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第六章 《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第六章 《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第2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12 12:4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
清河县王官庄初级中学 高长华
教材分析
在第一课时学习了人类常见的传染病后,学生对“传染病是如何发生的?怎样才能预防传染病?”必然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课时抓住这个兴趣点,主要学习传染病的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它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2.能够说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1、传染病有哪些主要特点?
2、列举我们生活中的常见传染病
积极回答问题,回顾上节学习知识,巩固加深。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1、模拟传染病的传播:把你的右手放在洒满面粉的纸上,然后和第二个同学握手,这个同学又和第三个同学握手,以此类推。检查每个同学的手,你会发现什么?
2、超链接——数学
如果你已经与十个人握过手,而这十个人又分别与另外十个人握手,请问有多少人手上沾了面粉?
3、分析讨论
面粉代表了什么?
你知道它的传播由哪三个环节组成的吗?
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沾有面粉的人→握手接触→与之握手的人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5、具体分析:
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出示三幅图片)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联系实例想一想:出示五幅图片,密切联系生活。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6、分析应用:流行性感冒的传播
小丽→ 空气、飞沫 → 小华
提问:
如果缺少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一环节,传染病是否还会传播?
1、学生思考回答。
得出传染病传播的速度很快。
2、联系数学得出:
答案:1+10+102=111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理解传染病的传播。
进一步认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认真听讲,思考。
得出主要的传播途径:空气传播 饮食传播 生物媒介 血液传播 水传播
知道老人和小孩属于易感人群

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学生思考得出答案:不会。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本课小结
巩固练习
收获平台
潜移默化
情感升华
传染病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出示图片)
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出示图片)
对进出疫区的所有人和车进行消毒等一系列防控措施
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脱下防护衣,清理、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出示图片)
锻炼身体 常通风
4、连一连如何预防传染病
出示问题
5、阅读教材108页,回答:
大多数传染病( )传染性最强,因而要做到( )、( )、( )、( )、( )。

不同类型的传染病采取的预防措施相同吗?举例说明。
传染病的预防
1、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2、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1.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
A.病原体      
B.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C.病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D.传播疾病的生物媒介
2.健康人、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
①传染源 ②病原体 ③传播途径 ④传染病
⑤易感人群
A⑤④③①② B.⑤②③④①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①③②
3.到了夏季,手足口病又迎来高发期。手足口病是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它大多在婴幼儿中流行。勤洗手、打扫卫生、玩具消毒主要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好吗?
你打算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做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得出正确答案。
学生回答:
不能缺少。
正确回答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学生讨论以上的措施分别属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学生先阅读一遍然后回答:
发病初期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报告
早治疗 早隔离
学生得出:不同。
正确举例。
根据老师的提问,学生总结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得出正确答案,学以致用。
小组交流,组长上台展示答案,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发挥想象力,用所学知识去服务大众,报销祖国。
板书
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介绍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获得这些知识,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通过本节课的处理,效果较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分析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再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