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2 22:4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 这场动乱为什么会发生?它所造成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导入 万国尽征戎,
烽火被[pī]冈峦。
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一目安史之乱
第二目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第三目五代十国的
更迭与分立 篇目第一目 安史之乱相关史事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是我惹的祸吗?美色误国?别以为你是当朝宰相,你呈上来的奏折还得让我批准呢!高力士
在唐玄宗(大唐王朝的第六位皇帝)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宦官专权?第一目 安史之乱大家都内里坐,外事全凭老奴处置。皇帝老儿,咱俩
到底谁听谁的,
嗯?!李辅国 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往蜀地。李辅国劝说太子李亨(肃宗)在灵武即位,所以深得肃宗信任。当时宰相和百官除日常朝见外,奏事必须经由辅国才能面见皇帝。弄臣乱政?第一目 安史之乱一、第一目 安史之乱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1)内忧外患: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2)外重内轻: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第一目 安史之乱一、(3)重兵在握: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2、安史之乱的过程第一目 安史之乱(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叛乱持续八年之久。(2)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内调西北地区的精兵,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在763年被平定。 壹贰3.安史之乱的影响贰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叁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样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第一目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
圆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第一目 安史之乱第二目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的原因⑴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⑵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遭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起义。第二目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2.起义概况 ⑴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⑵起义军将领朱温投降唐朝,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大起义。3.起义的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4.唐朝灭亡⑴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⑵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朱温评价安史之乱和黄巢大起义它是一场叛乱,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它是一场农民起义,是一场反抗统治者残暴统治的阶级斗争。战乱使唐朝社会遭受了空前浩劫,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第二目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第三目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1.唐朝灭亡后,北方 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哪些政权?南方出现那些政权?2.通过五代十国的更迭分析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北汉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
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
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
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第三目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本课小结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朱温夺权由盛转衰致命打击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巧助记
五代有更替: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分南北: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天下乱。谢 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