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12 17:17:5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体验静电现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荷在电路中能够流动起来并产生电流。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三、教具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把塑料梳子、塑料尺、碎纸屑、实验盘、充气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课本。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课前,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气球娃娃长头发的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师:长出头发的气球娃娃漂亮吗?(漂亮)
师:那刚刚老师是怎么样让气球娃娃长出头发的?(摩擦气球)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静电现象)看来同学们对静电现象还有所了解。
2、静电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 谁愿意来说说生活中感受过的静电现象?(学生边回答,老师边肯定。)
3、老师展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A、在干燥的季节用手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
B、脱下毛衣时,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
C、科技馆,一个长发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头发竖立起来;
D、闪电。(自然界中,最大的静电现象就是雷电。请看大屏幕)
4、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二)、体验静电现象
师:看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还真不少,那同学们想不想在课堂上一起制造静电现象?(想)
师:要研究静电呀!首先我们得让物体带上静电。要想让物体带上静电,怎么做才能让物体带上静电呢?(小组讨论)
生:摩擦。
师:通过摩擦的方式我们可以让物体带上静电。但是与什么摩擦呢?黄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材料(课件展示材料);大家也带来了一些物品,你们的衣服、头发、笔、文具、书本、桌椅等等。。。利用这些物品,我们一起来通过摩擦制造静电现象。
、课件出示“体验活动”-让物体带上静电。
实验建议,请生读一遍。(课件出示)
师:有没有不懂得?老师不懂为什么要让它们去接近纸屑呢?接近纸屑有什么作用?
生:要证明它是否带上了静电。
师:我们就用吸引轻小物体的方法来检验物体是否带有静电。用摩擦了的物体接近小纸屑,如果吸引起小纸屑,说明产生了静电,同学们可以任选两个物体摩擦看看能不能使物体带上静电,都明白了吗?
师:看看哪组做的静电现象最多?等会儿请小组长来汇报。实验材料在小组的课桌下。都领取好了吗?领取好了,我们就开始实验。
(2)、学生体验,交流后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怎么解释这两种现象呢?请种数最多的组来汇报做了那些实验。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然后请其它组跟他们不一样的来汇报。
师:我们发现,互相摩擦的物体它们会带上静电,但是有些物体的摩擦不是很明显。我们发现实验时与头发摩擦的静电现象更明显。
小结: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带上静电,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三)、认识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认识电荷
 师: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的静电现象,也了解到静电现象存在于周围的一切物质当中,但是,我们摸物体时有电吗?这个有电吗?(摸桌子、黑板、椅子等)?同学们不觉得奇怪么?既然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1)出示课件:正电荷和负电荷
讲解:原来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板书————正电荷、负电荷、+、—。
、出示课件: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就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3)习题巩固:出示课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
讲解:当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上的电荷发生了转移,跑到了梳子上,梳子有了多余的负电荷,所以梳子就带负电荷;头发因缺少负电荷就带上了正电荷。这些电荷静止在物体上就产生了静电现象,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师:两个物体摩擦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刚刚这位同学气球摩擦以后,有没有带电?把一个同学的气球拿过来,并演示摩擦气球,自己手里的气球也演示一遍摩擦,并问会不会带电?两个气球都带电,接触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师:带上静电的物体相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猜测一下)科学家的科学发现都是从猜测开始的。
师:让两个带上静电的物体相互摩擦会发生什么?(引导回答:吸引)
师:除了吸引,还有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光猜不行,我们要做实验来证实一下)先预测、后实验、及时记录。
活动一:用一块羊毛制品(或者头发)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活动二: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说说你的发现,为什么?
(1)、进一步观察摩擦物体之间发生了什么。
(2)、讲解活动要求,学生动手操作。
(3)、汇报、整理分析。
提问:实验一:、如果气球和羊毛制品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头发应该带什么电?当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吗?为什么气球可以吸起头发呢?为什么要吸引?
师:刚刚我们讲过物质的本性是:正负电荷数量相等,达到一定平衡。课现在气球不平衡了,那气球想不想找回自己的平衡?怎么找回平衡?(希望把头发吸过来。找回正电荷。)
小结:当我们用气球摩擦头发时,气球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目的是想再次走向、找回正负电荷的平衡。
提问:实验二:两个都用羊皮摩擦过的充气气球带什么电?
当它们相互靠近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注:如果汇报结果又歧义,再找一组来汇报,然后老师再操作实验,证实结论。)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带电气球相互靠近时会有以下几种情况:(出示图片)
A、﹢ ﹣(相吸)
B、﹣ ﹣(排斥)
C、﹢ ﹢(排斥)
师:仔细观察图片,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
板书: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师:这和我们了解的哪一种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生:跟磁铁的现象类似。
、认识电流的形成
1、刚才大家的梳子是不是都与头发摩擦过?都能吸收碎纸片?(不能)
2、师(演示):借用同学的梳子,将梳子靠近碎纸片,纸片没有被吸起来。提问:现在梳子为什么不能吸起小纸片了?(现在没有与头发摩擦了。)
师:静电现象能不能持续存在?(不能)
师:带不同电荷的物体在相互靠近后,带负电荷的物体多余电子又会回到缺少电子的带正电荷的物体上,当两个物体上的电荷恢复平衡后,就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
3、师:静电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它不能持久存在,那我们生活中要想点亮灯泡,要让电荷持久,打持久战,大家看现在灯泡没有亮,要让灯泡亮起来,需要什么?电荷,我们要给灯泡一个动力,流动的电荷,提供一个动力,也就是生活中的电源。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电源作为动力。除了电源,让电荷能持续地流动,还需要有一个让电荷流动的通路,叫电路。
4、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
、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5、举例。生活中的电器如电灯、电冰箱等,都是借助电源、电路正常工作的。
6、演示动画:电荷的流动。
(五)、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打开水龙头开到很细的水源,然后用摩擦过后的物体靠近水源观察现象。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正电荷 +
负电荷 -
+ - - - + +  
相互吸引 相互排斥 相互排斥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电荷流动(电流) :电源 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