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十五从军征学习目标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
2.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揣摩理解诗句含义,掌握诗歌内容。
3.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4.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培养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5、背诵并默写本诗。1、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北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2、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3、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4、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关于“乐府”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品简介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字音冢 狗窦
雉 舂
羹 饴zhǒng dòuzhì chōng gēngyí读诗歌,解诗意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望:远远地望去
冢:坟墓。
累累:众多的样子。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葵:即野葵。
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持:拿着。 羹:就是饭菜的意思。
一时:一会儿就。 贻:同“贻”,送,送给。
沾:渗入。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翻译诗句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头两句总写,统摄全诗,高度概括了主人公的一生。
极言从军之久,反映古代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始”写出了老兵思乡,盼望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增添了凄凉、悲伤的感彩。好不容易回到了家,回家后老人心情是怎样的呢?悲伤,沉痛哪个诗句写出写出了他悲伤的心情?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为什么悲?回乡之后的见闻【1】远望:松柏冢累累;
【2】近看:狗窦——兔入;梁上——雉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亲人离世,无人打扫,物生人灭,荒凉破败
侧面写从军时间之久,衬托老兵凄凉的心情。反映了战争导致生灵涂炭的现实。
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打击重重,悲上加悲,老人还悲什么?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舂谷做饭,采葵做汤,这些东西吃起来会是什么滋味儿啊?孤独、凄凉、无依无靠面对这一切,让老人再也忍不住老泪纵横——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细节描写,举目无亲,孤身一人,悲痛欲绝。
造成这一切的是战争,是封建兵役制度。通过对一个老兵回家时见闻的描写,表现了他的孤独和悲苦,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主题作业:一、整理笔记二、背诵并默写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