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中考数学新材料阅读题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中考数学新材料阅读题 (无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6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3-12 13:4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版材料阅读题
一、填空题
1.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一般地;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如:求: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解:将两方程中的系数化成对应相等的形式,得
因此,
两条平行线的距离是____________.






二、解答题
2.已知点P,Q为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不重合的两点,以点P为圆心且经过点Q作⊙P,则称点Q为⊙P的“关联点”,⊙P为点Q的“关联圆”.
(1)已知⊙O的半径为1,在点E(1,1),F(﹣,),M(0,-1)中,⊙O的“关联点”为______;
(2)若点P(2,0),点Q(3,n),⊙Q为点P的“关联圆”,且⊙Q的半径为,求n的值;
(3)已知点D(0,2),点H(m,2),⊙D是点H的“关联圆”,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若线段AB上存在⊙D的“关联点”,求m的取值范围.










3.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填空.
你能比较 和 的大小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把问题一般化,比较 和 ( ,且 为整数)的大小.然后从分析 ,, 的简单情形入手,从中发现规律,经过归纳、猜想得出结论.
(1)通过计算(可用计算器)比较下列(1)-(7)组两数的大小:(在横线上填上 " "" “或” ")
(1) ? ;(2) ? ;(3) ? ;(4) ? ;(5) ? ;(6) ? ;(7) ? ;
(2)归纳第(1)问的结果,可以猜想出 和 的大小关系;
(3)根据以上结论,可以得出 和 的大小关系.


















4.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我们称这种三角形为倍角三角形.如图1,倍角△ABC中,∠A=2∠B,∠A、∠B、∠C的对边分别记为a,b,c,倍角三角形的三边a,b,c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1)我们先从特殊的倍角三角形入手研究.请你结合图形填空:
三三角形角形 角的已知量
图2 ∠A=2∠B=90°
图3 ∠A=2∠B=60°


(2)如图4,对于一般的倍角△ABC,若∠CAB=2∠CBA,∠CAB、∠CBA、∠C的对边分别记为a,b,c,a,b,c,三边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作出猜测,并结合图4给出的辅助线提示加以证明;
(3)请你运用(2)中的结论解决下列问题:若一个倍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6,求第三边长.(直接写出结论即可)













5.阅读理解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x0,y0)到直线Ax+By+C=0(A2+B2≠0)的距离公式为:d=,
例如,求点P(1,3)到直线4x+3y﹣3=0的距离.
解:由直线4x+3y﹣3=0知:A=4,B=3,C=﹣3
所以P(1,3)到直线4x+3y﹣3=0的距离为:d==2
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1)求点P1(0,0)到直线3x﹣4y﹣5=0的距离.
(2)若点P2(1,0)到直线x+y+C=0的距离为,求实数C的值.






6.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则有,,由上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和、两根积是由方程的系数确定的,我们把这个关系称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若,是方程的两根,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
当为不小于的整数时,由猜想,,有何关系?
利用中猜想求的值.








7.神奇的数学世界是不是只有锻炼思维的数字游戏?每天都在面对繁杂的数字计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曼妙的数学畅游在迷人的数字和丰富多彩的图形之间,将数与形巧妙地融汇在一起,不可分割.我们都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数轴上的线段可以由端点所对应的实数确定,这是一维的数与形;增加到两条数轴,可以形成平面直角坐标系,这样有序数对与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平面内的多边形及其内容可以由多边形的边上所有点的坐标所确定,这是二维的数与形.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更是神秘,在平面内任意画一条(或多条)曲线(或直线),它(们)把平面分割成的部分都称为区域,特别地,如果曲线首尾相接,那么形成的有限部分也称为封闭区域.如何研究这些区域呢?当然离不开数,我们可以通过区域内点的坐标规律来刻画图形.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根据点坐标的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找到它们,画出相应的图形.聪明的你看懂了吗?试着做做看.
(1)分别解不等式和,并把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个数轴上;
(2)点P(x,y)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并且横坐标与纵坐标分别满足不等式和,请画出满足条件的点P所在的最大区域,并求出区域的面积;
(3)去掉(2)中“点P在第一象限”这个条件,其余条件保持不变,求满足条件的点P所在最大区域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所围成封闭区域的面积.
















8.观察探索:
(x﹣1)(x+1)=x2﹣1
(x﹣1)(x2+x+1)=x3﹣1
(x﹣1)(x3+x2+x+1)=x4﹣1
(x﹣1)(x4+x3+x2+x+1)=x5﹣1
(1)根据规律填空:(x﹣1)(xn+xn﹣1+…+x+1)=   ;
(2)试求26+25+24+23+22+2+1的值;
(3)试确定22017+22016+…+2+1的个位数字.






9.阅读理解题:
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记为i2=-1,这个数i叫做虚数单位,把形如a+bi(a,b为实数)的数叫做复数,其中a叫这个复数的实部,b叫做这个复数的虚部,它的加、减,乘法运算与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类似.
例如计算:(2-i)+(5+3i)=(2+5)+(-1+3)i=7+2i;
(1+i)×(2-i)=1×2-i+2×i-i2=2+(-1+2)i+1=3+i;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填空:i3= ,i4= ;
(2)计算:(1+i)×(3-4i);
(3)计算:i+i2+i3+…+i2018.








10.对于0,1以及真分数p,q,r,若p
两个不等的正分数有无数多个中间分数.例如:上表中第③行中的3个分数、、,有,所以为和的一个中间分数,在表中还可以找到和的中间分数, , , .把这个表一直写下去,可以找到和更多的中间分数.
(1)按上表的排列规律,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上表中括号内应填的数为 ;
②如果把上面的表一直写下去,那么表中第一个出现的和的中间分数是 ;
(2)写出分数和(a、b、c、d均为正整数, , )的一个中间分数(用含a、b、c、d的式子表示),并证明;
(3)若与(m、n、s、 t均为正整数)都是和的中间分数,则的最小值为 .









11.阅读下列材料:
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为an.如2×2×2=23=8,此时,3叫做以2为底8的对数,记为log28(即log28=3).一般地,若an=b(a>0且a≠1,b>0),则n叫做以a为底b的对数,记为logab(即logab=n).如34=81,则4叫做以3为底81的对数,记为log381(即log381=4).
(1)计算:log28=______;
(2)计算: ;
(3)log55、log525、log5125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式,请说明理由。







12.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我们把叫做、两点间的直角距离.
(1)已知点A(1,1),点B(3,4),则d(A,B)=________.
(2)已知点E(a,a),点F(2,2),且d(E,F)=4,则a=________.
(3)已知点M(m,2)点N(1,0),则d(M,N)的最小值为________.
(4)设是一定点,Q(x,y)是直线y=ax+b上的动点,我们把d(,Q)的最小值叫做到直线y=ax+b的直角距离,试求点M(5,1)到直线y=x+2的直角距离.








13.把几个数用大括号围起来,中间用逗号断开,如:{1,2,﹣3}、{﹣2,7,,19},我们称之为集合,其中的数称其为集合的元素,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1)类比有理数加法运算,集合也可以“相加”.定义:集合 A 与集合 B 中的所 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 A 与集合 B 的和,记为 A+B.如 A={2,﹣1},B={﹣ 1,4},则 A+B={2,﹣1,4}.现在 A={﹣2,0,1,5,7},B={﹣3,0,1,3,5},则 A+B= .
(2)如果一个集合满足:当有理数 a 是集合的元素时,有理数 6﹣a 也必是这 个集合的元素,这样的集合我们称为好的集合.
①请你判断集合{1,2},{﹣2,1,3,5,8}是不是好的集合?
②请你写出满足条件的两个好的集合的例子.









14.【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实数a、b,∵(-)2≥0,∴a+b-2≥0,
∴a+b≥2,只有当a=b时,等号成立.
【数学认识】在a+b≥2(a、b均为正实数)中,若ab为定值k,则a+b≥2,只有当a=b时,a+b有最小值2
【解决问题】
(1)若x>0时,x+有最小值为 ,此时x= ;

(2)如上图,已知点A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像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像上,AB∥y轴,过点A作AD⊥y轴于点 D,过点B作BC⊥y轴于点C.求四边形ABCD周长的最小值
(3)学校准备在图书馆后面的场地上建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的长方形自行车棚.图书馆的后墙只有5米长可以利用,其余部分由铁围栏建成,如下图是小尧同学设计的图纸,设所需铁围栏L米,自行车棚长为x米.L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那么当x为何值时,L最小,最小为多少米?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5.阅读材料:求1+2+22+23+24+…+22017的值.
解:设S=1+2+22+23+24+…+22017,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得:
2S=2+22+23+24+25+…+22018
将下式减去上式得2S-S=22018-1,即S=22018-1
即1+2+22+23+24+…+22017=22018-1
请你仿照此法计算:
(1)1+2+22+23+24+…+210
(2)1+3+32+33+34+…+32016.







16.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DAB被对角线AC平分,且AC2=AB·AD,我们称该四边形为“可分四边形”,∠DAB称为“可分角”.
(1)如图2,四边形ABCD为“可分四边形”,∠DAB为“可分角”,如果∠DCB=∠DAB,则∠DAB=_________.
(2)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DAB=60°,AC平分∠DAB,且∠BCD=150°,求证:四边形ABCD为“可分四边形”;
(3)现有四边形ABCD为“可分四边形”,∠DAB为“可分角”,且AC=4,BC=2,∠D=90°,求AD的长?

图1 图2 图3

















17.(1)问题发现:如图(1),小明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了两个一次函数和的图像,经测量发现:_____(填数量关系)则____(填位置关系),从而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
(2)问题探究:小明发现对于一次函数与,设它们的图像分别是和(如备用图1)
①如果_____(填数量关系),那么_____(填位置关系);
②反过来,将①中命题的结论作为条件,条件作为结论,所得命题可表述为__________,请判断此命题的真假或举出反例;
(3)问题解决:若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各项系数均不为)无解,那么各项系数、、、、、应满足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
















18.阅读与应用:
阅读1:a、b为实数,且a>0,b>0,因为,所以,从而(当a=b时取等号).
阅读2:函数(常数m>0,x>0),由阅读1结论可知: ,所以当即时,函数的最小值为.
阅读理解上述内容,解答下列问题:
问题1:已知一个矩形的面积为4,其中一边长为x,则另一边长为,周长为,求当x=__________时,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问题2:已知函数y1=x+1(x>-1)与函数y2=x2+2x+17(x>-1),当x=__________时,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问题3:某民办学习每天的支出总费用包含以下三个部分:一是教职工工资6400元;二是学生生活费每人10元;三是其他费用.其中,其他费用与学生人数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0.01.当学校学生人数为多少时,该校每天生均投入最低?最低费用是多少元?(生均投入=支出总费用÷学生人数)













19.定义:有三个内角相等的四边形叫三等角四边形.
(1)三等角四边形ABCD中,∠A=∠B=∠C,求∠A的取值范围;
(2)如图,折叠平行四边形纸片DEBF,使顶点E,F分别落在边BE,BF上的点A,C处,折痕分别为DG,DH.求证:四边形ABCD是三等角四边形.









20.阅读下列材料:小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如图1,在△ABC中,AB=,AC=,BC=2三边的长分别为,求∠A的正切值.

小华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如图2所示,先在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中画出格点△ABC(△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然后在这个正方形网格中再画一个和△ABC相似的格点△DEF,从而使问题得解.
(1)图2中与相等的角为 , 的正切值为 ;
(2)参考小华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图4中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解决问题:如图3,在△GHK中,HK=2,HG=,KG=,延长HK,求的度数.


同学们,我们曾经研究过n×n的正方形网格,得到了网格中正方形的总数的表达式为.但n为100时,应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具体个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并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通过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21.观察并猜想:
=(1+0)×1+(1+1)×2=l+0×1+2+1×2=(1+2)+(0×1+1×2)
=(1+0)×1+(1+1)×2+(l+2)×3
=1+0×1+2+1×2+3+2×3
=(1+2+3)+(0×1+1×2+2×3)
=(1+0)×1+(1+1)×2+(l+2)×3+(1+3)×4;
=1+0×1+2+1×2+3+2×3+( ___________)
=(1+2+3+4)+(___________)






22.归纳结论:
=(1+0)×1+(1+1)×2+(1+2)×3+…[(1+(n-l)]n
=1+0×1+2+1×2+3+2×3+…+n+(n-1)×n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3.实践应用:
通过以上探究过程,我们就可以算出当n为100时,正方形网格中正方形的总个数是___。

24.如图,图①中△ABC是等边三角形,其边长是3,图②中△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90°,DF=EF=3.
(1)若S1为△ABC的面积,S2为△DEF的面积,S3=AB·BC·sinB,S4=DE·DF·sinD,请通过计算说明S1与S3,S2与S4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2)在图③中,∠P=α(α为锐角),OP=m,PQ=n,△OPQ的面积为S,请你根据第(1)小题的解答,直接写出S与m,n以及α之间的关系式,并给出证明.








25.如图,P是弧AB所对弦AB上一动点,过点P作PM⊥AB交AB于点M,连接MB,过点P作PN⊥MB于点N.已知AB =6cm,设A 、P两点间的距离为xcm,P、N两点间的距离为ycm.(当点P与点A或点B重合时,y的值为0)

小东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东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
x/cm 0 1 2 3 4 5 6
y/cm 0 2.0 2.3 2.1 0.9 0


(说明:补全表格时相关数值保留一位小数)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PAN为等腰三角形时,AP的长度约为____________cm.






26.对于一个三角形,设其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和,若、、满足,我们定义这个三角形为美好三角形.
(1)△中,若, ,则△ (填“是”或“不是” )美好三角形;
(2)如图,锐角△是⊙O的内接三角形, , , ⊙O的直径是, 求证:△是美好三角形;
(3)当△ABC是美好三角形,且,则∠C为 .




















27.(本小题满分10分)
问题再现
现实生活中,镶嵌图案在地面、墙面乃至于服装面料设计中随处可见.在八年级课题学习“平面图形的镶嵌”中,对于单种多边形的镶嵌,主要研究了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的镶嵌问题.今天我们把正多边形的镶嵌作为研究问题的切入点,提出其中几个问题,共同来探究.
我们知道,可以单独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镶嵌平面.如图,用正方形镶嵌平面,可以发现在一个顶点O周围围绕着4个正方形的内角.

试想:如果用正六边形镶嵌平面,在一个顶点周围应该围绕 个正六边形内角.
问题提出
如果我们要同时用两种不同的正多边形镶嵌平面,可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组合方案?
问题解决
猜想1:是否可以同时用正方形、正八边形两种正多边形组合进行平面镶嵌?
分析:我们可以将此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从平面图形的镶嵌中可以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能同时用于完整镶嵌平面的两种正多边形的内角特点.具体地说,就是在镶嵌平面时,一个顶点周围围绕的各个正多边形的内角恰好拼成一个周角.
验证1:在镶嵌平面时,设围绕某一点有x个正方形和y个正八边形的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周角.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整理得: ,
我们可以找到惟一一组适合方程的正整数解为.
结论1:镶嵌平面时,在一个顶点周围围绕着1个正方形和2个正八边形的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周角,所以同时用正方形和正八边形两种正多边形组合可以进行平面镶嵌.
猜想2:是否可以同时用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两种正多边形组合进行平面镶嵌?若能,请按照上述方法进行验证,并写出所有可能的方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上面,我们探究了同时用两种不同的正多边形组合镶嵌平面的部分情况,仅仅得到了一部分组合方案,相信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一定会找到其它可能的组合方案.
问题拓广:请你仿照上面的研究方式,探索出一个同时用三种不同的正多边形组合进行平面镶嵌的方案,并写出验证过程.
































28.在一块长16m,宽12m的矩形荒地上,要建造一个花园,要求花园所占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下面分别是小明和小颖的设计方案.

(

(
小明
)
的设计方案
如图
1
.其中花园四周小路的宽度相等。
通过解方程,我得到小路的宽为
2m

12m

) (

(
小颖
)
的设计方案
如图
2
.其中花园中每个角上的扇形都相同。
)
(1)你认为小明的结果对吗?请说明理由.
(2)请你帮助小颖求出图中的x(精确到0.1m)
(3)你还有其他的设计方案吗?请在图3中画出你所设计的草图,并加以说明.













29.注意: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解答本题,下面提供了一种解题思路,你可以依照这个思路,完成本题的解答过程.如果你选用其他的解题方案进行解答也可.
如图①,要设计一幅宽20cm,长30cm的矩形图案,其中有两横两竖的彩条,横、竖彩条的宽度比为2∶3,如果要使所有彩条所占面积为原矩形图案面积的三分之一,应如何设计每个彩条的宽度?
分析:由横、竖彩条的宽度比为2∶3,可设每个横彩条的宽为,则每个竖彩条的宽为.为更好地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将横、竖彩条分别集中,原问题转化为如图②的情况,得到矩形.结合以上分析列出方程并完成本题解答.


















30.定义:在△ABC中,∠C=30°,我们把∠A的对边与∠C 的对边的比叫做∠A的邻弦,记作thi A,即thi A=.请解答下列问题:
已知:在△ABC中,∠C=30°.
(1)若∠A=45°,求thi A的值;
(2)若thi A=,则∠A= °;
(3)若∠A是锐角,探究thi A与sinA的数量关系.

























31.定义:如图l所示,给定线段MN及其垂直平分线上一点P。若以点P为圆心,PM为半径的优弧(或半圆弧)MN上存在三个点可以作为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则称点P为线段MN的“三足点”,特别的,若这样的等边三角形只存在一个,则称点P为线段MN的“强三足点”。

问题:如图2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2,0),点B在射线y=x(x≥0)上。
(1)在点C(,0),D(,1),E(,-2)中,可以成为线段OA的“三足点”的是__________.
(2)若第一象限内存在一点Q既是线段OA的“三足点”,又是线段OB的“强三足点”,求点B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假设该圆与x轴交点中右侧一个为H,圆上一动点K从H出发,绕A顺时针旋转180°后停止,设点K出发后转过的角度为(0°<≤180°),若线段OB与AK不存在公共“三足点”,请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32.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相乘:记为。如23=8,此时,3叫做以2为底8的对数,记为。
一般地,若,则n叫做以为底b的对数,记为,则4叫做以3为底81的对数,记为。
问题:
(1)计算以下各对数的值:
(2)观察(1)中三数4、16、64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之间又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由(2)的结果,你能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吗?

(4)根据幂的运算法则:以及对数的含义证明上述结论。
证明:
阅读理解题: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记为i2=-1,这个数i叫做虚数单位.那么形如a+bi(a,b为实数)的数就叫做复数, a叫这个复数的实部,b叫做这个复数的虚部,它的加,减,乘法运算与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类似.例如计算:(2+i)+(3-4i)=5-3i.
33.填空:i3=_____,i4=_______ ;
34.计算:①;②;
35.若两个复数相等,则它们的实部和虚部必须分别相等,完成下列问题:
已知:(x+y)+3i=(1-x)-yi,(x,y为实数),求x,y的值.
36.试一试:请利用以前学习的有关知识将化简成a+bi的形式





先阅读下列材料,再解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相乘:。如23=8,此时,3叫做以2为底8的对数,记为。一般地,若,则n叫做以为底b的对数,记为,则4叫做以3为底81的对数,记为。
问题:
37.计算以下各对数的值:log24= log216= log264=
38.观察(1)中三数4、16、64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式?log24、log216、log264之间又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9.由(2)的结果,你能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吗? logaM+logaN= (a>0且a≠1,M>0,N>0)
根据幂的运算法则:an·am=an+m以及对数的含义证明上述结论

在形如的式子中,我们已经研究过两种情况:①已知a和b,求N,这是乘方运算;②已知b和N,求a,这是开方运算;
现在我们研究第三种情况:已知a和N,求b,我们把这种运算叫做对数运算。
定义:如果(a>0,a≠1,N>0),则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 ,例如:求,因为=8,所以=3;又比如∵ ,∴ .
40.根据定义计算:(本小题6分)
①=____;②= ;
③如果,那么x= 。







41.设则(a>0,a≠1,M、N均为正数),
∵,∴ ∴,

这是对数运算的重要性质之一,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得出:
= .(其中M1、M2、M3、……、Mn均为正数,a>0,a≠1)(本小题2分)
42.请你猜想: (a>0,a≠1,M、N均为正数).(本小题2分)




43.定义:如图1,点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和BN,若以AM、MN、BN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称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点.
(1)已知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点,若AM=1,MN=2,求BN的长;
(2)如图2,点P(a,b)是反比例函数y=(x>0)上的动点,直线y=﹣x+2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过点P分别向x、y轴作垂线,垂足为C、D,且交线段AB于E、F.证明:E、F是线段AB的勾股点;
(3)如图3,已知一次函数y=﹣x+3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与二次函数y=x2﹣4x+m交于C、D两点,若C、D是线段AB的勾股点,求m的值.







44.阅读材料:
一般地,当α、β为任意角时,tan(α+β)与tan(α﹣β)的值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求得:tan(α±β)=.
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1)求tan75°的值;
(2)都匀文峰塔,原名文笔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系五层木塔.文峰塔的木塔年久倾毁,仅存塔基.1983年,人民政府拨款维修文峰塔,成为今天的七层六面实心石塔(图1),小华想用所学知识来测量该铁塔的高度,如图2,已知小华站在离塔底中心A处5.7米的C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75°,小华的眼睛离地面的距离DC为1.72米,请帮助小华求出文峰塔AB的高度.(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1.732,≈1.414)
















45.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给出如下定义:为图形上任意一点,为图形上任意一点,如果,两点间的距离有最小值,那么称这个最小值为图形,间的“闭距离”,记作(,).
已知点(,6),(,),(6,).
(1)求(点,);
(2)记函数(,)的图象为图形,若(,),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3)的圆心为(t,0),半径为1.若(,),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46.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在数学中,利用图形在变化过程中的不变性质,常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消去.著名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在他所著的《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请问如何在一个三角形ABC的AC和BC两边上分别取一点X和Y,使得AX=BY=XY.(如图)解决这个问题的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CA上作出一点D,使得CD=CB,连接BD.第二步,在CB上取一点Y',作Y'Z∥CA,交BD于点Z',并在AB上取一点A',使Z'A'=Y'Z'.第三步,过点A作AZ∥A'Z',交BD于点Z.第四步,过点Z作ZY∥AC,交BC于点Y,再过点Y作YX∥ZA,交AC于点X.
则有AX=BY=XY.
下面是该结论的部分证明:
证明:∵AZ∥A'Z',∴∠BA'Z'=∠BAZ,
又∵∠A'BZ'=∠ABZ.∴△BA'Z'~△BAZ.
∴ .
同理可得.∴.
∵Z'A'=Y'Z',∴ZA=YZ.

在数学中,利用图形在变化过程中的不变性质,常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消去.著名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在他所著的《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请问如何在一个三角形ABC的AC和BC两边上分别取一点X和Y,使得AX=BY=XY.(如图)解决这个问题的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CA上作出一点D,使得CD=CB,连接BD.第二步,在CB上取一点Y',作Y'Z∥CA,交BD于点Z',并在AB上取一点A',使Z'A'=Y'Z'.第三步,过点A作AZ∥A'Z',交BD于点Z.第四步,过点Z作ZY∥AC,交BC于点Y,再过点Y作YX∥ZA,交AC于点X.
则有AX=BY=XY.
下面是该结论的部分证明:
证明:∵AZ∥A'Z',∴∠BA'Z'=∠BAZ,
又∵∠A'BZ'=∠ABZ.∴△BA'Z'~△BAZ.
∴ .
同理可得.∴.
∵Z'A'=Y'Z',∴ZA=YZ.


任务:(1)请根据上面的操作步骤及部分证明过程,判断四边形AXYZ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2)请再仔细阅读上面的操作步骤,在(1)的基础上完成AX=BY=XY的证明过程;
(3)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作平行线把四边形BA'Z'Y'放大得到四边形BAZY,从而确定了点Z,Y的位置,这里运用了下面一种图形的变化是   .
A.平移 B.旋转 C.轴对称 D.位似
















47.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矩形ABCD中,AD=2AB,E是AB延长线上一点,且BE=AB,连接DE,交BC于点M,以DE为一边在DE的左下方作正方形DEFG,连接AM.试判断线段AM与DE的位置关系.
探究展示:勤奋小组发现,AM垂直平分DE,并展示了如下的证明方法:
证明:∵BE=AB,∴AE=2AB.
∵AD=2AB,∴AD=AE.
∵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
∴.(依据1)
∵BE=AB,∴.∴EM=DM.
即AM是△ADE的DE边上的中线,
又∵AD=AE,∴AM⊥DE.(依据2)
∴AM垂直平分DE.
反思交流:
(1)①上述证明过程中的“依据1”“依据2”分别是指什么?
②试判断图1中的点A是否在线段GF的垂直平分线上,请直接回答,不必证明;
(2)创新小组受到勤奋小组的启发,继续进行探究,如图2,连接CE,以CE为一边在CE的左下方作正方形CEFG,发现点G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请你给出证明;
探索发现:
(3)如图3,连接CE,以CE为一边在CE的右上方作正方形CEFG,可以发现点C,点B都在线段AE的垂直平分线上,除此之外,请观察矩形ABCD和正方形CEFG的顶点与边,你还能发现哪个顶点在哪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上,请写出一个你发现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48.我们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叫做“等高底”三角形,这条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底”。
(1)概念理解:
如图1,在中, ,.,试判断是否是“等高底”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2)问题探究:
如图2, 是“等高底”三角形,是“等底”,作关于所在直线的对称图形得到,连结交直线于点.若点是的重心,求的值.
(3)应用拓展:
如图3,已知,与之间的距离为2.“等高底”的“等底” 在直线上,点在直线上,有一边的长是的倍.将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所在直线交于点.求的值.











49.结果如此巧合!
下面是小颖对一道题目的解答.
题目:如图,的内切圆与斜边相切于点,,,求的面积.

解:设的内切圆分别与、相切于点、,的长为.
根据切线长定理,得,,.
根据勾股定理,得.
整理,得.
所以



.
小颖发现恰好就是,即的面积等于与的积.这仅仅是巧合吗?
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探索.
已知:的内切圆与相切于点,,.
可以一般化吗?
(1)若,求证:的面积等于.
倒过来思考呢?
(2)若,求证.改变一下条件……
(3)若,用、表示的面积.



50.我们不妨约定: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凸四边形叫做“十字形”.

(1)①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一定是“十字形”的有   ;
②在凸四边形ABCD中,AB=AD且CB≠CD,则该四边形   “十字形”.(填“是”或“不是”)
(2)如图1,A,B,C,D是半径为1的⊙O上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四个动点,AC与BD交于点E,∠ADB﹣∠CDB=∠ABD﹣∠CBD,当6≤AC2+BD2≤7时,求OE的取值范围;
(3)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bx+c(a,b,c为常数,a>0,c<0)与x轴交于A,C两点(点A在点C的左侧),B是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点D的坐标为(0,﹣ac),记“十字形”ABCD的面积为S,记△AOB,△COD,△AOD,△BOC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4.求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①= ;②= ;③“十字形”ABCD的周长为12.













51.若三个非零实数满足:只要其中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另外两个数的倒数的和,则称这三个实数构成“和谐三数组”.
(1)实数1,2,3可以构成“和谐三数组”吗?请说明理由.
(2)若三点均在函数y=(为常数,)的图象上,且这三点的纵坐标构成“和谐三数组”,求实数的值;
(3)若直线与轴交于点,与抛物线交于两点.
①求证:A,B,C三点的横坐标x1,x2,x3构成“和谐三组数”;
②若a>2b>3c,x2=1,求点P(,)与原点O的距离OP的取值范围.















52.阅读短文,解决问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菱形满足条件:三角形的一个角与菱形的一个角重合,且菱形的这个角的对角顶点在三角形的这个角的对边上,则称这个菱形为该三角形的“亲密菱形”.如图1,菱形AEFD为△ABC的“亲密菱形”.
如图2,在△ABC中,以点A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AB、AC于点M、N,再分别以M、N为圆心,以大于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AP,交BC于点F,过点F作FD//AC,FE//AB.
(1)求证:四边形AEFD是△ABC的“亲密菱形”;
(2)当AB=6,AC=12,∠BAC=45°时,求菱形AEFD的面积.

















5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P和图形M,给出如下的定义:若在图形M存在一点Q,使得P、Q两点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P为图形M的关联点.
(1)当⊙O的半径为2时,
①在点 中,⊙O的关联点是_______________.
②点P在直线y=-x上,若P为⊙O 的关联点,求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C 的圆心在x轴上,半径为2,直线y=-x+1与x轴、y轴交于点A、B.若线段AB上的所有点都是⊙C的关联点,直接写出圆心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5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的坐标为(,),点Q的坐标为(,),且,,若P,Q为某个矩形的两个顶点,且该矩形的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垂直,则称该矩形为点P,Q的“相关矩形”.下图为点P,Q 的“相关矩形”的示意图.

(1)已知点A的坐标为(1,0).
①若点B的坐标为(3,1)求点A,B的“相关矩形”的面积;
②点C在直线x=3上,若点A,C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求直线AC的表达式;
(2)⊙O的半径为,点M的坐标为(m,3).若在⊙O上存在一点N,使得点M,N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求m的取值范围.









5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C的半径为r,P是与圆心C不重合的点,点P关于⊙C的反称点的定义如下:若在射线CP上存在一点P′,满足CP+CP′=2r,则称P′为点P关于⊙C的反称点,如图为点P及其关于⊙C的反称点P′的示意图.
特别地,当点P′与圆心C重合时,规定CP′=0.
(1)当⊙O的半径为1时.
①分别判断点M(2,1),N(,0),T(1,)关于⊙O的反称点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坐标;
②点P在直线y=﹣x+2上,若点P关于⊙O的反称点P′存在,且点P′不在x轴上,求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C的圆心在x轴上,半径为1,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若线段AB上存在点P,使得点P关于⊙C的反称点P′在⊙C的内部,求圆心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56.对某一个函数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实数,对于任意的函数值,都满足,则称这个函数是有界函数,在所有满足条件的中,其最小值称为这个函数的边界值.例如,下图中的函数是有界函数,其边界值是1.

(1)分别判断函数和是不是有界函数?若是有界函数,求其边界值;
(2)若函数的边界值是2,且这个函数的最大值也是2,求的取值范围;
(3)将函数的图象向下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函数的边界值是,当在什么范围时,满足?





57.阅读下面材料:
小腾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中,点在线段上,,,,,求的长.

小腾发现,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通过构造,经过推理和计算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图2).
请回答:的度数为 ,的长为 .
参考小腾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图3,在四边形中,,,,与交于点,,,求的长.













5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两点P1(x1,y1)与P2(x2,y2)的“非常距离”,
给出如下定义:
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x1-x2∣;
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y1-y2∣.
例如:点P1(1,2),点P2(3,5),因为∣1-3∣<∣2-5∣,所以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
∣2-5∣=3,也就是图1中线段P1Q与线段P2Q长度的较大值(点Q为垂直于y轴的直线P1Q与垂直于x
轴的直线P2Q的交点)。
(1)已知点,B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
①若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为2,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点B的坐标;
②直接写出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
(2)已知C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
①如图2,点D的坐标是(0,1),求点C与点D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C的坐标;
②如图3,E是以原点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动点,求点C与点E的“非常距离”的最
小值及相应的点E和点C的坐标。



59.折纸的思考.
【操作体验】
用一张矩形纸片折等边三角形.
第一步,对折矩形纸片(图①),使与重合,得到折痕,把纸片展平(图②).
第二步,如图③,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落在上的处,并使折痕经过点,得到折痕,折出,得到.
(1)说明是等边三角形.

【数学思考】
(2)如图④.小明画出了图③的矩形和等边三角形.他发现,在矩形中把经过图形变化,可以得到图⑤中的更大的等边三角形.请描述图形变化的过程.
(3)已知矩形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对于每一个确定的的值,在矩形中都能画出最大的等边三角形.请画出不同情形的示意图,并写出对应的的取值范围.

【问题解决】
(4)用一张正方形铁片剪一个直角边长分别为4和1的直角三角形铁片,所需正方形铁片的边长的最小值为 .
38 / 47


答案第46页,总47页
1 / 4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