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东
同步练习(解析版)
图示意居住在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的阿拉伯人,总是带着头巾,身穿宽大的白色长袍,骑骆驼出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阿拉伯人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2.图中居民戴头巾、穿长袍是为了( )
A.大方漂亮 B.遮挡风沙
C.便于识别 D.御寒保暖
3.图中风俗与当地的哪一种环境因素有关( )
A.炎热干燥多风沙 B.地形崎岖难行
C.空气稀薄 D.终年湿热
4.图中居民信奉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天主教
不论是两千多年前两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还是现在波斯湾海域繁忙的货轮,人类文明印记都留在了沙漠广布的西亚地区。左为“古巴比伦王国城市分布图”、右图为“西亚地区波斯湾周边夜晚灯光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形成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如图),主要原因为
①水源充足 ②水运便利 ③免受洪水侵袭 ④利于农业生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由图可知,现在西亚的许多城市聚集在
A.河流沿岸 B.高原地区 C.平原地区 D.沿海地区
7.目前西亚城市的发展最主要依托的是该地区丰富的
A.水资源 B.煤炭资源 C.石油资源 D.旅游资源
8.阿拉伯国家的人们喜爱穿白色的衣服,是因为( )
A.白色对阳光的反射强,吸热少
B.气候湿润多雨
C.国家的规定
D.气候寒冷
9.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奉作圣城的城市是
A.耶路撒冷 B.麦加 C.巴格达 D.开罗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区域
A.位于“五海三洲”之地,位置重要
B.土耳其海峡是亚洲、非洲的分界线
C.红海两侧的板块相互挤压
D.大部分地区终年炎热多雨
11.该区域石油资源丰富,石油的主要产区是
A.红海及其沿岸地区 B.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C.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区 D.阿拉伯海及其沿岸地区
12.位于该地区的典型建筑是
A. B.
C. D.
13.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的宗教是( )
A.佛教 B.犹太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14.读中东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东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A为_______海,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B为介于欧洲、非洲之间的________海,C为分隔亚、非两大洲的_______运河。
(2)本区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这里的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__湾及其沿岸地区。
(3)该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__________海峡运往西欧、______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4)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多信仰___________教。
(5)非洲东北部的埃及盛产长绒棉,它的分布主要与地形、气候和水源等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地形与长绒棉分布:埃及长绒棉主要分布在____谷地和三角洲地区,土壤肥沃。
②气候与长绒棉分布:埃及主要位于________气候区,有利于长绒棉生长的气候条件是昼夜温差大,降水少,晴天多,光照________。
③水源与长绒棉分布:河流为长绒棉生长提供了丰富的________。
15.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根据“亚洲地形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左图所示信息,简述亚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2)左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面积比例和纬度范围,其中表示亚洲的是____。
(3)演讲中提到“亚洲地大物博、山河秀美”。据图,简要说出亚洲河流流向特点及其原因。
(4)演讲中提到在世界三分之一的陆地上居住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据图说出亚洲人口分布稠密或稀疏的-一个地区,并分析原因。
(5)“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图19所示,生活在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喜爱白色,男人的传统服装是白色的缠头巾和宽大的白色长袍。解释这种服饰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6)亚洲这片土地“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亚洲文明”。运用所学亚洲的地理知识,说明亚洲文明多样化的原因。
16.读亚洲略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地位于___________半岛,其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 气候。
(2)B所在的半岛主要为___________ 气候,从风向(图中箭头)判断,图示区域盛行 _________季风,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___________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3)C所在半岛气候高温多雨,当地主要粮食作物是 ___________ ;该半岛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是___________ 。
1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阿拉伯半岛示意图”、“迪拜2010年GDP构成示意图”。
材料2: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实行自由和稳定的经济政策,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快速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
(1)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其石油集中分布在________。
(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石油需求量越来越大,大多从中东进口。我国从中东进口石油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
(3)沙特阿拉伯水资源匮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其解决措施是________。
(4)据图分析阿拉伯半岛的地势特征________。
(5)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产油国都在考虑未来发展问题。请结合迪拜的经济发展,表述中东产油国应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________。
18.2016年1月19日到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埃及、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进行了国事访问。读图和表格的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习主席访问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之间的①________海湾及沿岸地区,工业以开采和加工________资源为主;中东地区的居民,人们主要信奉________教;图中的著名景观在________(国家)。
(2)观察图,为躲避战乱,叙利亚大批难民逃离家园,通过地中海向西北到达________洲。假如难民通过陆地逃往埃及,要跨越亚非两洲的分界线②________ 运河。
(3)看表,据阿斯旺气候资料分析,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亚和北非的文化。
1.居住于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故选:A。
2.西亚和北非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阿拉伯人的服装特点,头戴头巾身穿长袍,这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戴头巾、穿长袍可以抵御风沙。故选:B。
3.阿拉伯人的服装非常有特点,头戴头巾围巾身穿长袍,长袍的颜色以白色为主。西亚和北非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沙漠比较多,骑骆驼出行,穿长袍可以有效的抵御风沙,该地区气温比较高,长袍可以散热,白色可以反射太阳光。故选:A。
4.图中居民为阿拉伯民族,主要分布于西亚和北非;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主要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普遍信仰伊斯兰教。故选:C
5.B
6.D
7.C
【解析】
5.读图可知,古巴比伦王国属于西亚地区,气候类型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不会发生洪水侵袭;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形成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因为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河流沿岸地形平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故答案选B。
6.读“西亚地区波斯湾周边夜晚灯光图”可知,现在西亚的主要城市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也就是ABCD四个答案中,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7.读“西亚地区波斯湾周边夜晚灯光图”可知,现在西亚的主要城市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西亚的石油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西亚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韵地区。故答案选C。
8.A
【解析】
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那里气候炎热,很少下雨.男子的传统打扮是身着长袍,头戴头巾.长袍多为白色,十分宽大.乍一看,这种服装似乎与沙漠气候有点儿不协调,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那里风沙很多,头巾、长袍可以挡住风沙对身体的袭击;宽松的白色长袍能反射阳光,又能很好地透气,否则,在烈日照射下,人真会受不了,故选A。
9.A
【解析】
以上四个城市中,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奉作圣城的城市是耶路撒冷,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巴格达和开罗不是宗教圣城,故选A。
10.A
11.B
12.D
【解析】
根据中东地理位置重要,位于“三洲五海之地”;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西亚石油的探明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进行分析解答。
1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为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位于“五海三洲”之地,位置重要,故A正确;
土耳其海峡是亚洲、欧洲的分界线,故B错误;
红海两侧的板块相互张裂拉伸,面积会不断扩大,故C错误;
中东地区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故D错误。
故选:A。
11.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中东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世界重要的产油国,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2.读图可知,右图所示区域为中东地区;中东地区是阿拉伯民族的主要聚集地,阿拉伯民族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典型建筑是清真寺,D图为清真寺;A项为北京四合院;B项为佛教建筑;C项为基督教建筑。故选:D。
13.C
【解析】
中东地区多为阿拉伯国家,被称为“阿拉伯的世界”,多讲阿拉伯语,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目前,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其教徒是穆斯林。故选C。
14.里 地中 苏伊士 波斯 霍尔木兹 美国 伊斯兰 尼罗河 热带沙漠 充足 水源
【解析】
中东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是世界上石油储量、出口量最大的地区,这里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石油百分之九十以上出口到北美洲、欧洲西部和东亚,其中运输量最大的运输线是经过非洲好望角的路线。
(1)中东地区地理位置重要,地处“三洲五海两洋”之地,其中A是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B是位于非洲与欧洲之间的地中海,C是位于亚洲与非洲分界线上的苏伊士运河。
(2)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该地区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3)中东地区的石油主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地区。
(4)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为主。
(5)埃及的长绒绵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土壤肥沃;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光照充足;尼罗河为棉花的种植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15.(1)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2)丙
(3)呈放射状注入周边的海洋。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4)亚洲东部或是南部人口稠密,原因是:发展农业历史早,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资源丰富。人口稀疏:青藏高原。原因是:地势较高、交通不便,气候寒冷等。
(5)中东地区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太阳辐射强。白色服装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吸收热量较少,所以头戴白色缠头巾和宽大的白色长袍。
(6)亚洲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大、东西距离长、地形复杂多样等
【解析】
本题考查亚洲的自然环境和文化。
(1)据图所示信息,亚洲的海陆位置特点可以概括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2)甲、乙、丙、丁四图中,根据亚洲的纬度范围10°S-80°N,可以识别出表示亚洲的是丙。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注入周边的海洋。
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4)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原因是发展农业历史早,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资源丰富。青藏高原人口稀疏,原因是地势较高、交通不便,气候寒冷。
(5)生活在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喜爱白色,男人的传统服装是白色的缠头巾和宽大的白色长袍。是因为中东地区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太阳辐射强,白色服装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吸收热量较少,宽袍大袖通风散热效果好,体感相对凉爽。
(6)亚洲文明多样化的原因主要有亚洲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大、东西距离长、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等。
16.阿拉伯 热带沙漠 热带季风 西南 旱涝 水稻 湄公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亚洲的半岛、气候、气候的影响等,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1)由图可知,A位于阿拉伯半岛,主要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B位于印度半岛,主要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图中区域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能带来大量降水),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3)C所在半岛位于中南半岛,中南半岛气候高温多雨,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该半岛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湄公河。
17.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海运/水运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河湖稀少 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西南高,东北低 实施经济发展多样化战略;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解析】
该题以读“阿拉伯半岛示意图”、“迪拜2010年GDP构成示意图”和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沙特阿拉伯石油集中分布、运输方式、沙特阿拉伯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和解决措施,阿拉伯半岛的地势特征、中东产油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1)读图可知,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其石油集中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2)我国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石油需求量越来越大,大多从中东进口。我国从中东进口石油的运输方式是海运/水运.
(3)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沙特阿拉伯水资源匮乏。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湖稀少;其解决措施是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4)读图可知,阿拉伯半岛的地势特征西南高,东北低。
(5)读材料可知,中东产油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实施经济发展多样化战略;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18.波斯湾; 石油; 伊斯兰; 埃及; 欧; 苏伊士; 终年炎热干燥。
【解析】
根据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联系亚洲、欧洲和非洲,所以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古代著名的陆上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就是由我国西安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经过中亚、西亚,到达欧洲。现在西亚除有铁路、公路以及国际航空线连接亚洲其他地区、欧洲和非洲之外,还控制着海上交通要冲,进行分析解答。
(1)习近平主席访问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之间的①波斯湾及沿岸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工业部门以石油开采和加工工业为主;中东地区居民以阿拉伯民族为主,这里的人们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图中景观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的著名景观。
(2)为躲避战乱,叙利亚大批难民逃离家园,通过地中海向西北到达欧洲;如难民通过陆地逃往埃及,要跨越亚、非两洲分界线②苏伊士运河。
(3)据阿斯旺气候资料分析,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