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一、科技著作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明朝的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李时珍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还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2、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明朝的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①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②宋应星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3、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编著了《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①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②《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明清时期的科技巨著具有以下特点:继承和总结。
(1)从内容上看:多、全—总结性的巨著,是集大成之作。
(2)从价值和影响上看:虽无突破、创新,但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从人的主体行为看:勤奋钻研、身体力行、注重调查研究—献身科学的精神。
(4)从部分内容看:开始涉及西方自然科学,如《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二、明长城和北京城明长城
? 目的
防御北方蒙古贵族的侵扰。
? 起止点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 影响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附近的多民族聚集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北京城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朱棣“靖难之役”胜利后,1421年迁都北京。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
宫城即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是木匠蒯祥(kuǎi)等人设计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三、小说和艺术1、小说
(1)《三国演义》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2)《水浒传》
《水浒传》成书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运用白话文描写故事进程和任务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3)《西游记》
《西游记》出现明中期,作者吴承恩,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水浒传》主要内容《西游记》《三国志通俗演义》价值成书
时间作者书名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明朝三大著名小说戏剧表演——明清时期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2、戏剧: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3书法绘画
明朝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