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第九中学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 生物 授课时间 2018.4.10 任课教师 陈金花
课题
2.2.2.1运输物质的器官----血管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和触摸,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功能和血流特点
2、根据表格总结三种血管的功能及和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
3、区分三种血管的出血情况,能模拟进行出血后处理
学习
目标
1、尝试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概述三种血管的功能及与功能相 适应的结构特点
3、掌握出血初步护理知识
教学
重点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
难点
不同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
方法
演示法,阅读指导法,画图演示法,列表法,自主学习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身边事导入
1.认识人体的三种血管
2.导入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授
1、观看视频,了解血液流动的方向、速度,以及血管汇合情况,完成部分表格
2、摸一摸,看一看,了解血管静态的结构特点,管壁厚度弹性,管腔大小
身边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思维回到生物课堂
明确课题
明确学习目标
直观的感受血液的动态特征
随时记录看到的现象,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
出示题目
出示目标
指导学生有目的观看视频,并指导学生做记录
根据提示完成认识人体血管
理解并默读学习目标
3分
3
10
1
5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3.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描述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4.静脉瓣的作用
三、学以致用。
了解远心端、近心端,区别不同出血状况,采用不同方法模拟止血。
四、归纳总结,完成表格。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观念的应用
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意识,用生物学的观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梳理。
引导,提问,评价,补充
思考,讨论,展示
模拟静脉瓣的功能,总结静脉内血液的流向
8
3分
5分
2分
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 一 血管
作
业
当堂练1,2,3,4
课
后
反
思
1、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能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会有更多的感受。
2、通过观察、触摸,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能更深的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结构决定功能。提高学生对这一观点的认同和理解,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多鼓励学生大胆、大声、大方表达自己的想法。
血流方向
血流
速度
血管腔
血管壁(弹性、厚度)
血管
分布
出血护理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第二节 运输物质的器官——血管
学习记录表
第二节 运输物质的器官——血管
血流方向
血流
速度
血管腔
血管壁(弹性、厚度)
血管
分布
出血护理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学习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