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时、分、秒
教材提示
目标导向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间单位“秒”,体会分、秒的实际意义,建立分和秒的时间观念。
2.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3.经历运用钟表模型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的过程,知道1分=60秒,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4.培养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导学
学会用时间单位进行简单的计算。
2.掌握时间的进率。
难点剖析
探究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即1小时=60分。分针走一小格,秒针正好走一圈,是60秒,即1分=60秒。
时、分、秒(教材P3~8)
教材新解
教材讲解
知识点1 秒的认识
【例】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我们应该怎样用“秒”来计量时间呢?
【分析】1.在生活中感受“秒”。
人们在用倒计时的方式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在倒计时中,每两个数的间隔时间就是1秒。公路上的红绿灯的时间也是以秒为单位计时的。在短跑比赛中,通常也是以“秒”为单位进行计时。
2.认识秒。
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钟面上有三根指示针:短而粗的是时针,稍粗而较长的是分针,还有一根又细又长的针是秒针。
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的时间是1个小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这个单位,例如计“倒计时”时用“秒”计量。
分和秒之间的关系。
秒针开始在12的位置上,当秒针走到6的时候,是30个小格,也就算30秒。当秒针从12走一圈再回到12,正好是60个小格,也就算60秒。此时,分针刚好走了一小格,也就是一分钟。因此,我们就得出:1分=60秒。
认识钟表上的秒。
5.感悟1分、1秒的长度。
通过1分钟内做的各种活动来感悟1分钟有多长:1分钟能踢25个毽子;1分钟能数60个数字;1分钟能从1楼走到3楼;1分钟能写20个数字;1分钟能默写一首古诗;1分钟能做10道口算题……
通过1秒内做的各种活动来感悟1秒钟有多长:1秒钟能眨一下眼睛;1秒钟能呼吸一次;1秒钟脉搏能跳动一次;1秒钟能拍一下手……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即1小时=60分。
6.时间与时刻的区分。
时刻是指某一天内某一特定的时间。如:7点30分上学、下午4时20分放学。
时间是指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的间隔时间,如:开会用了1小时,上学用了3小时课间休息10分钟、23秒跳绳42次等。
【解答】
观察可以看出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一格,而秒针走一圈是60格。
分针走了一小格是1分钟。得出1分=60秒。
【知识归纳】
计量很短的时间,通常用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钟表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就是一秒。
分与秒之间的进率:1分=60秒。
知识点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例】2时=( )分
【分析】本题考查小时到分之间的转换。因为1时等于60分,2时就是两个60分,即60+60=120(分)或60×2=120(分)。
【解答】
2小时=120分
【知识归纳】
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把时化成分,时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或相乘。
知识点3 计算经过的时间
【例】读出下面各数。
【分析】1.理解题意。
由情境图中得知,小明7:30离家去上学,7:45到校,要解决的问题是: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多种解法。
解题方法。
方法一:从钟面上看,分针从6走到9共走了3个大格,每大格是5分钟,三大格就是5×3=15(分)。
方法二:由于离家时刻和到校时刻整时数相同,所以小明从家到学校所用时间,只要求出分钟时刻的差即可。列式为45-30=15(分)。
方法三:用到校的时间减去离家的时间,即7:45-7:30=15(分)。
3.检验。
7:30到15分钟就是7:45,所以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15分钟,计算正确。
【解答】
方法一:3×5=15(分)
方法二:45-30=15(分)
方法三:7:45-7:30=15(分)
【知识归纳】
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用数小格或大格的方法,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误区点拨
【误区1】判断:在50米赛跑中,王强用了8秒,李贺用了9秒,他们俩谁跑得快?
因为8秒<9秒,所以李贺跑得快。( )
错误解答:√
误区分析:在用时间记录成绩时,错误地认为用的越长,成绩就越好。
正确解答:×
提示:在赛跑时,用的时 间越短说明跑得越快。
【误区2】4时=( )分
错误解答:400
误区分析:此题误以为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100。
正确解答:240
提示: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
【误区3】 写出下面钟面上的时刻和两个时刻间经过的时间。
( ) ( )
错误解答:12:35 6:55 经过了6小时20分
误区分析:此题读认时针和分针,读错了时间。
正确解答:7:00 11:30 经过了4小时30分
提示:第一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7点整;第二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是11时30分,那么7时与11时30分之间经过的时间可以这样计算:7时→8时→9时→10时→11时共经过4个小时,再加上30分,就是4小时30分。
也可用竖式计算:
1 1 : 3 0
- 7 : 0 0
4 : 3 0
【误区4】光耀商店营业时间为上午8:00~晚上8:30,问它每天的营业时间为多少小时?
错误解答:8:30-8:00=30(分钟)
误区分析:此题读错误理解晚上8:30这一时间,晚上8:30实际上是20:30。从早上8:00到中午12:00共营业4小时,从中午12:00到晚上 8:30 共营业8小时30分,合起来共12小时30分。
正确解答:4小时+8小时30分=12小时30分
也可列竖式计算:晚上8:30,即20:30 。
2 0 : 3 0
- 8 : 0 0
1 2 : 3 0
答:这个商店每天营业12小时30分。
提示:此类题计算时,可以列竖式计算,也可以采用分步计算,先计算出上下午各用多少时间,再把计算结果加起来。在计算的时候,超过中午12点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加不加12:00。
典型剖析
【例1】写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思路点拨】第(1)个钟面上时针指着3,分针指着12,是3时;第(2)个钟面上时针刚走过2,分针指着9,共走了45个小格,此时时刻是2时45分;第(3)个钟面上时针刚走过8,分针走了5小格,此时时刻是8时5分=。
【解答】(1)3:00 (2)2:45 (3)8:05
【知识归纳】
在表示钟面上的时刻时,如果是几时几分,超过的分钟不超过10,应写成零几分,如(3)中8时5分写作8:05,而不能写作8:5,如果超过的分钟是一个整十数,末尾的“0”必须要写出来。
【例2】在○里填上“>”“<”或“=”。
(1)90分○1小时 (2)3分○180秒
(3)8分○80秒 (4)320分○6小时
【思路点拨】比较两个时间的长短时,先要把左右两边化成统一单位。如(1)90分与1小时,1小时=60分,90分>60分,所以90分>1小时。(2)3分与180秒,3分等于3个60秒,即3分=180秒。(3)8分与80秒,8分等于8个60秒,相加后得480秒,480秒>80秒,所以8分>80秒。(4)320分与6小时,6小时等于6个60分,相加后得360分,320分<360分,所以320分<6小时。
【解答】(1)90分>1小时 (2)3分=180秒
(3)8分>80秒 (4)320分<6小时
【知识归纳】
此题主要是考查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换算。应熟记1时=60分,1分=60秒。
【例3】小明家离学校有15分钟的路程。他要7时30分到校,至少应在几时几分从家出门?
【思路点拨】这道题已知从家到学校中间所经过的时间和到校的时刻,求从家出发的时刻。计算这类题目时要用终点时刻减去中间经过的时间得到的就是出发的时刻。
【解答】7时30分-15分=7时15分
答:至少应在7时15分前从家出门。
【知识归纳】
用终点时刻减去中间经过的时间得到的就是出发的时刻。
【例4】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是45分钟,下半场也是45分钟,中间休息15分钟,全场比赛需要多少时间?合多少小时多少分?
【思路点拨】要求“全场比赛需要多少时间”。实际上就是要把全场经过的时间合起来,也就是求上半场、中间休息、下半场所经过的时间总和。即45分+15分+45分=105分,再把105分换成几时几分,换算时先想105分里面有几个60分,就是几小时,另外不够1小时的就是几分。因为105分里面有1个60分和另外不够1小时的45分,所以105分=1小时45分。
【解答】45分+15分+45分=105分
105分=1小时45分
答:全场比赛共经过了105分钟,合1小时45分。
【知识归纳】
本题考查的仍然是时间单位的进率换算问题。
【例5】陈平的妈妈早上8:00上班,中午休息1小时30分,下午5:30下班。陈平的妈妈一天工作了几小时?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有两个方法:
方法一:按早晨晚1小时30分上班,中午不休息计算。
方法二:按提前1小时30分下班,中午不休息计算。
【解答】方法一:8:00+1:30=9:30 5:30+12:00-9:30=8(小时)
方法二:5:30-1:30=4:00 4:00+12:00-8:00=8(小时)
陈平的妈妈一天工作了8小时。
【知识归纳】
已知开始时刻、结束时刻、中间休息时间,求经过的一段时间时,根据数据的特点,可以将休息时间放在前面,让开始时刻延后;也可以将休息时间放在后面,让结束时间提前。
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第一单元小结
具体内容
重点知识
秒的认识
1.计量很短的时间,通常用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钟表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就是一秒。
2.分与秒之间的进率:1分=60秒。
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60,所以把时化成分,或者把分化成秒,时(分)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
时化分和分或秒的方法一样。
计算经过的时间
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用数小格或大格的方法,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