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
一、课程背景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対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二)学情分析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两步运算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利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小数、分数应用题的基础,这个内容是学生学了乘加(减)、除加(减)解决问题以后学习的,有了这个基础,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在解决问题时的区别,进而学习连乘、连除、乘除混合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二、学习目标
(一)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运算能力、应用能力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备品格:思维严谨、理性精神
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发现的信息与问题,并能分析信息与问题,联想到运用乘法或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 核心素养 领域 知识分类 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内容标准陈述分析
运算能力(数感) 模型思想(符号意识) 数与代数 数的运算 1.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核心目标
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境,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和“把番茄苗移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決问题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思的方法,如:列表法、画线段图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评价
学习目标 学习评价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任务一 你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评价细则 1. 能根据实际生活,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语言清晰条理,书写工整,做题规范。 2. 能根据实际生活,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语言基本清晰条理,书写较工整,做题较规范。 3. 能根据实际生活,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语言基本清晰条理,书写较工整,做题较规范。 4. 能根据实际生活,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四、学习活动
(一)教学内容(依据学习目标、评价、教材、三年级学生的学情以及我校的教学条件)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课时 课程内容调整说明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
用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
(二)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课程标准52页评价建议)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教师应允许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目标,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目标要求:了解、理解 定性和定量)
(二)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
例如:探究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关注一下几个不同的层次:1.学生是否能理解题目的意思,能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2.学生能否通过问题、猜想、探究、观察,分析归纳概括思考问题的方法。3.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一般性问题。利用连乘和连除解决问题有怎样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的评价
情感态度评价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情感态度评价主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解学生情感态度的状况及变化。如: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他人合作,与同伴和老师交流等等。(恰当评语、手势)
(四)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过程中、整体性。例如: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否能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是否能与他人合作交流,是否能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是否愿意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路,是否有反思思考过程的意识等。
(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例如: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时,可以要求学生自我设计一个“学习小结”,用合适的形式(表、图、卡片、电子文本等)归纳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学习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等等。评论方式多样化,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等等。
教师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例如: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态度,从作业中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六)恰当的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结果的呈现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提高,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等等。
(七)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试
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注重考查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因此,在设计试题时,应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不出偏题怪题。另外,在课堂中应注重课堂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矫正。
所需条件(课程标准67页课程资源)
文本资源(教材、配套练习册、新课堂)、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生成性资源。有关辅助学生理解ppt资源、直观教具等等。
第1课时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
一、课标要求
课标陈述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核心素养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德育素养
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并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0-41页信息窗1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等。
三、评价任务:
根据学生小组合作情况,个人表现情况及时给与学生必要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评价说明
过程性评价40% 课前准备 课前是否准备好课本等,课前是否预习,作业是否按时完成 老师抽查,小组长互查,组长检查 变现好的小组优秀+5分 较好的小组+3 合格的小组+1
课堂表现 小组内部分工是否明确,组员之间配合是否默契,学习任务是否完成 老师评分,小组互评,自我打分 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类,根据小组表现给与不同的分值。
课后作业 小组成员是否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小组长检查组员作业给与评价 评价分为四类,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终结性评价60% 重点考核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分为认知能力和行为评价能力,具体内容为“教材和日常行现”。 (60分) 同于期末测试的评分标准,按对错给分。 纸笔测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从本册教材中选择内容,出一份试题供学生考核 优秀: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总分>=55分。 良好:书写较工整,卷面较整洁,50分=<总分<55分 合格:书写能做到工整,总分<40分。
四、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41×20= 61×30= 11×80= 12×40= 50×20=
640÷8= 140÷7= 280÷7= 350÷7= 120÷6=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
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学习任务: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评价标准
评价细则 评价等级 小组得分
方法正确,并能够用语言准确表述出自己的方法。 优秀 +5分
方法正确,并能够用语言较准确表述出自己的方法。 良好 +3分
方法正确,在教师的提示下并能够用语言表述出自己的方法。 合格 +1分
方法不正确,不能够用语言正确表述出自己的想法 不合格 0分
(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
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学习任务: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评价标准
评价细则 评价等级 小组得分
方法正确,并能够用语言准确表述出自己的方法。 优秀 +5分
方法正确,并能够用语言较准确表述出自己的方法。 良好 +3分
方法正确,在教师的提示下并能够用语言表述出自己的方法。 合格 +1分
方法不正确,不能够用语言正确表述出自己的想法 不合格 0分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评价细则 评价等级 小组得分
方法正确,并能够用语言准确表述出自己的方法。 优秀 +5分
方法正确,并能够用语言较准确表述出自己的方法。 良好 +3分
方法正确,在教师的提示下并能够用语言表述出自己的方法。 合格 +1分
方法不正确,不能够用语言正确表述出自己的想法 不合格 0分
在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学生板演自主学习成果:96÷2=48(盆),48÷4=12(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48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96÷2=48(盆),表示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12盆。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先算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层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讲解。
师: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板演展示。
学生板演:96÷2÷4。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讲解。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五)、随堂检测
自主练习第1、2题,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做一张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贝壳?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每箱8个什么?每盒6个什么?
3.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摆,操作方面。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板书设计:
用连乘、连除解决问题
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5×8=40(盆)、3×40=120(盆) 96÷2=48(盆),48÷4=12(盆)
5×8×40=120(盆) 96÷2÷4=12(盆)
答: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120盆 答: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12盆花
五.需要条件:
1.教师:ppt课件、评价板等。
2.学生:准备作业本、卡片等。
第2课时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练习课
一、课标要求
课标陈述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核心素养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德育素养
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并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0-41页信息窗1
二、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掌握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等。
三、评价任务:
根据学生小组合作情况,个人表现情况及时给与学生必要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评价说明
过程性评价40% 课前准备 课前是否准备好课本等,课前是否预习,作业是否按时完成 老师抽查,小组长互查,组长检查 变现好的小组优秀+5分 较好的小组+3 合格的小组+1
课堂表现 小组内部分工是否明确,组员之间配合是否默契,学习任务是否完成 老师评分,小组互评,自我打分 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类,根据小组表现给与不同的分值。
课后作业 小组成员是否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小组长检查组员作业给与评价 评价分为四类,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终结性评价60% 重点考核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分为认知能力和行为评价能力,具体内容为“教材和日常行现”。 (60分) 同于期末测试的评分标准,按对错给分。 纸笔测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从本册教材中选择内容,出一份试题供学生考核 优秀: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总分>=55分。 良好:书写较工整,卷面较整洁,50分=<总分<55分 合格:书写能做到工整,总分<40分。
四、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560÷8= 210÷7= 333÷3= 550÷5= 666÷6=
200÷4= 0÷2= 630÷7= 880÷2= 390÷3=
50×30= 11×80= 12×4= 40×4= 50×5=
一、导课:
今天我们完成课本42和43页剩余的练习题,比一比谁完成的最好!
二、我会算(计算题):
1、完成第6题:口算下列各题
50×30= 64÷2= 80÷4= 11×80=
66÷3= 12×4= 40×4= 50÷5=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把得数写在课本上,师说答案,同桌互相批改!
2、完成第8题:不计算,在○里填上“>”“<”或“=”。
50×4+2○50×(4+2) 240-(65-5)○240-(65+5)
27×4×6○27×(4×6) 320÷2÷4○320÷(2×4)
通过观察,思考怎么才能不计算却能非常迅速的掌握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11题。
14×6×3 25×2×12 360÷8÷9
240÷8÷3 90÷(2×3) 21×35×2
本题是乘除混和运算,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养成混和运算之前先想运算顺序的学习习惯。
评价标准
评价细则 评价等级 小组得分
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计算正确 优秀 +5分
小组内有一名同学做错,但在组员的帮助下已学会 良好 +3分
小组内有两名同学做错,在组员的帮助下已学会 合格 +1分
小组内有两名以上同学做错或在组员的帮助下扔未学会 不合格 0分
三、我会做:
1、完成自主练习中的第3、4、5、7、9、11、12、12题。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答案!
2、完成自主练习10
学生读懂题目意思后独立思考解答,教师点拨。
每盒装的瓶数 2 3 4 6 9
每箱装的盒数 9 8 6 6 4
装的箱数
四、我会想:
聪明小屋
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观察桌子的张数与人数之间的关系,一张桌子可做4人,每增加一张桌子,人数增加2人,当增加8张桌子时,一共可以做20人,所以一共需要拼9张桌子。学生想法很多,质押合理就给予肯定。
五、课堂总结和评价: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3课时 乘除混合运算
一、课标要求
课标陈述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核心素养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德育素养
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并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4-45页信息窗2
二、学习目标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等。
三、评价任务:
根据学生小组合作情况,个人表现情况及时给与学生必要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评价说明
过程性评价40% 课前准备 课前是否准备好课本等,课前是否预习,作业是否按时完成 老师抽查,小组长互查,组长检查 变现好的小组优秀+5分 较好的小组+3 合格的小组+1
课堂表现 小组内部分工是否明确,组员之间配合是否默契,学习任务是否完成 老师评分,小组互评,自我打分 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类,根据小组表现给与不同的分值。
课后作业 小组成员是否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小组长检查组员作业给与评价 评价分为四类,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终结性评价60% 重点考核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分为认知能力和行为评价能力,具体内容为“教材和日常行现”。 (60分) 同于期末测试的评分标准,按对错给分。 纸笔测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从本册教材中选择内容,出一份试题供学生考核 优秀: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总分>=55分。 良好:书写较工整,卷面较整洁,50分=<总分<55分 合格:书写能做到工整,总分<40分。
四、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200÷5 180÷6 810÷9 220÷2 333÷3
23×20 10×21 43×10 20×2 3×23
32×10 40×12 20×33 80×20 30×23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课件)
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
生2:我想买9千克
生3:苗圃里有12行番茄苗,每行有60棵
生4:把他们全部移栽到种植区,每行栽9棵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师提出解决问题——1、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2、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算法。
3、班内反馈,按小组进行。
评价标准
评价细则 评价等级 小组得分
小组成员配合默契,能够正确讲解展示并板书计算的过程,并能讲清算理 优秀 +5分
小组成员配合较为默契,讲解展示板书的过程基本正确,并能基本讲清算理 良好 +3分
讲解展示板书的过程基本正确 合格 +1分
小组成员配合不默契,讲解展示板书的过程不正确,也不能讲清算理 不合格 0分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学生可能有三种算法:
(1)、18÷3=6(元) 6×9=54(元)
(2)、9÷3=3(元) 18×3=54(元)
(3)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
汇报的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全班共同解决。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方法三的算式有乘也有除,教师小结:有乘也有除的运算叫乘除混合运算。
引导重点:
(1)、让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班内反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达成共识:
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五)随堂检测
1.自主练习第1题
买6包葡萄干要42元,买10包葡萄干需要多少元?
将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
包数
钱数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答案!
评价标准
评价细则 评价等级 小组得分
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计算正确 优秀 +5分
小组内有一名同学做错,但在组员的帮助下已学会 良好 +3分
小组内有两名同学做错,在组员的帮助下已学会 合格 +1分
小组内有两名以上同学做错或在组员的帮助下扔未学会 不合格 0分
2.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除混合运算
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
18÷3=6(元) 6×9=54(元) 60×12=720(棵) 720÷9=80(行)
18÷3×9=54(元) 60×12÷9=80(行)
答:买9千克南瓜需要54元。 答: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80行。
五.需要条件:
教师:ppt课件、评价板等。
学生:准备作业本、卡片等。
第4课时 乘除混合运算练习
一、课标要求
课标陈述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核心素养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德育素养
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并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6-48页自主练习
二、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
3.通过练习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等。
三、评价任务:
根据学生小组合作情况,个人表现情况及时给与学生必要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评价说明
过程性评价40% 课前准备 课前是否准备好课本等,课前是否预习,作业是否按时完成 老师抽查,小组长互查,组长检查 变现好的小组优秀+5分 较好的小组+3 合格的小组+1
课堂表现 小组内部分工是否明确,组员之间配合是否默契,学习任务是否完成 老师评分,小组互评,自我打分 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类,根据小组表现给与不同的分值。
课后作业 小组成员是否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小组长检查组员作业给与评价 评价分为四类,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终结性评价60% 重点考核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分为认知能力和行为评价能力,具体内容为“教材和日常行现”。 (60分) 同于期末测试的评分标准,按对错给分。 纸笔测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从本册教材中选择内容,出一份试题供学生考核 优秀: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总分>=55分。 良好:书写较工整,卷面较整洁,50分=<总分<55分 合格:书写能做到工整,总分<40分。
四、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16×5= 50×10= 40×21= 32×2=
360÷9= 23×30= 24×20= 64÷2=
20×60= ? 30×800=?? 15×20=? ? 400×20=???
23×20= 12×40=?? 32×30= 420÷7=
(一)导课:
今天我们完成课本42和43页剩余的练习题,比一比谁完成的最好!
(二)我会算(计算题):
1、自主练习第7题是口算题
50×40= 36÷3= 20×9= 270÷7= 13×3=
14×2= 300÷5= 240÷8= 2×60= 2×24=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把得数写在课本上,师说答案,同桌互相批改!
2、自主练习第10题
32×15÷6 64÷4×13 180÷(3×2)
72 ×(20+13) 120÷4+68 224-124÷4
本题是四则混合运算,本题考查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教学时,先组织学生回顾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则,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评价细则 评价等级 小组得分
板演同学计算正确 优秀 +5分
板演同学计算错误,但小组同学批改,并改正确 良好 +3分
板演同学计算错误,但小组同学批改后,仍不正确 不合格 0分
(三)我会做:
1、自主练习第2题。
(1)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
(2)把条件和问题整理在表格中
(3)组织学生交流做法,重点指导学生讲一讲
2、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对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在进行分析。
强调:让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在求什么
3、完成自主练习4题
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理解题目意思,知道解决什么问题,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自主的完成。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及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4、完成自主练习6、8、9、11、12、13、14、15、16题.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应注意让学生交流分析思路和策略,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标准
评价细则 评价等级 小组得分
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计算正确 优秀 +5分
小组内有一名同学做错,但在组员的帮助下已学会 良好 +3分
小组内有两名同学做错,在组员的帮助下已学会 合格 +1分
小组内有两名以上同学做错或在组员的帮助下扔未学会 不合格 0分
(四)我会想:
完成自主练习5题.
重点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有多种策略。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式,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五)课堂总结和评价: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单元 我学会了吗
一、课标要求
课标陈述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核心素养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德育素养
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并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49页“我学会了吗”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熟练掌握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等。
三、评价任务:
根据学生小组合作情况,个人表现情况及时给与学生必要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评价说明
过程性评价40% 课前准备 课前是否准备好课本等,课前是否预习,作业是否按时完成 老师抽查,小组长互查,组长检查 变现好的小组优秀+5分 较好的小组+3 合格的小组+1
课堂表现 小组内部分工是否明确,组员之间配合是否默契,学习任务是否完成 老师评分,小组互评,自我打分 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类,根据小组表现给与不同的分值。
课后作业 小组成员是否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小组长检查组员作业给与评价 评价分为四类,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终结性评价60% 重点考核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分为认知能力和行为评价能力,具体内容为“教材和日常行现”。 (60分) 同于期末测试的评分标准,按对错给分。 纸笔测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从本册教材中选择内容,出一份试题供学生考核 优秀: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总分>=55分。 良好:书写较工整,卷面较整洁,50分=<总分<55分 合格:书写能做到工整,总分<40分。
四、教学过程
口算:
5÷5=??????? ??25×4=??????? ??0÷5=??????? ????20×22= 40×300=?
108×3=??????? 120×4=???????? 30×33=????????? 61×4= 70×700=??
560÷7=??????? 810÷9=???????? 700÷5=????????? 300÷3= 75×2=??????
(一)复习本单元知识。
本单元共有几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思考后回答:
本单元学习了2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学习用连乘或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二个信息窗学习用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本单元主要是运用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怎样做才能高效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仔细读题,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再认真思考解决。
(二)完成“我学会了吗”中的练习题
课件展示情境图。共四幅图,四道题!
1、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
2、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3、组织学生交流做法,重点指导学生讲一讲解题思路。
第1题和第2题有两种解决方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式,重点是让学生讲清除每种方法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第3题和第4题只有一种方法解决,重点要让学生明白先求什么。
评价标准
评价细则 评价等级 小组得分
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计算正确 优秀 +5分
小组内有一名同学做错,但在组员的帮助下已学会 良好 +3分
小组内有两名同学做错,在组员的帮助下已学会 合格 +1分
小组内有两名以上同学做错或在组员的帮助下扔未学会 不合格 0分
(3)丰收园
通过回顾与反思,总结学习本单元的收获与进步。
单元小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