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2 15:2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是一首即景生情的诗。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次句写目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不远处折而东向,留归大海,一幅壮美的景致通过这十个字凸显了出来。三、四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把诗篇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古诗这种文学形式并不是很清楚,对文字的感悟不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图片,再通过多种朗读方法,让孩子去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我将诗歌的模糊美与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插图来展现美,发挥想象充实美,联系生活发现美,进而动情地表达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诗文所表达的涵义,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画笔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楼的图片,(认识:楼)在我国,著名的高楼有许多,鹳雀楼就是其中的一个,鹳雀楼在我国山西省永济市,其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周围风景秀丽,请大家欣赏鹳雀楼的图片。(板书《登鹳雀楼》)?
2、你想到鹳雀楼了解什么??
3、猜一猜:鹳雀楼与什么有关?你有什么依据??
简介鹳雀楼名称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在山西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欣赏图片?
4、简介作者?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情境,将鹳雀楼的图片呈现,拉近了学生与诗文的距离;让学生说说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激起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猜鹳雀楼与什么有关,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想象中学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情况。?
3、全班交流识字情况,说说识字方法。?
4、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生字、词。?
5、听课文录音,把古诗读通。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再读古诗,想象自己登上了鹳雀楼,想一想,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诗的时候,有效利用插图这个教学资源,在学生与诗文之间构筑一个平台,将诗句与画面相链接,去帮助他们理解和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景象。】?
2、前后座位相互交流。?
3、猜一猜:再观察一组图片,请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组图片所表达的情景。?4、猜猜文中的哪些词表明了图中的含义。?
【对这句诗的处理,我没有把“白日”、“依”、“尽”逐字逐句地讲解,尤其对“白日”没有强调是傍晚的太阳,而是保留了诗句的整体性和模糊美,突出了诗句所展现的一幅幅连续的充满动感的画面,让学生在丰富的联想中去感悟诗的意境,去体味自然所赋予我们的美。】?
我们在楼上还看到了黄河,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呢?(学观察图片)?
(1)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黄河?黄河会流向哪里??
(2)?小朋友,站在鹳雀楼上,你还能看到什么?如:归舟、小岛等。?
(3带着感情来读读。?
5、诗人看着这样壮观的美景,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引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图片对比(站在低处和高处对比),说说哪个看得更远?为什么??(用图片对比的涵义来引出诗句)?
学以致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千古名句,不光可以用在登楼上,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到??
当你?(???????)时,你可以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自己。?
当你?(???????)时,你可以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告诫自己。?
c、当别人取得进步时,你可以祝贺他“更上一层楼”。??
四、精读想象。?
1、多种方式朗读,想象意境。?
2、读一读,你还看出了什么?(诗中有颜色描写、有数量词,压韵等)?
3、唱一唱诗歌。??
五、美读赏析。?
1、回顾总结课文内容。?
2、有感情、有韵味地朗读。??
六、熟读成诵。?
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七、拓展延伸。?
把你心中的美景画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