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日本
悉尼
美国
英国
为什么各地华人聚居的地区都被称为“唐人街”?
一、遣唐使
1.概念:
遣唐使是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时,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的使者,通常是一个团,称为遣唐使团。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且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2.概况:
材料 公元630年至834年的二百年间,日本派19次遣唐使(其中到达中国者为15次)来华,规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五六百人。同来还有留学生、留学僧、翻译、医师、史生、工匠、画师、阴阳师、音乐师等。
(1)次数多:
(2)时间长:
(3)规模大:
(4)素质高:
十多批(从贞观年间开始)
少则二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长达二百年的时间
优秀人才
(5)目的:
更好地吸取唐朝文化。
(6)影响:
材料一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材料二 日本京都与唐都长安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日语的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混合使用。
材料六
二、鉴真东渡
鉴真(688~763年),唐玄宗时期, 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曾邀请他去日本,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着弟子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鉴真在日本十年,深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次数
概 况
1
2
3
4
5
6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被风浪所阻。
未出海便夭折。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东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遭遇台风,失败。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东渡成功。753年,鉴真(66岁)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1.概况:
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
2.目的: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1)鉴真带去大量的书籍文物。
(2)鉴真带去了大量的药方, 用鼻嗅的方法帮助日本人辨别药物,被奉为日本药商界的始祖。
(3)鉴真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被视为日本艺术明珠。
3.影响:
三、玄奘西行
海
东
河
黄
长
江
唐
吐
蕃
竺
天
斯
波
海
里
咸
海
长安
逻些城
吐火罗
狼揭罗
广州
洛阳
幽州
拉萨
北京
秦州
凉州
瓜州
敦煌
高昌
龟兹
碎叶
怛罗斯城
迦湿弥罗
飒秣建
喝盘陀
活路城
钵伐多罗
萨他泥湿伐罗
钵罗耶伽
阿点婆翅罗
奔那伐弹那
那烂陀
王舍城
迦摩缕波
建志补罗
跋禄羯占婆
苏剌侘
印
度
孟加拉湾
阿 拉 伯 海
阿拉伯半岛
阿
曼
湾
洋
度
印
去
回
玄奘西游路线
玄奘历尽千辛万苦去天竺取经,在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从天竺取回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促进我国佛学研究,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那烂陀寺遗址
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fàn]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前去迎接。《玄奘取经回长安图》生动描绘了玄奘归来时受到盛情迎接的场景。
玄奘取经回长安
印度历史学家阿里曾经这样评价:“如果没有玄奘、法显等人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大唐西域记》中的详细记载,成为还原印度历史的重要资料。比如,释迦牟尼出生地蓝毗尼的考古挖掘,就是依据玄奘的记载。
——净因
课堂总结
唐
洛阳
扬州
敦煌
曲女城
玉门关
高昌
平城京
葱 岭
拂
菻
大
食
波 斯
天 竺
日
本
流求
渤
海
东
海
海
南
日本海
太
平
洋
洋
度
印
阿拉伯海
海
红
海
黑
海
中
地
海
里
非洲
亚
洲
新
罗
阿拉伯半岛
(东罗马帝国)
广州
湾
斯
波
长安
陆路交通线
海路交通线
唐朝中外交往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 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请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政策、交通等方面,分析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活跃频繁的原因有哪些?
1.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3.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较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