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撒 哈拉以南非洲
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 )
A.北美洲和非洲 B.印度洋和北冰洋
C.亚洲和北美洲 D.亚、非、欧三大洲
2.下列产品主要为我国向丙地区输出的是( )
A.黄金、金刚石 B.智能手机、彩电
C.木材、香料 D.羽绒服、棉帽
3.连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佳交通运输方式是( )
A.内河航运 B.航空 C.公路 D.铁路
读左图,右图,回答小题。
4.左图中四条河流中自南向北注入海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河流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根据右图判断左图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下列关于左图中基塔莱与多多马之间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辽阔,马赛人逐水草而居 B.地势崎岖,印第安人放牧牛羊
C.河湖众多,水乡风光引人入胜 D.气候干燥,绿洲农业闻名世界
下图为“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国家主要出口产品占本国出口总额比重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国家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国家初级产品出口占本国出口总额比重小
B.该区多数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
C.该区制造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D.出口初级产品数量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8.撒哈拉以南非洲一些地区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多大风天气,风力强劲,吹走地表肥沃土壤
B.工业十分发达,排放大量污染物,污染土地
C.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水土流失严重
D.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草地,过度放牧,植被破坏
9.“湿季来临大草原一片葱绿,生机盎然。到了干季,天气燥热,满目枯黄”这描述的地区是
A.亚马孙平原 B.地中海沿岸
C.青藏高原 D.非洲的东非高原
下图示意非洲气候类型及主要河流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四条河流,流量最大的是( )
A.甲河 B.乙河
C.丙河 D.丁河
11.乞力马扎罗山被誉为“赤道雪峰”,形成该独特自然景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人类活动 D.地形地势
下图为媛媛和拉比的微信对话片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根据拉比的介绍,他的家乡最有可能是在( )
A.东南亚 B.欧洲西部
C.中东 D.撒哈拉以南非洲
13.拉比家乡的经济特点是( )
A.单一商品经济 B.外向型经济
C.以旅游业为主的经济 D.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14.拉比家乡所在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宗教纷争、部落冲突 B.人口、粮食和环境
C.涝灾频发,粮食短缺 D.自然资源贫乏
15.读“非洲河流分布图”和“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关于非洲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B.刚果盆地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C.东非高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D.气候类型大致南北对称分布
16.(题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人种是( )
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种人
17.以下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人口中90%以上是黑种人,是黑种人的故乡
B.农业落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与粮食、环境的矛盾不突出
C.热带草原广布,有众多的野生动物
D.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
18.发展花卉业和旅游业,并成为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旅游国家的是
A.尼日利亚 B.安哥拉 C.埃及 D.肯尼亚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与非洲各国交往合作日益密切,前往非洲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寒假期间,北京某中学两位同学分别去非洲甲、乙两国旅行。
(1)旅行出发之前,两位同学查阅非洲地图了解两国的地理位置。读图,比较甲、乙两国地理位置的异同。(每空写出一项即可)
(2)开学后两位同学在地理课堂上,向老师和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游记。把符合对甲、乙两国描述的语句序号分别填在相应横线上。
①体验了沙漠中骑骆驼,看到世界文化遗产-金字塔;
②这里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很大,大象、狮子、斑马等动物在里面自由自在的生活;
③这里的棉制品很有名。当地特色宽松的阿拉伯长袍可在大街小巷中的店面中购买到,多为白色,既透气又方便;
④这里正午太阳下的影子是朝向南方,所以这里酒店房间都是北面朝阳;
⑤参观了钻石加工厂,这里钻石和黄金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甲国: 乙国:
(3)两位同学旅行之后,继续探究学习,查阅资料了解甲国的经济发展。
资料:甲国的旅游、运河、石油及天然气是其主要外汇来源产业。旅游收入由2017年的44亿美元上涨到2018年的98亿美元,运河过河费收入由2017年的49亿美元上涨到2018年的57亿美元,石油及天然气产話出口由2017年的6.6%上涨到2018年的8.8%。
请你选择甲国的一个主要外汇来源产业,说明其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示例:石油天然气产品出口;该国石油储量丰富,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20.下左图为亚洲示意图,右图为非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河流呈放射状注入周边海洋,反映亚洲地势特点是 。
(2)①地与②地纬度相同,但两地气候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3)出于对全球变暖和过度开发的担忧,人们也越来越希望赶在珍贵的自然景观消失之前,有机会去游览一番,俗称为“末日游”。有独特“赤道雪峰”景观的乞力马扎罗山和海岛旅游胜地马尔代夫被列入“十大末日游景点”,其主要原因分别是
乞力马扎罗山: 。
马尔代夫: 。
(4)请从以下两种民居中任选一种,分析当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茅草屋(图甲)是非洲典型的民居,分布广泛,多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
高脚屋(图乙)是东南亚原住民的房屋,多为竹木材料,双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存放杂物,屋顶坡面长且陡。
21.非洲是富饶的大陆又是贫穷的大陆,需要世人去关注,读非洲系列图回答问题。
(1)从非洲地形看,非洲大陆的地形以________为主,被称为“________”。
(2)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为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大部分位于_______带(温度带),所以它被称为“_________”
(3)A、B两河中,水量大的是______,因其主要流经世界最大的______盆地,属于______气候区。
(4)非洲降水分布不均匀,位于北部的________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
(5)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________”。
22.读非洲气候类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和_____(填序号和名称)。
(2)图中北回归线附近的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
(3)有一位外国小朋友的家乡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位小朋友家乡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为_____(填序号和名称)。
23.2018年是中国与南非建交20周年,图为南非地区略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非西北部的纳马夸兰地区被称为“野生多肉植物王国”,这里大部分时间干旱、荒凉(干季),但只需几场小雨(雨季),地面就像施了魔法一样,无数绚丽的花朵不约而同绽放。
材料二 中国连续9年成为南非最大贸易伙伴,南非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以矿产品、造纸和纺织原料(农矿产品)为主,中国向南非出口的产品以机电产品、纺织品为主。
(1)南非位于东西半球的 半球,判断的依据是 ,部分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带,判断的依据是 。
(2)甲地的纬度是 ,该地多肉植物鲜花盛开的月份是 ﹣ 月(填降水最多的3个月份)。乙地的气候特点是 属于 气候。
(3)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中国和南非都属于 国家。中国从南非进口的货物多为 (填初级产品或工业制成品),最近航线经过有“海上生命线”之称的东南亚地区的 海峡。
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非洲西部濒临的海洋是________,东北隔着_________海与亚洲相邻。
(2)非洲气候分布的规律以________为中心,呈________的分布特点。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是___________气候。
(3)本区赤道附近的西部地区为________气候,此气候没有向东延伸主要是受______(纬度、地形或海陆)因素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2.B
3.D
【解析】
1.从图中可知,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亚、非、欧三大洲,D符合题意,选D。
2.丙地是非洲地区,该地区有丰富的黄金,和金刚石,也不缺乏木材和香料,故AC不符合题意;
智能手机、彩电是我国向非洲地区输出的产品,B符合题意;
非洲地区是热带地区,全年高温,不需要羽绒服、棉帽,D不符合题意,选B。
3.我国发展“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得发展交通运输,最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D符合题意,选D。
4. A
5. C
6. A
【解析】
根据非洲气候与河流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4.左图中四条河流中自南向北注入海洋的是甲河流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故选A。
5.根据右图气候类型分布判断,左图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是:丙刚果河,其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巨大。故选C。
6.左图中基塔莱与多多马之间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区,草原辽阔,马赛人逐水草而居。故选A。
7.B
8.D
【解析】
7.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国家经济的说法, 图示国家初级产品出口占本国出口总额比重大,故A错误。该区多数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故B正确。该区制造业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故C错误。出口初级产品数量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十分不利地位,故D错误。故选B。
8.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较干旱,一些地区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由于该地区人口增长快,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大,人们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草地,过度放牧、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等,故选D。
9.D
【解析】
题干所描述的是一年份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大,分布在非洲的东非高原,故选D。
10.C
11.D
【解析】
10.读图可知,丙河是刚果河,地处刚果盆地,地势较低,有众多支流汇入;刚果河流域属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使得刚果河径流量很大,因此刚果河是图中流量最大的河流,故选C。
11.乞力马扎罗山由于其海拔高,山顶气温低,终年冰雪覆盖,被誉为“赤道雪峰”,因此形成该独特自然景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故选D。
12.D
13.A
14.B
【解析】
12.结合所学可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以黑色人种为主,被称为黑色人种的故乡,因此根据拉比的介绍,他的家乡最有可能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故选D。
13.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一经济形态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故选A。
14.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个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的需要,不断的破坏生存的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故选B。
15.D
【解析】
关于非洲气候的叙述,非洲气候是以热带气候为主,刚果盆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东非高原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类型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故选D。
16.C
【解析】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人种是黑种人,占90%以上,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故选C。
17.B
【解析】
根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概况,进行分析解答。
A. 人口中90%以上是黑种人,是黑种人的故乡,A正确;
B. 农业落后,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与粮食、环境的矛盾突出,B错误;
C. 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广布,有众多的野生动物,C正确;
D. 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D正确;
故选B。
18.D
【解析】
目前,非洲注重发展多元化经济,肯尼亚发展花卉业和旅游业,成为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1)
(2)甲国:①③ 乙国:②④⑤
(3)旅游:该国旅游资源丰富而有特色,既有著名的古代文明遗迹,又有广阔沙漠等独特自然风光,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大量游客。
运河:该国苏伊士运河交通位置重要,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是沟通欧洲、亚洲、非洲的重要交通枢纽,各国船舶通行量大。
【解析】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1)读图可知,从半球位置看:甲、乙两国均位于东半球,甲国位于北半球,乙国位于南半球;从纬度位置看:甲、乙两国均位于低纬度地区,甲国位于北温带,乙国位于南温带;从海陆位置看:甲、乙两国均是海陆兼备的国家,甲国北临地中海,东临东红海;乙国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2)读图可知,甲国是埃及,该国热带沙漠广布,可体验在沙漠中骑骆驼,金字塔是埃及的代表建筑;埃及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炎热;该国属于阿拉伯国家,当地特色宽松的阿拉伯长袍可在大街小巷中的店面中购买到,多为白色,既透气又方便;故①③符合对甲国的描述。乙国是南非,这里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很大,大象、狮子、斑马等动物在里面自由自在的生活;南非位于南温带,这里正午太阳下的影子是朝向南方,所以这里酒店房间都是北面朝阳;南非钻石和黄金产量位居世界首位;故②④⑤符合对乙国的描述。
(3)依据材料可知,埃及旅游资源丰富而有特色,既有著名的古代文明遗迹,又有广阔沙漠等独特自然风光,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大量游客。埃及苏伊士运河交通位置重要,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是沟通欧洲、亚洲、非洲的重要交通枢纽,各国船舶通行量大。
20.(1)中部高,四周低
(2)海陆位置
(3)乞力马扎罗山:有独特的“赤道雪峰”景观,若全球气温持续升高,冰雪消融,景观将会消失。马尔代夫群岛:是印度洋上的岛国,地势很低,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将会淹没这个岛国。
(4)撒哈拉以南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总体炎热干燥,植被以草原为主,为当地民居的建造提供了建筑材料,且茅草屋有利于通风散热。
东南亚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多蚊虫,竹子是常见植被,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建筑材料,且高脚屋有利于通风防潮散热。
【解析】
该题以读亚洲示意图和非洲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亚洲地势特点、气候特点、非洲的气候特点、两地的民居特点和旅游资源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河流呈放射状注入周边海洋,反映亚洲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2)读图可知,①地与②地纬度相同,但两地气候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①地在沿海地区,②地在内陆地区。
(3)出于对全球变暖和过度开发的担忧,人们也越来越希望赶在珍贵的自然景观消失之前,有机会去游览一番,俗称为“末日游”。有独特“赤道雪峰”景观的乞力马扎罗山和海岛旅游胜地马尔代夫被列入“十大末日游景点”,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乞力马扎罗山:有独特的“赤道雪峰”景观,若全球气温持续升高,冰雪消融,景观将会消失。马尔代夫群岛:是印度洋上的岛国,地势很低,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将会淹没这个岛国。
(4)当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撒哈拉以南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总体炎热干燥,植被以草原为主,为当地民居的建造提供了建筑材料,且茅草屋有利于通风散热。
东南亚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多蚊虫,竹子是常见植被,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建筑材料,且高脚屋有利于通风防潮散热。
21.高原 高原大陆 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热 热带大陆 B (刚果河) 刚果 热带雨林 撒哈拉沙漠 富饶大陆
【解析】
非洲中部被赤道穿过,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两侧,拥有大面积的热带气候,并形成了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的气候特点。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1)读非洲地形图可知,非洲被捕时北非高原,东部有东非高原,南部由南非高原,从非洲地形看,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2)读非洲气候图可知,非洲中部是热带雨林气候,往南北是热带草原气候,再往南北分布的是热带沙漠气候,再往南北是地中海气候。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为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所以它被称为“热带大陆”。
(3)读图可知,A是尼罗河,B是刚果河,A、B两河中,水量大的是B,因其主要流经世界最大的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
(4)由非洲气候图可知,非洲降水分布不均匀,位于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
(5)读非洲矿产图可知,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的大陆”,黄金和金刚石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故非洲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条件。
22.①热带雨林气候 ③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高温少雨 ④地中海气候
【解析】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以热带气候为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从赤道向南北依次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1)读图可知: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气候类型是①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2 000毫米以上,降水量最少的气候类型是③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少雨。
(2)图中北回归线附近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其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少雨。
(3)有一位外国小朋友的家乡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位小朋友家乡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为④地中海气候。
23.(1)东;位于20°W向东到160°E之间;南温;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以南;(2)30°S;7;9;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3)发展中;初级产品;马六甲。
【解析】
(1)读图中南非的经纬度位置可知,南非大部分位于东经20°-30°之间位于东西半球的东 半球,判断的依据是位于20°W向东到160°E之间;部分位于地球五带中的南温带,判断的依据是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以南。
(2)读图可知,甲的纬度是南纬30°,由甲的气温和降水图可知,该地多肉植物鲜花盛开的月份是7﹣9月(填降水最多的3个月份)。乙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
(3)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中国和南非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从南非进口的货物多为级产品,最近航线经过有“海上生命线”之称的东南亚地区的马六甲海峡。因为马六甲海峡是中国和非洲、西亚往来的海上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24.大西洋 红 赤道 对称(南北对称)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地形
【解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读非洲气候类型图和非洲河流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非洲的地理位置、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及影响因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非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临地中海,东北隔着苏伊士运河、红海与亚洲相邻。
(2)非洲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大致对称.从赤道往南、北两侧,依次出现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其中,热带草原气候区从北、东、南三面围着热带雨林气候区,在各大洲同类气候区中,其分布面积最广.
(3)读图可知,本区赤道附近的西部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此气候没有向东延伸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的东部为高原,受地形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