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课件练习(打包9套)人民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春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课件练习(打包9套)人民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4 09:38:30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二、罗斯福新政
课堂基础巩固
课后提升训练






二、罗斯福新政

知识点一 实干家罗斯福               
1.在当前经济危机肆虐之时,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在“改变华盛顿”的竞选口号下当选总统。当年罗斯福总统也是在“新政”旗号下最终入主美国白宫,罗斯福最初竞选总统时面临的形势是(  )
A.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使得经济缓慢发展
B.胡佛“繁荣就在眼前”增强了美国人民的自信心
C.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美国社会动荡不安
D.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新政渐告结束
解析 根据基本史实,可知C为正确答案。
答案 C 
2.人们称罗斯福为“狐狸”,因为他(  )
A.上台伊始,果断放弃了自由主义政策
B.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改革
C.先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再进行全面改革
D.通过发表“炉边谈话”,树立亲民形象,赢得民众支持
解析 “狐狸”意在善于审时度势,见机行事。
答案 C 
知识点二 施行新政
3.罗斯福新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1935年初,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  )
A.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B.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C.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D.恢复工农业生产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罗斯福新政第一阶段的目标是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答案 A 
4.下列有关该美国总统采取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②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③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④开创国家干预的新模式
A.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解析 采取自由放任政策的美国总统是胡佛,罗斯福实施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故答案为C。
答案 C 
5.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
A.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C.为美国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D.缓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生活状况
解析 在这里根本目的可理解为最终目的,C、D两项是目的之一,但不是根本目的,所有的这些都是为B项服务的。
答案 B 
知识点三 渡过难关
6.罗斯福新政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  )
①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②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③拓展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罗斯福新政没有拓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③,故C正确。
答案 C 
[综合拓展]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宣称:“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繁荣。”胡佛政府还对大公司和大企业提供优惠、财政援助,并降低其所得税。胡佛宣称救济工人是慈善团体的事情,而不是联邦政府的责任,拒绝采取任何救济工人的措施。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摆脱危机实行新政。下台后的胡佛及其追随者大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的竹杠”、是“社会主义异端”,并在1936年底的总统选举中,竭力阻止罗斯福连选连任。
材料三 在1936年底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为批驳胡佛等人的攻击,罗斯福发表讲话说:“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更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即罗斯福政府)挽救了它。”总统选举结果,罗斯福再次当选,连任总统。
——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指出,胡佛和罗斯福对工人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2)上述政策反映了胡佛和罗斯福克服危机的思想有什么不同?罗斯福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的什么趋势?
(3)试联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二中胡佛攻击罗斯福的理由能否成立。为什么?
答案 (1)胡佛拒绝采取措施救济工人,罗斯福在《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制定专门保障工人权利的条款。
(2)不同:胡佛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罗斯福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但尽量保持自由企业制度。发展趋势: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3)观点:不能成立。理由:罗斯福虽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但根本目的在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财产,因而不是“社会主义异端”。

一、选择题
1.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年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
解析 据题目中的与奥巴马政府类似的经济刺激计划和“70多年前”可以确定为罗斯福新政。
答案 D 
2.《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解析 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是为了恢复银行的信用,稳定金融秩序,是其他新政措施顺利实行的保证。
答案 B 
3.某同学搜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会见工厂主的照片,你认为当时双方的话题主要涉及(  )
A.扩大农业生产,为工厂提供原料
B.调整工业生产,复兴全国工业
C.恢复自由放任,提高工厂主积极性
D.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知识经济
解析 注意限定词“20世纪30年代美国“会见工厂主”。20世纪30年代美国陷入经济危机之中,为摆脱危机,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手段,恢复和发展生产。
答案 B 
4.罗斯福上任的头四个月里,工业生产指数就由59上升到100,股票债券爬出了低谷,小麦、玉米和其他产品的价格也都开始回升,饱受大萧条折磨的农民又多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罗斯福新政中直接针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问题的措施主要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C.用行政手段调控农业
D.依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解析 题目要求的是直接针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问题”,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直接解决这一问题的,其他分别属于金融、工业和立法方面的措施。
答案 C 
5.罗斯福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新政措施。下列图片资料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措施(  )

A.金融方面 B.农业方面
C.工业方面 D.社会福利方面
解析 本题考查图片信息处理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三幅图片的名称“危机期间完成的水利工程”、“以工代赈”、“兴办大型水利工程”,然后再现教材中新政的内容,可知以上图片资料反映的是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
答案 D 
6.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既能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提供潜在动力的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举办公共工程
C.调整劳资关系 D.建立保障体系
解析 举办公共工程缓解了就业压力,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潜在动力。
答案 B 
7.新华网2009年9月9日载,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8日在出席中美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时指出,在当前情况下,中美经贸合作尤其要坚持自由贸易原则,防止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贸易保护主义”的明显表现是(  )

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大幅提高进口关税税率 D.积极策划世界战争
解析 以现实新颖背景材料为依托,实现对历史知识的考查,是新课程形势下命题的显著特点与趋势。此类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分析理解与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B两项与贸易原则无关,D项说法不准确,因为想通过战争方式来摆脱危机的只是德、日等法西斯国家。
答案 C 
8.1933年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它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嫉妒,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议员是在(  )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肯定了罗斯福新政挽救美国经济
C.称赞林肯做出伟大贡献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解析 该议员将罗斯福比作希特勒、墨索里尼,并认为企业的独立、个人的自由已成往事,是在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和你们都要以这样一种精神来面对共同的困难。感谢上帝,这些困难都只是物质方面的。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纳税的能力则已降低;各级政府都遇到严重的收入减少;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就职演说词》
材料二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傅任敢译《全国工业复兴法(节录)》
材料三 “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持傲视态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
——杨目、赵晓《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困难”最先开始的领域和在这一领域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三是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材料三认为美国经济“真正恢复”得益于什么?
(4)联系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美国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缓解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 (1)领域:金融领域(或证券领域)。措施: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管制证券业。(任答两点)
(2)内容:“公平竞争”、促使同业团体合作、解决劳资纠纷、保障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等。核心措施:工业复兴法。
(3)评价:“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得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兜售军火。
(4)经验教训:要居安思危,防止经济过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确保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的真正繁荣。







PAGE



- 1 -









纠错训练(八)
一、选择题
1.引发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包括(  )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发生动摇 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的高涨上 ③市场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对组合型的选择题,先确立或排除一个最正确或最明显错误的选项,如本题中,①是可以首先确定错误的,那么带①的A、B、C三项均排除,②实际上说明的是生产的盲目性。故选D项。
答案 D 

2.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之所以选出“胡佛村”“胡佛被”“胡佛袋”“胡佛车”等词语,其用意是(  )
A.纪念胡佛,因为他执政时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B.咒骂胡佛,因为经济危机发生时他未采取任何措施
C.谴责胡佛,因为他未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机的破坏
D.怀念胡佛,因为他在位时美国人“家家锅里都有一只鸡”
解析 胡佛的自由主义政策对危机如雪上加霜,复兴金融和紧急救助只是杯水车薪,人们称他为“饥饿总统”。
答案 C 
3.美国青年Mike在1930年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①生产的大量商品无人购买 ②多年投资股票积聚的财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③家里大多数东西都是分期付款买来的 ④胡佛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美国青年”“1930年”等信息,联系当时美国经济危机的状况,可得出答案。
答案 A 
4.罗斯福新政为应对这场经济危机,曾专门成立了“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公民存款实行政府保险。当时美国采取这项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就业 B.恢复银行信用
C.防止盲目竞争 D.刺激出口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政府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目的是恢复银行的信用。故选B项。
答案 B 
5.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积极发展农业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国家直接干预经济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可知,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新生”举措是罗斯福新政,其特征是国家直接干预经济,故选D项。A、B、C三项与罗斯福新政无关,排除。
答案 D 
6.当时美国修建下图所示工程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就业,缓和社会矛盾
B.整顿银行秩序,克服金融危机
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减少农产品过剩,保护农民利益
解析 图片是“以工代赈”措施的典型,其目的是促进就业,缓和社会矛盾。与B、C、D无关。
答案 A 
7.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纽约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
A.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C.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D.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解析 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有人说美国经济中心转移到华盛顿反映出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增强。
答案 B 
8.“为人类争自由,林肯与还,谁与匹者;绎大同之绝学,仲尼而后,意在斯欤。”罗斯福新政举措中能体现挽联中“大同”思想的主要是(  )
A.实行工业复兴政策 B.恢复银行信用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调整农业结构
解析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体现了社会大同的思想观念。
答案 C 
9.“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你认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所出现的新变化中最重要的是(  )
A.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福利国家得到发展
C.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D.美国出现“新经济”
解析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就是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A 
10.1979年5月,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采取货币主义政策,在英国进行经济改革。其主要措施是(  )
①掀起国有化浪潮 ②国有企业私有化 ③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 ④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字 ⑤加强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 ⑥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解析 根据史实可知,B为正确答案。
答案 B 

11.右图是二战中被德国轰炸后的英国考文垂大教堂,1962年它的重新开放,被视为西欧复兴的象征。二战后西欧诸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
A.利用美国的援助
B.政府的宏观调控
C.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
D.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解析 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虽各不相同,但政府干预是其发展共同原因,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D 
12.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点不包括(  )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得到加强
B.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D.推行国有化政策
解析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不是通过建立国有企业的形式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是二战后发达国家采用的政府干预经济方式之一。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预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
材料四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分析师预测,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增加两倍,至1万亿美元。
——摘自“新浪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美两国都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
(4)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中的奥巴马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案 (1)“悲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
特点: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干预)。
(3)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大;政府都关注民生。
(4)特点: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宏观调控);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新经济”,又称知识经济或信息经济。它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推动了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以绝对优势当选为美国总统。克林顿时期通过实施所谓的“第三条道路”……推行改革,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在克林顿的第一个总统任期(1993-1996年)四年内,美国经济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6%,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的水平,财政赤字连续四年下降,由1993年的2900多亿美元降至1996年的1160亿美元,总共减少了60%左右。失业率则从上台时的7.1%降到1996年的5.1%,还创造了1000万个就业机会。在他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内,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到近4%,通货膨胀率还不到2%,失业率一直在4.6%-4.9%之间,创24年来最低记录。同时,财政赤字大幅度降低……在此期间,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新经济”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反映了美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深刻变化?
(3)美国“新经济”的出现是否意味着美国经济将保持永久的繁荣?为什么?
答案 (1)原因: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②克林顿政府推行“第三条道路”,对高科技产业的大力扶持。
(2)特点:经济蒸蒸日上,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则在逐年走低。变化: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被打破,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
(3)不能。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规律仍然存在。







PAGE



1



(共29张PPT)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堂基础巩固
课后提升训练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点一 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原因有(  )
①二战期间,联邦政府统管经济 ②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③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 ④建立了一批国有企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②④是③的具体表现。①②③④都是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原因。
答案 D 
知识点二 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2.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指导的美国历届政府包括(  )
①罗斯福政府 ②杜鲁门政府 ③艾森豪威尔政府 ④克林顿政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从罗斯福政府到艾森豪威尔政府主要以凯恩斯主义作为指导。到7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
答案 D 
3.下列措施符合克林顿政府“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的是(  )
①缩减政府开支 ②裁减政府雇员 ③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的投资 ④适当增税,鼓励消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克林顿政府“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的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政府的过度干预,由课本知识可知他采取的措施包括①②③④。故选D项。
答案 D 
知识点三 美国的“新经济”
4.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
A.低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
B.高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并存
C.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较高
D.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逐年走低
解析 美国之所以会出现“新经济”,主要是出现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逐年走低的现象。
答案 D 
知识点四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5.二战后,联邦德国建立的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有(  )
①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③进行大规模的国有化改革 ④加强对经济的行政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解答的关键是明确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和主要表现。二战后,阿登纳政府没有对德国经济进行大规模的国有化改革,而是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从而建立了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故排除含③和④的选项。
答案 A 
6.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
A.“多市场,少政府”的混合经济
B.计划指导型经济
C.统制经济
D.政府主导型经济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为法国实施的,C、D两项为日本政府实施的。
答案 A 
[综合拓展]
7.阅读下列材料: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比较表
国别 1950-1973年 1973-1978年
日本 14.1 1.1
西德 7.6 0.9
法国 6.1 1.3
美国 4.3 2.5
请回答:
(1)根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比较表”,指出1950-1973年和1973-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各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前一时期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问从增长率分析1950-1973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高速增长,1973-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第(2)问应注意分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1)特点:前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出现了“黄金时代”;后一时期,工业生产增长缓慢,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2)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运用二战后新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的政策,不断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改革,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增长。

一、选择题
1.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西欧各国的最大不同特点是(  )
A.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
B.在二战期间得到充分发展
C.未推行工业国有化政策
D.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比较能力。
答案 C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思想称为“凯恩斯主义”,在这一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各国(  )
A.积极推进新科学革命的开展
B.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竭力谋求建立经济的区域集团
D.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解析 理解了凯恩斯主义的含义,便知B为正确答案。
答案 B 
3.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扩大需求的经济学派是(  )
A.货币学派 B.供给学派
C.自由主义学派 D.凯恩斯学派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能力。供给学派主张扩大供给。
答案 B 
4.20世纪80年代使美国经济停滞状况得到初步解决的总统是(  )

 A.杜鲁门 B.肯尼迪
C.里根 D.布什
解析 里根时期以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论为指导,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减税和扩大国际开支等办法刺激经济,取得成效。
答案 C 
5.下列人物采用反凯恩斯主义理论解决经济“滞胀”问题的是(  )
A.尼克松 B.福特
C.卡特 D.里根
解析 反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应用是在1982年里根上台后。
答案 D 
6.1987年接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强调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在通货膨胀还没有明显苗头的情况下就实行紧缩政策,将通货膨胀消灭在萌芽状态。由此可见,格林斯潘主张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A.加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
解析 由材料中“‘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实行紧缩政策”看出格林斯潘主张利用国家的权力对经济进行干预,C项正确。A、B两项说法与题干的政策相反;D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本题选C项。
答案 C 
7.这是一道历史开心辞典题,题中显示材料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英国另一经济学家凯恩斯”,“看得见的手”,“大规模干预经济”。对此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
A.二者看似互相对立但目的一致
B.货币供应学派学说广泛盛行
C.英国撒切尔夫人推行经济改革
D.克林顿实行第三条道路改革
解析 “看不见的手”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看得见的手”主张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此两者看似相互矛盾。但是两大理论的本质都是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它们在目的上是一致的。
答案 A 
8.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
B.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内涵
C.戴高乐主张实行计划经济
D.戴高乐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解析 通过材料“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可以看出戴高乐认识到传统“自由放任”政策的缺点,同时又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理论,所以A、B、D都正确。因此选C。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从总体上说,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国家提供巨额科研经费,组织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将其成果无偿地提供给全国使用。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到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宇航工业从60年代末起,每年耗费50多亿美元。国家为私人垄断组织扩大国外市场,如为了维持战后高出口水平,在“援外”项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国的出口比重中,1949年占46%,50年代占30%,60年代占20%。从50年代中期起,为加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进行补贴。
——《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
材料二 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艾哈德认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一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1951年到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6.1%。……其中50年代经济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达7.2%-8.8%,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三 日本政府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项服务。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这些措施的前提条件。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
(3)比较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侧重点及其取得的共同效果。对此有何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政策有何共同之处。其实质是什么?
答案 (1)措施:发展高科技;协助开拓国外市场;对一些外贸出口产品进行补贴。
条件:美国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或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工业基础)。
(2)特点:将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三者结合起来。
(3)侧重点:日本政府侧重对经济的计划指导;德国侧重市场调节。效果: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认识:依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4)共同之处: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或生产关系的调整)







PAGE



1



(共35张PPT)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课堂基础巩固
课后提升训练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知识点一 世界经济大危机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却日益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B.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C.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急剧动荡,股价狂跌
D.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解析 明确根本原因即决定性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其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故其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2.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解析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股市大跌,工人失业严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很多人濒于破产。
答案 B 
知识点二 杯水车薪
3.1922年至1929年美国经济处于繁荣时期,但在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
①资本家为了眼前的利润盲目地扩大生产 ②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 ③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④股票投机过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题干提供的四方面因素,既是造成美国经济表面繁荣的原因,又是美国蕴含着危机的因素。故选A项。
答案 A 
4.胡佛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对缓解经济危机无济于事。这主要是因为(  )
A.人民不适应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国内政坛上反对党的抵制作用
C.人民因危机打击完全失去信心
D.没有改变自由放任政策的本质
解析 本题属于因果关系选择题,考查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实质。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依然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功能,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从整体和本质上没有放弃自由放任主义政策,从而导致危机进一步加剧,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5.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的胡佛政府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他要求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起来(  )
①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 ②稳定工资和物价 ③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 ④大幅度提高关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根据史实可知,④不是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能做的,排除④,A项正确。
答案 A 
知识点三 病入膏肓的经济
6.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时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  )
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
B.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
C.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
D.经济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
解析 这场经济危机波及的范围广、破坏性强,从材料中的“工业……”“农场主的产品……”“千万个家庭……”可知B项正确。
答案 B 
[综合拓展]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遍及各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幅度尤为惊人。……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幅图片反映的问题是否相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工人的这些状况必然会引发什么问题?当时的胡佛政府是如何解决的?结果如何?
(3)就当时的情况,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合适?
答案 (1)相同。都反映了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造成的破坏性影响。
(2)阶级矛盾激化。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非但没有解决经济危机,反而使经济危机不断恶化。
(3)因为经济危机具体来说是由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而造成的,所以政府应该干预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地扩大市场。


一、选择题
1.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家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四分之一的棉花在即将收获时被铲掉埋在地下。这种现象说明(  )
A.美国经济进入了极度繁荣时期
B.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矛盾极端尖锐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D.美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普遍提高
解析 题干现象主要说明了商品没有市场,反映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答案 B 
2.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支配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不仅德国,英法战后也靠美国扶植
C.美国在一战后掌握了世界霸权
D.美国战后对外贸易迅速扩大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地联系密切,美国在世界市场中处于中心地位,从而使危机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答案 A 
3.下列对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没有找到成功的途径
B.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恶化了经济危机
D.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解析 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提高关税等,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D 
4.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从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开始 ②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③很快波及其他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④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从原因、表现、特点及影响等四个方面全面考查了大危机的基本概况,①②③④都正确。
答案 D 
5.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不包括(  )
A.从根本上动摇了资本主义的制度
B.结束了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C.激化了各国矛盾,造成了战争危险
D.各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使用排除法,把符合史实的正确说法排除,选A项。
答案 A 
6.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解析 1930年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增加进口商品的税率的目的是保护本国贸易,它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答案 B 
7.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解析 A项为对外关系方面,C项只是对部分企业而言,D项为政治投机方面,符合题意的为B。
答案 B 
8.胡佛总统在竞选时保证“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的美丽预言被粉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  )
①在位期间发生了生产与销售矛盾的危机 ②采取国家干预政策的结果 ③分期付款方式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④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再现和分析能力。胡佛在位时,恰是“柯立芝繁荣”的末期,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其他具体原因的作用,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危机爆发后,他推行自由放任政策,没有克服经济危机,排除②。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反映经济危机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 ……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
材料三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演说
请回答:
(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30年代大危机的特点。
(3)材料三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
答案 (1)1929-193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首先从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爆发;危机导致人们大量失业;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社会矛盾激化。
(2)来势凶猛;破坏性大;时间长。
(3)生产盲目性、无政府性,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存在。








PAGE



1









专题检测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面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出现的几种情景,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图中矛盾的现象说明了(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③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 ④反映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直接引发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经济危机并不能说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故应排除③。
答案 B 
2.阅读1929-1933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统计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上表说明的问题有(  )
①经济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②各国对经济危机干预不断减弱 ③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④美国和德国受到经济危机的破坏最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题干表格反映的是经济危机对各国的工业破坏情况,因此不能反映①②项。
答案 D 
3.罗斯福新政首先整顿的部门是(  )
A.银行、财政金融系统 B.工业部门
C.农业生产部门 D.社会福利事业部门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经济大危机首先发端于金融业,罗斯福首先整顿的则是银行财政金融系统。
答案 A 
4.胡佛在《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后评价说:“这简直是法西斯!”这主要是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  )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自由民主权利
B.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手段调整工业
C.规定民主党是美国唯一合法政党
D.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国有化改造
解析 《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由国家监督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限制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从而使胡佛有了“简直是法西斯”的看法,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罗斯福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符。
答案 B 
5.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
A.成立联邦储备银行 B.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C.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解析 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提高工人收入,从而通过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
答案 C 
6.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②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④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材料强调对弱势群体的保障,罗斯福认为这才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当时美国为保障弱势群体采取的措施是③④。
答案 B 
7.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和政府的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此说明(  )
A.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B.新政后美国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C.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
D.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解析 新政前政府是“守夜人”表明政府的职责是为经济发展创造环境;新政以来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表明政府已经强行介入了经济发展,由此可知答案为B。
答案 B 
8.“我们不要荆冠,不要金十字架。”1896年的人民党漫画(见右图),被缚者为劳工,为其束上荆冠者为马克·汉纳(当时的大实业家兼共和党领袖)。罗斯福新政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漫画的主题是人民党主张反垄断,罗斯福新政针对反垄断问题采取的措施是制定《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答案 B 
9.读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①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是导致1932年经济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②《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是1933年美国经济回升的重要原因 ③1938年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罗斯福政府实行财政紧缩政策 ④真正使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采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保险法》是1935年罗斯福签署实施的,不可能成为1933年经济回升的原因,排除含②的选项,故选C项。其他三项都是正确的解读。
答案 C 
10.美国政府于1933年创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从事诸如森林防护等工作,每名队员每月可得30-45美元工资,美国政府这一行动,实质上是一种(  )
A.社会救济计划 B.“以工代赈”方案
C.产业振兴规划 D.“新边疆”设想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由题干可以看出这是一项工作,是美国在经济危机时期采取的“以工代赈”。A项主要针对老人、儿童。C、D两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 B 
11.罗斯福和胡佛经济政策的相同点在于(  )
A.采取积极措施克服经济危机
B.维护自由企业制度
C.政府实施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D.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解析 两位总统采取的措施不同,但他们的着眼点一致,都是为了维护自由企业制度,A属罗斯福新政,C属胡佛的政策,D是美国二战时期的政策。
答案 B 
12.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解析 材料中,“挽救了生命,损失了帽子”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新政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但在特定的时间内,是以牺牲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为代价的。
答案 C 
13.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扩大国营经济的成分
解析 从材料中可看出罗斯福维护旧民主秩序,据此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14.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美国(  )
A.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
B.开始走上计划经济体制道路
C.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
D.经济发展进入了“滞胀”阶段
解析 “政府……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等信息,反映了美国政府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经济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相悖,C、D两项与题干材料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A 
15.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开支,调节经济。这一主张和措施的实质是(  )
A.坚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主张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解析 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与消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之一,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罗斯福新政前美国实行的经济政策,C、D两项与美国的社会性质不符。
答案 A 
16.20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认为美国“在太长的时间中用太多的方法放任自流”。为此,他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A.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D.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
解析 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国家干预,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答案 C 
17.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见西方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缓和阶级矛盾
B.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C.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D.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的社会动乱
解析 从材料中的“安全网”“梯子”等信息,可以看出西方国家推行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极端贫困和社会两极分化造成的社会动乱。
答案 D 
18.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遭受石油危机打击,经济发展严重受阻,但联邦德国却顺利渡过了危机。这主要得益于(  )
A.保护社会经济竞争的秩序
B.推行稳定的财政货币政策
C.用收入调节政策实行社会公平
D.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解析 二战后,联邦德国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确保了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表现,属于局部性的问题。
答案 D 
19.二战后西方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反映了(  )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改革
B.西方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在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解析 A项中的“根本改革”说法错误,C项中的“矛盾逐渐消失”错误,D项中“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错误。故选B项。
答案 B 
20.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里根政府强调,“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这里“右转”的意义是(  )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
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
解析 根据史实可知,里根政府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1题18分,22题16分,23题16分,共50分)
2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1935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2分)罗斯福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大萧条的噩梦”的?(4分)
(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里根和克林顿是如何对“这种运营”进行“改进和补充”并取得理想效果的?(9分)
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一看出劳工的困难问题、工人罢工问题。后一问根据所学知识相对应地回答;第(2)问,由材料二看出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就业机会。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由“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应当保留”看出新政的实质。里根和克林顿的“改进和补充”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反映的问题: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并没有真正解决劳工问题,失业问题依旧严重,各地罢工持续并不断扩大。
解决措施:①继续兴办公共工程,开展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②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以保护劳工权利;③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①战争爆发后,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之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②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开设了大量工厂,为工人创造了工作机会;③政府从限制农业转向鼓励增产,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产品价格上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全世界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和财富都集中到了美国。
(3)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里根:(政策)运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效果)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和,使美国经济走出“滞胀”。
克林顿:(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效果)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使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美国当时面临的状况。(6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有何体现?(4分)
(3)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6分)
答案 (1)192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市场崩溃,从此美国的经济开始全面滑坡。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美国社会局势开始急剧动荡,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而当时胡佛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愈演愈烈。
(2)把维护资本主义作为实施新政的前提,在此前提下改变胡佛政府奉行的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
(3)没有。“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也就不可能解决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从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思想?(2分)
(2)与材料一思想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6分)
(3)材料三中,里根政府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取得了哪些成效?既然里根政府实行“少开支”政策,为何美国还会出现财政赤字急剧上升的现象?(8分)
答案 (1)反映了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思想。(答自由放任思想亦可)
(2)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
(3)原因:里根政府认为,对经济过度干预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答出“滞胀”亦可)。成效: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此后经济持续增长。(答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下降亦可)。原因:政府减税;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







PAGE



1









专题提升练(六)
一、选择题
1.图一、二、三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析 A项符合图三反映的状况,C项符合图二反映的状况,D项符合图一反映的状况。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物价下跌而不是上涨,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现象,B项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
答案 B 
2.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解析 图表显示,美国制造业所占的份额虽然总体上下降,但与其他各国相比仍然最高,说明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仍居于关键地位。A项错误,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是欧洲强国;英国整体波动不大,并弱于美、德、苏,说明早已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B项错误;苏联并未卷入当时的经济危机,C项错误。
答案 D 
3.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解析 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并非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排除A项;福利国家出现在二战后,故排除B项;“新经济”时代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可排除D项;罗斯福新政时,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保护了劳工权利,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4.如图所示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德国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
B.燃料不够,用马拉作动力
C.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D.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
解析 注意题目中的时间“1973年”。这一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它们以石油作为武器,大幅度提高原油价格,引发“石油危机”。石油危机又引发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图片中德国“马拉汽车”即是石油危机的反映。A与史实不符;C、D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5.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  )
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
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
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
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西亚阿拉伯国家提高石油价格,引发美国石油危机,生产成本上升。A项属于这次危机造成的影响,并非原因;B项,美国经济危机并不是区域集团化发展的产物;D项是经济危机发生后为摆脱危机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由此排除A、B、D。C项正确。
答案 C 
6.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解析 联系罗斯福新政:美国政府通过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等整顿财政金融的措施,增加了美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也使得农民等债务人的负担大大减轻。结合题干中的“海外市场”,“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等关键信息,可知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
答案 A 
7.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是这一时期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的具体表现之一,选择B项。A项是20世纪20年代末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的措施,C、D两项叙述错误。
答案 B 
8.如图所示的曲线反映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解析 A、D只要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去分析即可排除。B失业率在新政后迅速下降,这与史实不符。联系新政中整顿金融的措施,C是合理的选择。
答案 C 
9.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解析 阅读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各行业的产品相对过剩,产品价格下降,该措施是从长远角度来避免经济危机的弊端,即通过减少生产来提高和稳定农产品价格,由此判断C正确。罗斯福新政的救济措施主要是发救济金、完善社会保障、以工代赈等手段,A项不符合事实;该措施需要政府给受损失的农民提供补贴,B项不是该措施的真正目的,该措施同样无法起到缓和农场主间竞争的目的,故D项也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0.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
A.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备选项。罗斯福上台于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可以说上台之前美国就已出现了严重经济衰退,B错误;罗斯福的批注把书中提倡的观点说成是“哪有此等好事”,明显是不赞成国家干预经济,说明在当时他还没有新政的理念。A、D可排除;提议政府增加开支,实际上是号召政府干预经济,说明虽然罗斯福在此之前不赞成经济干预,但是新政中国家干预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就已经萌生。
答案 C 
11.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西方国家应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所采取的措施。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提高关税,是为保护本国经济利益,转嫁危机,导致危机进一步加剧。由此,可排除A,肯定B。提高关税是为限制进口,故D项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 B 
12.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 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兴办公共工程,增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工人的生活状况,因而他们的购买力有所增强,从而刺激了消费需求;公共工程的兴建,需要一定的原材料,从而扩大了生产资料市场。兴办公共工程与④没有关系,可以排除,所以应该选B。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
(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
(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
解析 第(1)问整个大题都要弄清材料中提供的两组数据的变化关系,即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比重与GDP年增长速度的变化关系。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一方面GDP年均增长速度随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的降低而增长较快,如美国;另一方面,GDP年均增长速度随着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的提高而增长相对缓慢,如法国和德国等;还有一种情况则是CDP年均增长速度随着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的增长而同时增长,如芬兰。
那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法国的福利开支占GDP的比重明显高于美国,所以得出结论①的合理性;另外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富人”被征收的税额高于“穷人”,可以得出②的合理性。
第(2)问学生应首先对题中观点发表赞同与否的看法;其次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来组织答案。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如法国;低福利有利于经济发展,如美国;但也有特例,高福利有利于经济发展,如芬兰。因而总的来说是否定的。
第(3)问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带有探究性,根据题目中所给的“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提示,学生应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其关键也是必须要摆明学生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说明理由。
答案 (1)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
(2)否。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
(3)考生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
反对的理由,例如:①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②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
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14.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归纳概括、分析理解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及评价等。
(1)针对材料一中的三幅图,要进行提炼归纳,用很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工人失业、居民挨饿,这便是罗斯福要关注的社会问题。
(2)解决第①问一定要细读材料二,凡是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条款一一标出,然后进行加工提取。②为什么突出社会保障问题,其原因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和联系,包含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
(3)用什么方式来建立这种保障制度,在两则材料中已有明确表现,可以看到都是以国家法令形式来完成。
(4)该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对社会保障措施有“临时”和“长期”之说,在选择时应选取自己所学、教材所用的观点来加以论述,以此求取稳妥和高效准确,寻找依据也会更便利。
答案 (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3)国家立法。
(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的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旨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