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有性生殖
【设计依据与构想】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让学生对生物的生殖方式有个系统而深入的认识,认识生殖对生物生存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生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而再次感悟生命的价值与珍贵,也为后面学习遗传育种、生物多样性等知识作好铺垫。?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微观过程宏观化、将抽象直观化,通过学生的阅读、观察探究、讨论等活动,对植物的有性生殖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从而理解生物的有性生殖,达成本章的教学目标。从种子植物开花后为什么能结果这个问题切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定能使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亲身领悟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提高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掌握有性生殖的概念。?
2.说出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3.能举例说明果实或种子与传播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训练学生观察、探究、逻辑推理等能力。?
2.通过课前收集“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探究精神和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体会与他人合作、共享探究成果的乐趣。?
2.通过欣赏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感受生命的意义与珍贵。?
3.通过认识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规律,感受生命延续的唯美与神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2.认识果实和种子适于传播的结构特点,领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规律。?
教学难点
1.描述植物的受精过程。?
2.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演示植物开花传粉、受精过程、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的教具(可以是Flash动画、视频、挂图、活动挂图等)。?
2.有条件的学校可提前准备桃、李、杏等植物的雌花浸制标本,桃、李、杏等各发育阶段的果实浸制标本。?
3.教师准备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结构的视频资料。学生收集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结构的相关资料,准备具有利于传播的有果皮的果实和具有利于传播的有种皮的种子(如苍耳、蒲公英、豌豆、大豆、凤仙花等)。每小组准备两种常见果实(如苹果、桃子、李子、豆荚、青椒等)。?
【教学流程及分析】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方案一):以鲜花盛开、果实累累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顺势提出:花开之后为什么能结出果实呢?花与果实之间存在着什么内在的联系呢??
(方案二):用苏轼的名句“花褪残红青杏小”引出春华秋实的话题,设疑:为什么花开之后就能结出果实?花与果实之间存在着什么内在的联系呢??
(方案三):以花和果实的结构(学生在初一已掌握的知识)引入新课。可利用挂图或课件带领学生回顾花和果实的结构,并有意识地暗示它们之间的内存联系。引起学生的思考。
设计思想能够导入本课的话题很多,关键是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为新知与旧知之间架起衔接的桥梁。导入时力求简洁、顺畅、新颖。
二、新课
活动一:认识植物的传粉过程。?
(方案一):利用Flash课件演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过程。利用视频演示虫媒花和风媒花的传粉过程。?
(方案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书研究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方式,然后把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表演出来。同时引导学生找出虫媒花与风媒花的区别,认识其与传粉方式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表演自花传粉时,可由一名矮一点的女孩作雌蕊,几名高一点的男孩作雄蕊。表演异花传粉时由两组同学合作,每朵“花”由一名高一点的女孩作雌蕊,几名矮一点的男孩作雄蕊)
设计思想传粉的过程学生易理解,只需把抽象的过程具体化就可以了,略讲。
活动二:认识植物的受精过程。?
(方案一)利用Flash等动画课件演示受精过程。?
(方案二)利用板书,边讲边画受精过程。?
设计思想把微观的受精过程宏观化是这一教学环节的关键。这部分内容适合运用讲授法教学。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有性生殖的实质就是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这为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提供了可能。为后面学习遗传变异作好铺垫。?
活动三:
研究花与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找出花与果实发育之间的关系。?
(方案一)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教材P9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和P10果实和种子的发育示意图,认识子房和胚珠的结构,说出果实和种子的发育过程,然后解剖和观察两种果实,讨论这些果实、种子的发育与子房结构之间的关系。自学后完成自我评价的第一、三题。?
(方案二)利用桃或杏或李的雌花发育成果实的视频资料,演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或给学生提供这些植物的雌花标本与果实,让学生解剖花和果实。讨论:果实的各部分结构分别是由哪一部分发育而成的?实验后完成自我评价的第一、三题。?
设计思想果实发育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重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采用研究性学习是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研究教材或教师提供的资料,通过解剖观察果实的结构,通过小组研究探讨,通过推理、判断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由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是个渐变的过程,很难让学生直接观察出。而这正为发展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提供了机会。教师在这个环节上可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跳板,作好思维的导向,让学生练习由此及彼的科学推理。
活动四:探究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
(方案一)让学生自己课前收集当地常见的成熟的果实,如豌豆、油菜、苍耳、蒲公英、槭、凤仙花等,每组至少两种。完成探究报告的前几项(A 我想探究的问题是:我的假设是: C实验方案:通过解剖、观察等实验方法,探究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并在全班内交流各自的探究成果。思维拓展:想一想,具有肥厚而甘美果肉的果实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教师播放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视频资料,认识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传播方式,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然后小组共同完成探究报告,完成自我评价第二题和思维拓展内容。?
设计思想在探究中要提示学生设置对照实验,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方案二)如果收集不到用于探究的果实,可让学生收集这方面的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带到课堂上来探究,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和课外阅读都是可供研究的素材。各小组可以重点探究一至两个问题,然后在全班内交流,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再独立完成自我评价的第二题和思维拓展内容。?
设计思想通过收集的资料进行探究适用于没有实验条件的情况,在探究果实和种子适于传播的结构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深入领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规律,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为了生存,为了物种的延续,形成了各种各样巧妙的结构,可见生命的伟大与神奇。?
活动五:盘点收获,情感升华。?
教师引言:花开花落,春华秋实,大自然年复一年地演绎着生命的轮回与生生不息,我们是不是能从中悟出什么道理来呢?请同学们将植物的有性生殖的全过程叙述一遍,然后谈谈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让同学们畅所欲言。?
最后教师总结:植物的有性生殖是自然界有性生殖的一个代表,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来实现的有性生殖给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提供了帮助,所以有性生殖是较为高级的生殖方式,它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中,特别是那些高等的生物,例如我们人类自己。为生殖而开放的花朵是美丽的,但她们的存在却是短暂的,完成传粉、受精的使命后,她们无怨无悔地凋谢了。没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有的只是对新生命的祝福与期盼!?
设计思想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是达成本节课情感目标的具体措施,教师不但要给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空间,还要做好正确的导向作用,引领学生的思维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教学感悟设计本节课时要有两个明确的想法,一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方法自己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方法,认识规律;二是在认识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后对有性生殖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将“自我评价”栏目化整为零,使评价与学习过程紧密衔接,成为认知的最后一个环节,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缩短认知与评价的间隔,巩固知识结构,使评价成为知识拓展与升华的手段。?
生物学教学对环境和季节的依赖性较强,所以一名合格的生物学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随时收集制作教学所需要的标本和材料。特别是北方地区,教师要在适宜的季节留意身边能采集到的各种教学材料,还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教育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在你的课堂上让冬季也开满鲜花,让陆地也游荡着鱼虾……,让世界尽在孩子们的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