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色彩画心情》教学设计
高新区外国语学校 尹杰嫱
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中,每一种色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每一个人对色彩都有不同的感受,同时,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对不同的色彩也逐渐形成了某些特定的感受和理解,并赋予其特定的含义,如“绿色象征着生命与和平,红色代表着革命与热情”等。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利认为:“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在美术作品中,色彩往往是一种先声夺人的传达要素,把最直接的信息达给观者,色彩成了画家们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气氛,表达思想和感受的有利手段。
学情分析:
色彩是最基本的美术语言,当孩子第一次用色彩涂抹时,就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一般来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倾向于用写实性色彩进行表现,无论是在描绘形象还是运用色彩时,他们都在有意无意地追求“真实”,但是这种追求“真实”的写实性色彩表达方式是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的,所以,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往往对自己色彩表现结果不满意,因而导致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美术作品在色彩的表现上显得单调和贫乏。这一现象的产生固然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提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介绍更多的色彩表现方式以增加他们的表现手段。《用色彩画心情》这一课,就是引导学生从个人主观感受出发,强调学生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独特的认识,了解一种新的色彩表现形式。在本课中,学生开始探索色彩的奥秘,并尝试运用非写实性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色彩是如何表现我们心情的,能学会用色彩表现自己的心情。
过程方法:通过感受那些用色彩表现心情的作品,走进他们的世界,体会他们的心情,认识他们用色彩表现心情的手法。
情感态度:通过对色彩表现情绪的心理体验,感受到色彩表现作者内心的意义,懂得艺术是需要打动别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色彩是如何表现我们心情的,并且能学会用合适的色彩表现自己的心情。
教学难点:如何创作出既能表达情感又有新意的绘画作品。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设计意图
一、导入环节
(一)绘本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跟色彩有关的知识,在学习色彩知识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本我很喜欢的绘本《菲菲生气了》。
当菲菲玩的正高兴时,她的姐姐一把抓住了大猩猩,菲菲说“不行!”妈妈说“行,是该姐姐玩了。”姐姐用力夺走了大猩猩,菲菲跌倒在卡车上。
哼!这下菲菲可气极了!她踢打,她尖叫,她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砸碎。她发出火红火红的咆哮。菲菲是一座就要爆发的火山。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
砰!她跑出了门!她跑啊,跑啊,一直跑到再也跑不动了。然后,她哭了一会儿。她看看石头,看看大树,又看看小草,她听见了鸟叫。菲菲来到老榛树下,她爬了上去。她感觉到微风轻吹着头发,她看着流水和浪花。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菲菲觉得好多了,她爬下树,往家里走。
屋子里暖暖的,香香的。看见菲菲回来,每个人都很高兴。一家人又在一起了。而且,菲菲也不再生气了。
我很喜欢这本书里具有震憾效果的图像,作者在颜色的使用上做的非常恰当,它们精确地表达出了菲菲的情绪。有的同学心里会有疑惑:咦,色彩又不会说话怎么能表达情感呢?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题——用色彩画心情。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作为导入是因为这本图画书在运用色彩表达人的情绪时非常到位。生气的菲菲被红色包围,平静的菲菲在蓝色的怀抱中,热烈的色彩给人火烧火燎的感觉,冷静的色彩给人安稳平和的感觉。让学生感觉到色彩的奇妙,像人的情绪一样不可捉摸,充满魅力。
二、新授环节
(一)、观察图片,感知情绪:
教师出示一组人物不同情绪的图片和一组对应心情的图片,问到:色彩真的能表达情绪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色彩的魅力。在惊吓和绝望两个图片的辨别时,学生可能会有不同意见,教师随即讲解:人们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对颜色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
(二)体验经历,分析探究
教师分别出示红、黄、绿、蓝、紫、灰、黑、白图片,并提问:看到红色你会想到什么事物呢?那红色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快乐、热情,它使人情绪热烈,不过有时候会给人血腥、暴力、危机、紧张的印象;黄色表示快乐、希望、使人兴高彩烈,充满喜悦;绿色表示自然、和平,生命,使人的心里有安定、恬静、温和之感;蓝色给人以安静、凉爽、舒适之感,使人心胸开朗;灰色使人感到郁闷、空虚;黑色使人感到庄严、沮丧和悲哀;白色使人有素雅、纯洁、轻快之感。总之各种颜色都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一定的影响,使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变化。明快的颜色让人感觉愉快,表示坏心情的颜色比较灰暗,但是如果单单靠颜色来表达情绪,不免有些单调,我们还可以借助线条来丰富画面。
(三)线色结合,表达情感:多媒体出示不同的线,学生描述线带给人们的感受。教师总结:绘画中还有很多线条可以运用,它们跟颜色一样,人们对同样的线条会有细微的差别,在绘画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
(四)小试身手:待学生明白如何使用颜色和线条表达情感时,随即进入下一环节小试身手: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把你现在的心情画在纸上,并给它起个名字。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心情,如果你们两人都学会了用颜色表达情感,请向我伸出你们的大拇指。同学们都棒棒的,下面请大家欣赏艺术家是怎样用颜色表达情感的。
(五)大师作品启发思路:多媒体播放梵高、蒙克的作品,教师:今天我们的绘画主题也是人物,画这样的人物大家会不会觉得有些困难啊?没关系,我们再看看下面这位画家的作品。
多媒体出示毕加索的作品,引导学生可以把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
(六)大师画我也画:出示作业要求:我的爸爸,画出爸爸常有的情绪(高兴、沮丧、忧郁、生气等其中的一个)
可以把父亲的脸抽象概括,可以不考虑人物的真实色彩,根据你的印象用夸张的颜色涂色。
可以只画父亲的肩部以上,也可以把父亲的整体形态表现出来。
记得加上合适的情绪背景使画面更完整哦。
欣赏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得到引导和启发。
1、出示一组人物不同情绪的图片和一组对应心情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每幅画带给他们的感觉,使学生明白色彩可以表达情绪。
2、让学生通过分析不同颜色联想到的事物而说出颜色能表达的情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梳理总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初步让学生感受不同色彩和线条的组合带给人们的感受。
4、两分钟的小试身手环节虽然用时短,却能为后面的创作打下基础。
5、先用梵高和蒙克的作品入手,使学生感受如何用色彩画人物,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写实人物比较难,学生会纠结于像不像而偏离主题,为了打开学生创作思路、把作品简单创意化,这时候通过毕加索的作品引导学生可以把人物夸张概括简化。
三、创作实践
三、学生创作。
教师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指导。(方向:画面的主体物、颜色和线条的搭配是否恰当,并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展示。)
四、展示评价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讲述作品里的故事。
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肯定他们的创作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