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十一讲 简单机械
中考一轮复习 浙江专版
考点透视
考点 考试要求
1.识别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a
2.绘制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图示 b
3.概述杠杆的平衡条件 b
4.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c
识别人体中的杠杆 a
6.知道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a
7.知道滑轮组的特点(限于两个滑轮的滑轮组) a
8.使用滑轮组(限于两个滑轮的滑轮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b
9.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的含义 c
10.理解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的表述方式 c
11.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及表达式 b
12.会应用机械效率的表达式进行有关计算 c
思维导图
考点突破
知识点1:简单机械的判断
例1:某品牌胶棉拖把的主要结构如图所示,使用前将棉头浸泡于水中吸水,再向后拉动“拉手”,使之绕O点转动,胶棉夹将棉头中多余水分挤出。该拖把中的“拉手”属于简单机械中的__________。
【解析】该拖把中的“拉手”在使用时可绕固定点O转动,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
【答案】杠杆
考点突破
知识点1:简单机械的判断
变式训练
1.小敏设计并制造了一个能精确计时一百秒的器件。它的原理是:让第一粒弹子落下跌入铁罐,发出第一声响,开始计时。弹子跌入铁罐,使B点升高,管子里的活塞向上移动,第二粒弹子被推出管子,从H点沿轨道滚动,直至跌入铁罐,发出第二声响,这时正好是50秒。再推动第三粒弹子进入轨道,最后,也跌入铁罐,发出第三声响,刚好是100秒。这一器件中,弹子落下,推动活塞上升,使用的机械名称是________,弹子从H点下落,到跌入铁罐的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方式是____________。
考点突破
知识点1:简单机械的判断
【解析】弹子落下,使杆AOB能绕O点转动,推动活塞上升,所以使用的机械名称叫做杠杆;弹子从H点下落,到跌入铁罐的过程中,高度减小,速度变大,质量不变,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答案】杠杆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知识点2:杠杆类型判断
例2:下图是三类不同用途的杠杆模型。这三类杠杆中,一定是省力杠杆的是第________类,钓鱼竿与第________类杠杆原理相同。
考点突破
【解析】第一类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为等臂杠杆,即不省力也不费力;第二类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第三类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钓鱼竿与第三类杠杆原理相同。
【答案】二 三
考点突破
知识点2:杠杆类型判断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是小利设计的一种限流器原理图,当电流超过限制电流时,会自动切断电路。当电流超过限制电流时,衔铁N被电磁铁M吸引过去,匀质的金属杆OA在弹簧拉力作用下绕O点转动,电路断开。刚转动时,杠杆OA属于___杠杆。
【解析】金属杆OA可视为杠杆,支点为O点,弹簧的拉力为动力,OA的重力为阻力,此时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OA属于省力杠杆。
【答案】省力
考点突破
知识点3: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例3:下列杠杆能平衡的是(杆重和摩擦均不计)( )
知识点3: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考点突破
【解析】设杠杆一个小格代表一个单位长度L。A选项中,杠杆左端三个格,物体重10 N,所以杠杆左端为10 N×3L,杠杆右面两个格,拉力为10 N,方向向下,所以杠杆右端为10 N×2L,左端大于右端,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不平衡,A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左端等于右端,但是拉力的方向向上,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不平衡,B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杠杆左端三个格,所以杠杆左端为10 N×3L,杠杆右端两个格,拉力为15 N,所以杠杆右端为15 N×2L,左端等于右端,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C符合题意;D选项中,左端等于右端,但是拉力的方向向上,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不平衡,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考点突破
知识点3: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变式训练
1.如图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处应挂与A处同样大小的钩码个数为( )
A.6个 B.4个 C.3个 D.2个
【解析】设每个钩码的重力是G,杠杆每格的长度是L,由图示可知,动力F动=4G,动力臂l动=3L,阻力臂l阻=2L,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动×l动=F阻×l阻,即4G×3L=F阻×2L,所以F阻=6G,则在B处应挂6个钩码。故选A。
【答案】A
考点突破
知识点3: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变式训练
2.小金将长为0.6米、质量可忽略不计的木棒搁在肩上,棒的后端A挂一个40牛的物体,肩上支点O离后端A为0.2米,他用手压住前端B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如图所示,小金的质量为50千克,则此时手压木棒的力大小为__________牛,肩对木棒的支持力大小为______牛,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__牛(g=10牛/千克)。
知识点3: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考点突破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杠杆支点在人的肩膀上,杠杆受到的阻力F2=40 N,阻力臂长l2=0.2 m,动力臂l1=l-l2=0.6 m-0.2 m=0.4 m。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手压木棒的力F1=20 N;木棒受到物体和人的总压力为F压=F1+F2=40 N+
20 N=60 N,肩膀对木棒的支持力与木棒对肩膀的压力为相互作用力。即支持力F支=F压=60 N;人的总重力G=mg=50 kg×10 N/kg=500 N,人对地面的压力为F人=G+F物=500 N+40 N=540 N。
【答案】20 60 540
考点突破
知识点3: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例4:如图甲是制作面团的情景,把竹竿的一端固定在绳扣中,人骑在另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大小为F的力,面团被不断挤压后变得更有韧性,图乙为压面团原理图。关于压面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面团对杆的作用力方向向下
B. 面团对杆的作用力大小等于F
C. 面团被压扁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 A点向下移动的距离小于B点向下移动的距离
知识点3: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考点突破
【解析】根据图示,面团对杆的作用力方向向上,即A不正确;根据图示,此杠杆为省力杠杆,因此面团对杆的作用力大于F,B不正确;省力杠杆,省力多移动距离大,A点较B点更省力,A点移动距离大于B点,即D也不正确。故选C。
【答案】C
考点突破
知识点3: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杠杆OAB能绕O点转动,在A点挂一重物G,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B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 F1 B. F2 C. F3 D. F4
【解析】由题图可知,动力F3与OB垂直,则动力F3对应的动力臂就是OB,它是最长的动力臂。由杠杆平衡条件F阻×l阻=F动×l动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都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越长则动力越小。因为F3对应的动力臂最长,所以F3最小。故选C。
【答案】C
考点突破
知识点3: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变式训练
2.安全阀常作为超压保护装置,如图是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锅炉安全阀示意图,阀的横截面积S为6厘米2,OA∶AB=1∶2,若锅炉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5.81×105帕,大气压强为1.01×105帕,则在B处应挂______牛的重物;若锅炉承受的最大压强减小,为保证锅炉安全,应将重物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知识点3: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考点突破
【解析】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OA=G×OB,因OA∶AB=1∶2,故OA∶OB=1∶3,则所挂物体的重力:G=1/3F=1/3pS=1/3×(5.81×105 Pa-1.01×105 Pa)×6×10-4 m2=96 N;若锅炉承受的最大压强减小,则F减小,故应减小OB,即应将重物向右移动。
【答案】96 右
考点突破
知识点3: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变式训练
3.在对汽车的发动机做检修时需要将引擎盖抬起,抬起过程应用了杠杆原理。图2为引擎盖的受力分析模式图;引擎盖可绕O点自由转动,A为引擎盖重心位置。由图2可知,该杠杆属于________杠杆。在引擎盖抬起过程中,重力G的力臂逐渐________。
【解析】根据图示,A点为阻力点,B点为动力点,OA阻力臂小于OB动力臂,即为省力杠杆;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因此在引擎盖抬起的过程中重力的力臂逐渐缩短。如图所示,图甲力臂OA慢慢被拉起,逐渐缩短如图乙力臂OC。
【答案】省力 变短
考点突破
知识点3: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例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安装好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钩码挂在杠杆A点如图甲,为方便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应在B点沿着____________的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 如图乙,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测力计示数将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3: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考点突破
【解析】(1)为方便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拉力应该与杠杆垂直,所以应竖直向下拉动测力计;(2)如题图,弹簧测力计从位置1到位置2变化过程中,动力臂先变大后变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动力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1)竖直向下 (2)先变小后变大
考点突破
知识点3: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变式训练
1.小科在测量某铁块的重力时,发现铁块的重力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一时又找不到其他测量工具,为了测出该铁块的重力,他找来木棒、细铁丝等物品进行如下改进:
考点突破
知识点3: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变式训练
步骤一:将细线系在木棒的A位置,在木棒的左端绕上适量细铁丝,使木棒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甲;
步骤二:用手指勾住弹簧测力计的B处,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如图乙;
步骤三:在木棒左端挂上铁块,右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如图丙。
(1)步骤一中“在木棒左端绕上适量的细铁丝,使木棒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步骤三中,当木棒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该铁块的重力________N。
知识点3: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考点突破
【解析】(1)在木棒左端绕上适量的细铁丝,使木棒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防止木棒自身重力对测量结果的影响;(2)由图丁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示数为2.2 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L/4=F×(L-L/4),解得:G=3F=3×2.2 N=6.6 N。
【答案】(1)木棒自身重力 (2)6.6
考点突破
知识点4: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例6: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如图所示的简易电梯,由图可知( )
A. A是动滑轮
B. B是定滑轮
C. 如果电动机向下拉动绳子,电梯厢将上升
D. 电梯厢运动的速度与电动机拉绳的速度相等
【解析】由题图可知A是定滑轮,B是动滑轮,电动机用力向下拉绳子,电梯厢会上升,因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n=2,所以电梯厢上升的速度是电动机拉绳的速度的一半,故C选项正确。故选C。
【答案】C
考点突破
知识点4: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用同一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摩擦),图中F1、F2、F3、F4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F1=F2 B. F3=F4
C. F1=1/2 F3 D. F2=1/2 F4
【解析】甲图是一个动滑轮,能够省一半的力,故F1=1/2(G物+G动);当拉力与竖直方向有夹角时,夹角越大,拉力越大,所以F2>F1;乙图是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故F3=F4=G物;故选B。
【答案】B
考点突破
知识点5:滑轮相关计算
例7:如图所示,用同一个动滑轮先后提升同一物体,使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力分别是F甲和F乙,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甲和P乙。若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则F甲和F乙、P甲与P乙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F甲F乙 P甲>P乙
C. F甲>F乙 P甲=P乙 D. F甲【解析】因为F甲=2 mg,F乙=1/2 mg,所以F甲>F乙;由于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所以拉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做的功W甲=W乙=mgh,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相同的高度,所以时间相同,根据P=W/t,P甲=P乙。故选C。
【答案】C
考点突破
知识点5:滑轮相关计算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装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秤读数为10牛,物体M的运动速度为1米/秒(若不计滑轮与绳子质量、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滑轮与轴间摩擦)。那么在此过程中( )
A. 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5牛
B. 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0牛
C. 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20瓦
D. 1秒内滑轮对物体M做功为10焦
考点突破
知识点5:滑轮相关计算
【解析】图中滑轮为动滑轮,省一半力。由题知弹簧测力计拉力为10 N,则物体受到的拉力为20 N,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等于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所以摩擦力为20 N,A、B错误;物体M的运动速度是1 m/s,则弹簧测力计的移动速度是2 m/s,根据公式P=Fv可得功率为20 W,即每秒做功20 J,C正确,D错误。故选C。
【答案】C
感谢欣赏
第11讲 简单机械
一、选择题
1.(2019·山西)下列工具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筷子 B.笤帚 C.瓶盖起子 D.船桨
2.(2019·临沂)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正常使用时费距离的是( )
3.(2019·嘉兴)如图是一种切甘蔗用的铡刀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刀刃很薄可以增大压力 B.铡刀实质上是一种费力杠杆
C.甘蔗放在a点比b点更易被切断 D.手沿F1方向用力比沿F2方向更省力
4.( 2019·宜宾)指甲刀是生活中常用的小工具,如图所示,它包含三个杠杆,关于这三个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省力杠杆,两个费力杠杆
B.一个费力杠杆,两个省力杠杆
C.三个都是省力杠杆
D.三个都是费力杠杆
5.( 2019·温州)小明在按压式订书机的N点施加压力,将订书机钉入M点下方的纸条中,能正确表示他使用该订书机时的杠杆示意图是( )
A. B. C. D.
6.( 2019·咸宁)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力F的力臂画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重物,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保持F的方向不变,始终与杠杆垂直,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 )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大再变小 D.不变
8.如图(甲)所示,重为80 N的物体在大小为10 N,水平向左的拉力F1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3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保持拉力F1不变,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2,拉物体匀速向右运动1 m。若不计滑轮、绳的质量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则( )
A.物体向左运动时,拉力F1的功率P1=30 W
B.物体向右运动时,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10 N
C.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2=10 N
D.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2所做的功W2=40 J
二、作图题
9.( 2019·庆阳)如图所示为生活中使用的“开瓶起子”,请在图中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F1的力臂和阻力F2的示意图。
三、简答题
10.( 2019·上海)如图(a)、(b)所示,分别用力F1、F2匀速提升重为10牛的物体,图 中的滑轮可以看作省力杠杆;图(a)中,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力F1的大小为 牛。
11.( 2019·杭州)小金将长为0.6米、质量可忽略不计的木棒搁在肩上,棒的后端A挂一个40牛的物体,肩上支点O离后端A为0.2米,他用手压住前端B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如图所示,小金的质量为50千克,则此时手压木棒的压力大小为 牛,肩对木棒的支持力大小为 牛,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牛(g=10牛/千克)。
12.如图所示,用甲、乙两滑轮匀速向上提升重物,物重都是600 N,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绳子的拉力F甲为 N;F乙为 N。若将重物提高1 m,则甲滑轮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m;乙滑轮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m。
13.( 2019·扬州)“暴走”是一种快速的徒步运动方式。观察分析人走路情形,可以将人的脚视为一根杠杆,如图所示,行走时人的脚掌前端是支点,人体受到的重力是阻力,小腿肌肉施加的力是动力。已知某人的质量为80 kg,g=10 N/kg。
(1)请画出小腿肌肉施加的拉力F的力臂l1。
(2)根据图片,估算小腿肌肉产生的拉力是 N。
(3)人向前走一步的过程中,重心升高约4 cm,人克服自身重力约做了 J的功。
14.( 2019·襄阳)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后,小明又进一步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在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F1和动力臂L1的数据,并绘制了F1与L1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推算,当L1为0.1 m时,F1为 N。
四、科学探究题
1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
(2)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 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乙),测力计示数如何变化 。
(4)在探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测量和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个物理量,在进行多次实验的过程中,我们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同时改变多个量,进行探究测量。
(5)完成实验后,小英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杠杆的质量。
①若以杠杆上的B位置为支点,在B的右侧挂质量为m的钩码,左右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
②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悬挂位置E到B的距离L1和 的距离L2。
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杠杆的质量m杆= (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五、计算题
16.(2019·杭州).如图甲,有一轻质杆,左右各挂由同种金属制成、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的实心物块后恰好水平平衡。
(1)求左右悬挂点到支点O的距离L1与L2之比。
(2)将两物分别浸没于水中(如图乙),杆将会________(选填“左端下降”“右端下降”或“仍然平衡”),试通过推导说明。
17. (2019·河北)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AB.长1m,支点在它中点O.将重分别为10N和2N的正方体M、N用细绳系于杆杆的B点和C点,已知OC:OB=1:2,M的边长l=0.1m。
(1)在图中画出N受力的示意图。
(2)求此时M对地面的压强。
(3)若沿竖直方向将M左右两边各切去厚度为h的部分,然后将C点处系着N的细绳向右移动h时,M对地面的压强减小了60Pa,求h为多少。
18.(2019·南充)如图,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物体M1重为500N,OA:OB=2:3,每个滑轮重为2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2以0.5m/s速度匀速上升了5m。(杠杆与绳的自重、摩擦均不计)
求:(1)物体M2的重力;
(2)拉力F的功率;
(3)物体M1对水平面的压力。
19.(2019·菏泽)如图所示,一个质量600kg、体积0.2m3的箱子沉入5m深的水底,水面距离地面2m,若利用滑轮组和电动机组成的打捞机械,以0.5m/s的速度将箱子从水底匀速提到地面,每个滑轮重100N(不计绳重、摩擦和水的阻力,ρ水=1.0×103kg/m3,g=10N/kg)。求:
(1)箱子在水底时,箱子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2)箱子全部浸没在水中时,箱子受到的浮力;
(3)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继续上升到地面的过程中,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
(4)整个打捞过程中请你分析哪个阶段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最大,并计算出这个最大值。
20.(2019·广安)如图所示,图甲是使用滑轮组从水中打捞一正方体物体的简化示意图,在打捞过程中物体始终以0.1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物体未露出水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图乙是打捞过程中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不计绳重,忽略摩擦和水的阻力,g取10Nkg)求:
(1)物体的边长;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物体的重力。
参考答案
1.C;
2.D;
3.C;
4.A;
5.A;
6.D;
7.A;
8.D;
9.
10.b;10。
11.20;60;540。
12.200;300;3;2。
13.(1) (2)40;(3)32。
14.(1)左;(2)6。
15. (1)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2)3;
(3)先变小后变大;
(4)可以;
(5)②O到B;③。
16. 答:(1)∵ 杠杆平衡时有:F1×L1=F2×L2
∴ m1g×L1=m2g×L2 变形得到:L1∶L2=m2∶m1
(2)仍然平衡
以浸没于水的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F拉+F浮=m物g
F拉=m物g-F浮=m物g-ρ水gV物=(1-)m物g
所以:F拉1×L1=(1-)m1gL1 F拉2×L2=(1-)m2gL2
∵ m1gL1=m2gL2 ∴F拉1L1=F拉2L2 因此杠杆仍然平衡
17. 答:(1)如上图所示;
(2)此时M对地面的压强为900Pa;
(3)h为0.05m。
解:(1)对N进行受力分析,由于N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则N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二力的大小相等(F=G=2N),方向相反;
过N的重心分别沿力的方向各画一条有向线段,并标上力的符号及大小,注意两线段要一样长,图所示:
(2)设B端受到细绳的拉力为FB,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GN×OC=FB×OB,已知OC:OB=1:2,
则有:FB=GN×=2N×=1N;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细绳对M的拉力:F=FB=1N,
此时M对地面的压力:F压=F支=GM﹣F=10N﹣1N=9N,
M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l2=(0.1m)2=0.01m2,
则此时M对地面的压强:p===900Pa。
(2)若沿竖直方向将M两边各切去厚度为h后,
剩余M的底面积:S′=l(l﹣h﹣h)=l×(l﹣h),
剩余M的体积:V′=S′l=l2×(l﹣h),
剩余M的密度不变,则剩余部分的重力与原来重力的比值:
==,
所以剩余M的重力:GM′=×GM=×10N﹣﹣﹣﹣﹣﹣﹣﹣①
剩余的物体M对地面的压强:p′=p﹣△p=900Pa﹣60Pa=840Pa,
剩余M的底面积:S′=l×(l﹣h)=0.1m×(0.1m﹣h),
地面对剩余的物体M的支持力:
F支′=F压′=p′S′=840Pa×0.1m×(0.1m﹣h)﹣﹣﹣﹣﹣﹣﹣﹣﹣﹣②
沿竖直方向将M两边各切去厚度为h后,将C点处系着N的细绳向右移动h,
设此时B端受到细绳的拉力为FB′,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GN×(OC﹣h)=FB′×OB,
则有:FB′==,
即细绳对剩余M的拉力:F′=FB′=﹣﹣﹣﹣﹣﹣﹣﹣③
对剩余M进行受力分析,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支′+F′=GM′﹣﹣﹣﹣﹣④
将①②③式代入④式得:
840Pa×0.1m×(0.1m﹣h)+=×10N,
解得:h=0.05m。
18. 答:(1)物体M2的重力为80N;
(2)拉力F的功率为50W;
(3)物体M1对水平面的压力为245N;
解:(1)因杠杆与绳的自重、摩擦均不计,故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为额外功,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即:80%,
解得物体M2的重力:G=80N;
(2)由图知,绳子的有效段数为2,绳的自重、摩擦均不计,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50N;
物体M2以0.5m/s速度匀速上升了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2h,
由v可得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
v绳=2v=2×0.5m/s=1m/s;
拉力F的功率:
P=Fv绳=50N×1m/s=50W;
(3)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B端对定滑轮向上的拉力:
F′B=3F+G定=3×50N+20N=170N,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定滑轮对杠杆B端的拉力为:FB=F′B=170N,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A×OA=FB×OB,
故绳子对杠杆A端的拉力为:FAFB170N=255N,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绳子对M1向上的拉力为FA′=FA=255N,
根据力的平衡,地面对M1的支持力:
F支=G1﹣FA′=500N﹣255N=245N;
由力的相互性可知,物体M1对水平面的压力:
F压=F支=245N。
19. 解:(1)箱子在水底时下表面的深度h=5m, 此处水产生的压强:p=ρ水gh=1×103kg/m3×10N/Kg×5m=5×104Pa。
(2)箱子沉入水底,则V排=V=0.2m3, 则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0.2m3=2×103N。
(3)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在提升箱子过程中,不计绳重、摩擦和水的阻力,有用功是动滑轮对箱子的拉力所做的功,额外功是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功; 箱子的重力:G=mg=600Kg×10N/Kg=6×103N; 出水后,根据可得:
机械效率:
(4)由于箱子从水底匀速提到地面,根据P=Fv即可判断出拉力最大时,功率最大; 箱子离开水面在空中时,对滑轮组的拉力最大,故此时电动机对滑轮组的拉力最大; 由于不计绳重、摩擦和水的阻力,则;
电动机上绳子的提升速度为v′=2v=2×0.5m/s=1m/s,
则p最大=f最大v′=3.05×103N×1m/s=3.05×103W。
答:(1)箱子在水底时,箱子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为5×104Pa;
(2)箱子全部浸没在水中时,箱子受到的浮力为2×103N;
(3)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继续上升到地面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8.4%;
(4)整个打捞过程中箱子离开水面在空中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最大,为3.05×103w。
20. 答:(1)边长L=1m;(2)F浮=104N;(3)G物=9.25×104N
解:(1)由图象可知正方体的边长:
L=vt=0.1m/s×(110s﹣100s)=1m;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水gV排=ρ水gV=1.0×103kg/m3×10N/m×(1m)3=104N;
(3)物体在水中匀速上升时,有:
η=
物体离开水面后,有:
G物+G动=3F
联立得:
G物=9.25×104N
13
第11讲 简单机械
考点 常见题型 考点分值
1.识别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选择、填空 2~4分
2.绘制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图示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3.概述杠杆的平衡条件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4.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识别人体中的杠杆 选择、填空 2~4分
知道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知道滑轮组的特点(限于两个滑轮的滑轮组)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使用滑轮组(限于两个滑轮的滑轮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的含义 选择、填空 2~4分
理解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的表述方式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及表达式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会应用机械效率的表达式进行有关计算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一、杠杆
1.杠杆的五要素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______转动的一根硬棒。
(2)图示:
(3)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 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O到 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O到 作用线的距离l2
2.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定义:杠杆在______力和______力的作用下,保持_______或_________状态,我们就说杠杆处于平衡。
(2)杠杆的平衡条件描述: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文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①实验器材[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钩码(1 N)、弹簧测力计]
②实验装置
(1)将杠杆支点设在中间的目的(减少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实验前通过调节____________使杠杆平衡(左高左调,右高右调);
(3)使杠杆在_____位置平衡的目的(方便力臂的测量);
(4)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在阻力和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③实验数据分析
④根据数据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交流与分析
(1)某次实验时将一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竖直拉动时使杠杆保持平衡,然后改变拉力的方向(如图所示),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斜拉时,拉力的力臂变小)。
(2)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人体中的杠杆:
骨——一根硬棒;
肌肉收缩——_________的来源;
两根骨之间可以活动的关节——_________;
移动肢体或物体——_________的来源。
5. 杠杆的实际应用
种类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示意图
力臂的关系 l1____l2 l1____l2 l1____l2
力的关系 F1____F2 F1____F2 F1____F2
特点 _____距离 _____距离 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应用 撬棒、铡刀、瓶盖起子、手推车、钢丝钳等 钓鱼竿、镊子、筷子、理发剪刀、缝纫机脚踏板等 天平、跷跷板等
二、滑轮
1.滑轮的定义:一种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2.分类:_______滑轮和_______滑轮。
3.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图示
实质 ____杠杆 动力臂是阻力臂___倍的省力杠杆 /
F与G的关系(忽略滑轮重及摩擦) F1=____ F2=____ F3=____
特点 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省力但_____改变力的方向 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s与h 的关系 s=______ s=______ s=______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有用功:必须要做的功,用______表示。
(2)额外功(或无用功):并非人们需要,但又不得不 额外做的功,用______表示。
(3)总功定义: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用______表示。由于存在额外功,因此,总功必定大于有用功。
2.机械效率
(1)定义:科学上把_______跟_______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
(3)因W总>W有用,所以机械效率总_______ 1,即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4)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大物重,减小滑轮组的重力,减小摩擦。
参考答案
一、杠杆
1.杠杆的五要素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_固定点_转动的一根硬棒。
(2)图示:
(3)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_阻碍_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O到_F1__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O到_F2___作用线的距离l2
2.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定义:杠杆在_阻_力和__动_力的作用下,保持__静止_或_匀速转动_状态,我们就说杠杆处于平衡。
(2)杠杆的平衡条件描述: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文字公式:__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___
符号公式:_____F1l1=F2l2_______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①实验器材[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钩码(1 N)、弹簧测力计]
②实验装置
(1)将杠杆支点设在中间的目的(减少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实验前通过调节_平衡螺母_使杠杆平衡(左高左调,右高右调);
(3)使杠杆在_水平_位置平衡的目的(方便力臂的测量);
(4)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在阻力和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③实验数据分析
④根据数据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___。
⑤交流与分析
(1)某次实验时将一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竖直拉动时使杠杆保持平衡,然后改变拉力的方向(如图所示),测力计的示数会_变大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斜拉时,拉力的力臂变小)。
(2)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__排除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_ 。
4.人体中的杠杆:
骨——一根硬棒;
肌肉收缩——__动力_的来源;
两根骨之间可以活动的关节——__支点__;
移动肢体或物体——__阻力__的来源。
6. 杠杆的实际应用
种类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示意图
力臂的关系 l1_>_l2 l1_<_l2 l1_=_l2
力的关系 F1_<_F2 F1_>_F2 F1_=_F2
特点 __费_距离 _省_距离 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应用 撬棒、铡刀、瓶盖起子、手推车、钢丝钳等 钓鱼竿、镊子、筷子、理发剪刀、缝纫机脚踏板等 天平、跷跷板等
二、滑轮
1.滑轮的定义:一种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2.分类:__定__滑轮和__动__滑轮。
3.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图示
实质 _等臂_杠杆 动力臂是阻力臂_2_倍的省力杠杆 /
F与G的关系(忽略滑轮重及摩擦) F1=_G_ F2=_1/2G_ F3=_1/nG__
特点 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省力但_不能_改变力的方向 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s与h 的关系 s=__h__ s=__2h_ s=_nh__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有用功:必须要做的功,用_W有_表示。
(2)额外功(或无用功):并非人们需要,但又不得不额外做的功,用_W额_表示。
(3)总功定义: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用__W总_表示。由于存在额外功,因此,总功必定大于有用功。
2.机械效率
(1)定义:科学上把_有用功__跟__总功_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表达式:___η= W有/W总×100%__ 。
(3)因W总>W有用,所以机械效率总_小于_ 1,即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4)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大物重,减小滑轮组的重力,减小摩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