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表里的生物 课件(3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6 表里的生物 课件(3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7 09:2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表里的生物
会写本课生字,理解并记忆本课重点词语。
学习目标
1
2
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3
培养重点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会写的字
生字学习

多音字
对答如流: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反应快,口才好。


词语学习

词语理解
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造句:这个故事的情节太单调了。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造句: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终于揭开了月球的神秘面纱。
呈现:显出;露出。
造句:春天来了,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拒绝:不接受(请求、意见或赠礼等)。
造句: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别人善意的劝告。
猜测:推测;凭想象估计。
造句:“窗户是谁修好的?”老师说,“我们来猜测一下。”
多义词:和谐
①指配合得适当。
造句:这幅画的颜色搭配得很和谐
②指和睦协调。
造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气氛和谐的家。



多义词:清脆
①形容(声音)清楚悦耳。
造句:清晨,林中传来百灵鸟清脆的叫声。
②形容(食物)脆而清香。
造句:这道凉拌木耳清脆可口。
多义词:柔和
①形容温和而不强烈。
造句:这个灯罩的色彩非常柔和。
②形容柔软、软和。
造句:这幅画的线条柔和。




近义词
洪亮——(响亮) 和谐——(协调)
增加——(增添) 单调——(单一)
呈现——(展现) 保护——(维护)
反义词
自动——(被迫) 洪亮——(柔软)
单调——(丰富) 拒绝——(接受)
丑恶——(美好)
词语辨析
恐怖 恐惧
相同点:两个词是形容词,都有“害怕、畏惧”的意思。
不同点:“恐怖”形容惊慌害怕,侧重于受到外界刺激而对其产生的反应,害怕程度较强烈,适用范围窄,如“恐怖手段”。“恐惧”指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惊慌受怕,侧重于人在面对恐怖事物时本能产生的心理状态,多形容人的心态、神色,适用范围比较广,如“恐惧不安”。
运用示例:
1.那个场面太( )了!
2.客服( )心理说我们登上顶峰的第一步。

恐怖
恐惧
整体感知
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试着总结归纳。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9)写“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父亲的表里有个生物关在里面。
第二部分(10 ~ 21)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课文解读
1.课文第2自然段中把表发出的声音和什么声音进行对比?突出了什么?
把表发出的声音与蝉鸣、虫叫进行对比,突出了表的声音特点——柔和、单调、不停息。
2.从课文第9自然段“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不许小孩子动”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我”用儿童天真的逻辑推断表发出声音的原因,表现出“ 我”勤于思考,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非常天真、可爱。
3.如何理解第10自然段中“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
它”这句话?
正是因为父亲多次告诫“不许动”,更增加了表的神秘感,激发了“我”更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也正是因为“我”的好奇心、求知欲,才最终打动了父亲打开表盖让
“我”看。
4.第11自然段中作者把表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作者把表针比作小尾巴。一是二者外形相似;二是紧扣表针动的特点,生动形象。
5.第17自然段中“我”为什么感到愉快?
因为它证实了“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面有一个活的生物,活的生物才会发出声音。这表现了“我”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也是对“我”的思考和判断的最大的肯定。以至于为什么把这么丑恶而且恐怖的东西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下文“我”也为自己做了圆满的解释——它的声音好听,与一般的蝎子不同。
6.如何理解第19自然段中“允许因为它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两句的意思?
此处是“我”的心理活动。在“我”心中,很多东西都是美妙的。并且“我”有很多奇特的想法,所以会认为表里的蝎子与其他的蝎子不同。这两句话写出了“我”的童真童趣。
7.怎样理解第20自然段的内容?
“我”逢人便讲父亲表里的生物——在“我”看来,这就同“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一样合情合理。把四种不同事物放在一起来写,是为了体现“我”当时的天真、幼稚。
8.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在刻画人物时,主要才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父亲。主要才用了“我”与父亲的对话描写和“我”的心理描写。
9.学习了课文后,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小时候“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现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说法。
10.“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我”是一个天真可爱、善于观察、爱思考、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富有探索精神的孩子。
写法借鉴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围绕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等内心活动的描写。如本文“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写出了“我”对父亲的表很好奇和想动又不敢动的痛苦,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的确是一种难以排解的情绪。作者在文中运用此类心理描写,细腻地刻画了儿童奇妙、有趣的内心世界,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文章的主题。 ??????

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若要运用心理描写,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可以直接刻画,交代人物心理,如用“我想……”“他感到……”等带标志性的词语表达。(2)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来反映人物的心理。(3)可?以通过想象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如借助幻觉、梦境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1.描写人物神态(表情)的成语
大惊失色 大惊小怪 从容不迫
心不在焉 六神无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目瞪口呆
2.“X来X去”式词语。
踢来踢去 摆来摆去 飞来飞去
呼来换去 翻来覆去 颠来倒去


拓展延伸
3.关于好奇心的名言。
(1)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2)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3)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事永远进步的人。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现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故事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结构图示
表里的生物
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善于观察
勤思考
一定有个生物关在里面
猜想
根据
鸟叫 狗吠 蝉鸣
虫唱 钟声 琴声
好奇
秒针自己会转

发出清脆的声音
判断:
证实
想动不敢动 心中很痛苦
打开给“我”看 不停地提问题
里面有蝎子 逢人便讲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