如何传递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探讨这些问题。
设计思想 以学生熟悉的商品条形码和天气预报吸引学生注意力,进入学习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生活出发,将学生的感知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二、自主合作,学习新课
(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1.活动:认识遗传
(师)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节,同学们想了解哪些知识呢?
(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很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向目标进发,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自学导航的内容。
【投影展示】
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一组图片。
(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学,对本节的内容应该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让我们来认识生活中一种普遍现象。多媒体展示一组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的图片,启发和引导学生列举出常见的遗传现象的例子。
(师生总结)遗传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设计思想 教师设置情境、提供素材,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说出和理解遗传的概念。并且通过教师的肯定与认同,让学生产生满足感和自豪感。
2.活动:讨论伞藻移接实验说明了什么?
(师)遗传信息就是生命信息,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那么遗传与细胞中的什么结构有关呢?
(生)回答略。
【投影展示】
伞藻的结构、伞藻移接三个实验的过程。
(师)早期的科学家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还是由细胞质控制的”这个问题,为此科学家利用“伞藻”这一植物展开了一系列实验,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些实验。请大家四人一组,分小组完成学案中的学习任务,讨论:“伞藻移接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阅读教材中的图文材料,小组讨论交流。
(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查指导。在此基础上,在班级内汇报交流。
(师)谁来告诉大家:伞藻是一种什么植物?有哪些结构?你们能根据图片,描述三个伞藻实验的过程吗?
(师生互动)生描述以伞藻为材料进行的三个实验,教师随时以课件进行引导。
(师)通过刚才的描述,你们知道伞藻实验二中,为什么移接体长出的帽是伞形而不是菊花形?
(生)指名汇报,其他同学予以补充,总结得出:移接体的细胞核是伞形帽伞藻细胞提供的。
(师)伞藻实验三中移接体长出的帽形状与伞藻提供的哪个部位有关系?通过这些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一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予以补充,总结得出:与伞藻细胞提供的假根有关系。伞藻的移接体与供“核”的伞藻同“形”。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师生)总结得出结论: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
设计思想 让学生描述三个伞藻实验,有助于学生能分析得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这一结论,同时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时间与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二)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3.活动:初识染色体
【播放视频】
细胞核是控制中心的视频。
(师)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那细胞核中什么物质起到了这个神奇的作用呢?
(生)细胞核中的染色体。
【投影展示】
人的体细胞染色体、一些生物体细胞染色体图片,猫叫综合症病患儿、先天性唇裂病患儿的照片。
(师)从这些图片我们观察到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有什么特点?
(生)小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得出: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一般是一定的,并且成对出现。
(师)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的变化对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有没有影响?
(生)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多了或少了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遗传病。
设计思想 利用多媒体演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认知,利用学生熟知的染色体疾病的事例,使学生对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的变化对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有了正确的认识,同时使学生对遗传病患者有了正确的认识,唤起学生的爱心。
4.活动:认识染色体的组成
(师)染色体对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很重要,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请观察课本P35页图22-5,说说染色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生)阅读教材中的图文材料,讨论、交流:DNA和蛋白质。
(师)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DNA还是蛋白质中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
白银案连环变态杀人狂魔落网的小视频。
(师)白银连环变态杀人案能破案关键是提取犯罪嫌疑人DNA进行检测,依靠DNA-Y这种父系遗传基因,圈定一个家族族谱范围从而把犯罪嫌疑人抓获。同学们说说遗传物质主要存在在哪一部分?
(生)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DNA。
设计思想 利用社会热点事例使学生了解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DNA,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教学过程中渗透作为国家的一个公民,每一个人都要知法懂法,不违法,与学生的思想品德课联系起来,体现了学科互相渗透的思想。
5.活动:揭示DNA分子的结构
(师)科学家们用细菌、病毒为材料进行了各种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那DNA分子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播放视频】
《DNA分子片段》
(师)请同学们说说看,DNA分子形状和结构象什么?
(生)小组内讨论和交流进行汇报:DNA分子由两条长链组成,它们就像旋转的楼梯一样互相盘绕,构成了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设计思想 通过多媒体介绍直观展现DNA分子的结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处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活动:分析染色体、DNA、基因关系
【投影展示】
? 按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顺序展示图片。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染色体、DNA、基因。那么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中的活动 “分析染色体、DNA、基因关系”。
(生)小组内讨论,组间交流,派代表回答。
(师)巡回检查、倾听并给学生予以启发和指导
(师生共同总结):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基因是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般情况下,每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DNA分子的主要载体。
(师)你们能把基因、细胞核、DNA、染色体填入圆圈内,用图解的方法描述三者的关系吗?
(生)回答略。
设计思想 学生是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索者,通过讨论、观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课堂总结,构建网络
1.(师)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回答略。
【投影展示】
把染色体、蛋白质、DNA、双螺旋、基因填入圆圈中完成概念图。
2.(师)同学们能根据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完成概念图吗?
(生)分组分析、讨论交流,并派代表发言,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概念图。
设计思想 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师生一起梳理出知识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整体认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通过构建概念图的活动,让学生完成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网络图的整理。
四、检测反馈,巩固提高
学生分组竞赛完成学案中的课堂训练,组内讨论,互相讲解,组间评比,教师答疑解惑。完成知识的夯实。
设计思想 及时复习和巩固,可有效防止知识的遗忘。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了与同伴交流,在传递信息中相互影响,从而提高学习效的率,学生可超越自身,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二、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NA的结构:双螺旋结构
基因是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三、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1.导入部分贴近学生生活,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因势利导,学生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个体特长发挥。
3.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台的恰当运用,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4.通过 “构建概念图”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