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2 18:0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宋、西夏与北宋的和与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民族关系的特征。
2.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3.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观察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4.通过少数民族政权契丹、西夏与宋的和战,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难点: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 :“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
问:北宋的建立者是谁?(赵匡胤)
教师:他曾经写诗道“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表达了他开创基业的雄心抱负。但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它并立的政权有哪些呢?他们与北宋的关系如何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出示题目。
讲授新课:
出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找出辽、西夏、北宋的地理位置。(回顾北宋建立的知识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学习。 探究一:崭露头角齐登场(政权并立)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 (民族交往)
探究一:政权并立
<知识点梳理>阅读33-34页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政权名称
建族时间
建立民族
杰出首领
都城
重大事件

北宋
西夏
出示: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 时畋(tián)猎是生涯。 ——(宋)苏颂《契丹帐》
问:1、以上材料描述的是哪一个民族?
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个民族过着怎样的生活?
过渡:契丹族和党项族都是我国古老的游牧民族,他们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呢?在他们的发展壮大中有哪些相同的因素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以下问题
<合作探究>结合33-34页课文内容及插图,小组合作,概括归纳下面问题。
契丹族(辽)和党项族(西夏)的兴起并逐渐强大有哪些相同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归纳总结。
展示:1、都重视学习中原文化,制定各项典章制度、并创制本民族文字;2、重视农耕,发展经济。
出示图片:《契丹鸡冠壶》《契丹文字》《契丹货币》《西夏文字》《西夏买牛契约》,加深理解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融。
教师:契丹族、党项族隋唐以来接触,接受、学习中原先进的技术和生活方式,建立了政权。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他们与当时的中原政权北宋的关系如何呢?我们来探究第二个问题:探究二:民族交往
<归纳概括>
阅读35-36页课文内容,小组合作探究,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过渡:北宋与辽之间的战争长达几十年,战争的起因是争夺燕云十六州。澶州之战,是辽宋两国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辽宋关系的转折点。
视频:《澶州之战》
学生完成战争报告:澶州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交战地点、关键人物、战争结果。
出示:澶渊之盟的内容: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 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3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思考讨论>有人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条约,北宋每年向辽国交纳大量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有人说,澶渊之盟有它的历史条件,它结束了两国多年的战争,增进了两国的交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学生小组合作,展开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发言,发表本组观点。
教师强调:同学们从社会经济、民众的生活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澶渊之盟的影响,看下面两段材料。
出示材料:
材料一: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 马、骆驼等。
材料二: (战后几十年内)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于戈。教师总结:澶渊之盟中虽然北宋要向辽送岁币、但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开启了辽宋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双方展开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边境地区的发展,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宋夏关系: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西夏与北宋的关系跟辽与北宋的关系类似,先战争后议和,双方边境贸易兴旺,有利于民族间的交融。因此,宋辽的议和与宋夏的议和带来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出现了“一半胡风似汉家”的局面。
出示图片:《唐三彩披衣女陶俑》《西夏文字》《辽·熙宁元宝》《辽·三彩鸳鸯壶》
课堂小结:
北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