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2 23:2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国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再现、阅读小说片段、问题探讨等方式,解释《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培育人文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黄金时代,在文学史上,明清小说与唐诗、宋词、元曲齐名。清朝文学成就最为辉煌的当数小说,产生了许多不朽的传世名著,涌现了一些中外闻名的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代表着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本课我们就来学习《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
新课讲授
《红楼梦》
1.作者:曹雪芹。
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高鹗续写了后40回,部分保留了曹雪芹的原意。
2.创作特点:
写作手法精巧纯熟,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3.内容:
以男女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通过贵族家庭贾府的荣辱兴衰,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小说分为四大部分。
4.欣赏视频(电视剧《红楼梦》片段)。
5.议一议:《红楼梦》的影响:
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展示了晚期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巨著,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对近现代小说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昆曲和京剧艺术
1.清朝戏曲的繁荣
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昆曲和京剧是其中的代表。
2.昆曲的发展演变及代表作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明朝万历末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到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达到顶峰。
代表作:汤显祖(明)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昆曲的特点: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并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3.京剧的形成、发展、影响
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1790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 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
京剧形成于北京,流行全国。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得力于满汉民族的共同创造,是满汉民族交融的丰硕成果。自咸丰、同治以来,经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人创立和发展,逐步形成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京剧用京胡、二胡、笛子、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锣等打击乐器伴奏。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妆如头带、脸谱、髯口、服装等都有一定的谱式。京剧的表演艺术,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它的表演都有一定的程式,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加以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但在演出时,京剧主要靠演员的唱、念、做、打吸引观众,演员的表演才是演出成功的关键,所以京剧就形成了以演员为中心的表演体制。
京剧对各剧种影响很大,被称为“国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之一。
三、课堂总结
《红楼梦》涉及到诗词、音乐、医药、饮食、建筑等等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仔细的品读,仔细的探究。
京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自己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四、作业:课后活动。
1.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是什么?
《红楼梦》背景广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以贵族家族贾府的兴衰变迁以及男女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充分展示了清朝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写作手法精巧纯熟,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艺术水平极高,所以能受到追捧。
《红楼梦》思想性强,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歌颂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自由的下层人民的抗争精神,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2.清朝的画坛上,活跃在扬州地区的八位画家被称为“扬州八怪”,郑板桥就是其中的一位。查一查:他们的绘画具有怎样的风格?
“扬州八怪”发展明朝徐渭写意画特点,绘画讲究诗、书、画结合,不拘成规,笔墨纵横,自成风格。他们作画,与正统画风格格不入,因此被称为“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