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件(15页PPT) +教案(含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4.1.2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件(15页PPT) +教案(含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3-13 15:16:03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数学人教版 六年级下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什么是比例?
你能写出几个比值是1.5的比吗?写出来后再试着把它们组成比例,试一试吧!
比例有什么基本性质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复习导入
(一)比例各项的认识
内项
2.4:1.6=60:40
外项
例如: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比例各项的认识
如果把上面的比例写成分数形式:
1.6
2.4

40
60
2.4和40仍然是外项,1.6和60仍然是内项。
2.4:1.6=60:40
内项
外项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计算下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1) 2.4:1.6=60:40
2.4×40=96
1.6×60=96
观察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
现吗?
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计算下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举一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吗?
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性质吗?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a:b=c:d(b、d≠0)


ad=bc
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做一做
1.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3和8:5
6×5=30
3×8=24
不能组成比例
(2)0.2:2.5和4:50
0.2×50=10
2.5×4=10
可以组成比例
0.2:2.5=4:50
巩固练习,思维提升
我们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吧!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二)解决问题
1. 李叔叔承包了两块水稻田,面积分别是0.5公顷和0.8公顷。秋收时,两块水稻田的产量分别为3.75吨和6吨。
(1)两块水稻田的产量与面积之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0.5:0.8=3.75:6
0.5×6=3
0.8×3.75=3
答:两块水稻田的产量与面积之比,可以组成比例。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巩固练习,思维提升
(2)如果可以组成比例,指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0.5:0.8=3.75: 6
答:比例的内项是0.8和3.75,比例的外项是0.5和6。
内项
外项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巩固练习,思维提升
课堂小结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 比例
第 2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掌握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指导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突破方法 自主探索,练习巩固。
难点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突破方法 通过自主思考、小组交流来突破。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解引导,探究发现。
学法 合作探究,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环节 学案 教案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 一、复习旧知1. 9∶15和12∶20是否可以组成比例?2. 汽车每小时行驶72 km,火车每小时行驶120 km,写出汽车速度与火车速度的比,并化简。二、探究新知1. 填空。(1)4.2∶3.5=1.8∶1.5①两个外项的积是( )×( )=( )。②两个内项的积是( )×( )=( )。③这个比例可以改写成( )×( )=( )×(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 )。2. 写出一个比例,使得两个比的比值是,且两个内项的积是36。 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二、引导自学1. 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让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的相关内容,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习题,并记录疑问。2. 自我检测。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并交流问题。3. 引导学生寻疑质疑。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学生将收集的问题进行汇总,教师讲评并解答疑问。 通过直接的谈话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质疑探究 知识点一:认识比例各项的名称在比例1.4∶2=28∶40里,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知识点二: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6∶4.5=32∶24里,( )×( )=( )×( )。知识点三: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组成的比例。(1)9.6∶4和12∶5(2)72∶9和40∶5(3):和:(4):和4∶6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1. 教师出示知识点对应的练习,强调独立观察并完成。2.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结论。3. 教师抽查2个小组发言,评价。4. 教师强调:(1)在比例里,两端的两项叫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比例的内项。(2)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是比例的基本性质。(3)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更快速地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通过计算和小组讨论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和总结的能力。
实践应用 一、随堂练习1. 填空。(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2)在=里,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3)用,,30,16这四个数组成的比例是( )。2.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9和9∶12(2)1.4∶2和7∶10(3):和:(4):和2.4∶2.53. 下面是小麦质量和磨出的面粉的质量的对应数值表。小麦的质量/kg100200300面粉的质量/kg80160240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写出三个不同的比例。二、拓展练习根据2×3=1×6写出比例。 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独立完成“随堂练习”。五、课后巩固作业课后完成“拓展练习”。提示:根据2×3=1×6写出比例,实际上是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2和3看成一组,1和6看成另一组,每组中的两个数同时作为内项或者同时作为外项即可组成比例。参考答案:2和3同时作为外项:2∶1=6∶3,2∶6=1∶3,3∶1=6∶2,3∶6=1∶22和3同时作为内项:1∶2=3∶6,1∶3=2∶6,6∶3=2∶1,6∶2=3∶1 及时巩固练习,检测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六、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同学们都掌握了吗?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了吗?今后我们还要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意义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延续上一节课的比例的意义来教学的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教学的开始,我让学生自学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内项和外项,完成后进行反馈;然后再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计算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时,要求学生讲明理由,培养学生有根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2. 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观察、大胆猜想和假设,并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