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匆匆 (第1 课时)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开始文学生涯的,代表作有《匆匆》《背影》《春》《荷塘月色》等。
匆匆这篇文章写于1922年3月,正是五四运动处于低潮,作者思想十分苦闷的时期。这时他由于看不清现在,摸不着将来,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感到无限空虚与惆怅。
他在给俞平伯的信中说,日日来时时念旧,明知无聊但能派遣。回想上的惋惜,正是不能自克的事,因了这惋惜的情怀,引起时日不可留之感,我想将这宗心绪写成一诗,名曰匆匆。
空虚 徘徊 叹息
cén shān
茫茫然 头涔涔而泪潸潸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首尾呼应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从不同角度写了时光是如何匆匆而逝的
~~~~~~~~~~~~~~~~~~~~~~~~~~~~
~~~~~~~~~~
直接问、连续问
自然流露出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感慨
自学提示:
默读第4段,思考:这一段和第一段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作者问了多少个问题?这些问题想表达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用问句更加畅快、直接,直抒胸臆,直指内心,能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在情感表达上更胜一筹,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更加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不安、甚至不甘。用陈述句就显得平淡了,无法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家庭作业:
1. 生字3字3拼3词, 写正确,写端正
2. 背诵1、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习作单元
课 时:2课时 第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基于识字写字: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憧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基于口语交际: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学情分析
基于识字写字:本课要写的字中,“藏”和“蒸”都是上下结构,都是草字头。学生在书写的时候容易将“丞”下面的一横漏写,教师要及时指导。
基于阅读:六年级的学生对于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朱自清这种运用一连串的追问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会有点陌生,因此教师在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同时指导自学第4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感。
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能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达到具体生动有一定难度。
3. 教材分析《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写于1922年。在《匆匆》中,朱自清以细腻的文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然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并不消沉。课文一共五个自然自然。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第2-4自然段”写时光一去不复返,“我”惆怅又伤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第5自然段首尾呼应,引发思考。
评价任务
1. 能够正确认读生字,书写新词(达成目标一)
2.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达成目标二)
3. 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达成目标三)
4. 能够抓住1自然段中一连串的问句,体会好处,说一说作者的情感(达成目标三)
课题 匆匆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学习 目标 会写“藏、蒸”等6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4自然段能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好,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们已经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了,真让人忍不住感叹,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课件1) 2. 这些名言警句都在告诉我们,时间的流逝,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出了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文章,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自主学习感知主要内容 活动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了解作者朱自清是谁?他在什么时候写的这篇文章?请你自己读一读(课件2)自读课文 24岁的青年作家朱自清是如何描写时光流逝带给他的感触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音,读通系,在那些你有感触的地方做上记号。(课件3)学习生字词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指名读词语】(课件4)这是第1组词语,请你想一想,空虚在文中是什么?【学生交流】(课件4)这是第2组词语。你有过茫茫然的时候吗?【学生交流】再读课文,体会情感这些词语都描写了作者的感受。作者为什么徘徊?又为什么叹息呢?在文中作者因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得明白这篇课文到底在讲什么?请你把这些词送回课文里,再读一遍。这一次要把课文读得更通顺。【再读课文】活动二: 再读课文,把握内容抓住特殊表达① 相信同学们已经发现,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是个问句,作者到底在问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试着问一问吗?【学生交流】② 是。这是作者对时光匆匆的直接提问。同样的问题,作者在课文里还问过一次,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③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像这样首尾都提出同样的一个问题,就叫做首尾呼应。可见这一定是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想重点表达的一个问题。(课件7)概括主要内容 文章的中间部分在讲什么呢?聪明的你读明白了吗?【学生交流,引导逐段概括】 中间的几段话,作者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写了时光是如何匆匆而过的。现在请你连起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交流】 对。课文一开始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接着列举了大量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细节,表达时光匆匆易逝的观点。最后要用同样的问题强调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焦虑。活动三:细读1段,感悟写法共学第1自然段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结构精巧,一读就明白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刚才你们都发现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提出了问题,请你再读一读这段话,找一找。(课件8) 第一自然段一共有几个问句?把它标出来。这些问句都是围绕着哪一个问题提的?把关键问题划出来。【学生交流】既然作者想问的就是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在破折号后面跟上那么多不同的问句?接下来老师每读一个问题,你就跟着说一说,这个问题是针对什么提的?是有人偷了他们,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学生交流】 原来这几个问题都是直接针对时间的流逝提出的,你觉得在读这一连串问题的时候,怎么读比较合适?是分开慢慢读。还是紧凑的连着读。可以自己试一试两种不同的读法,再做判断。【学生交流】是的。紧凑的读。更合适。像这样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紧凑的短间隔的追问就叫连续问。作者就是在这样的直接问和连续问中,自然流露出自己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感叹。除了一连串的问题,第一自然段里还用了一组排比描绘春景。为什么要这样呢?给你们一个小小的提示,看看这些词,燕子、杨柳、桃花都是自然万物循环往复的代表。可是再来再青再开和不复返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比更加凸显了时光一去不复返的特性。作者正是在这对比中感叹时光流逝的灿烂,请你带着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再读一读这段话。如果觉得已经会背了,可以试着背一背。自学第4段 第四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很像。请你根据自学提示,试着学习第四自然段,等会咱们再来交流。我们先,来看第1个问题,这一段在写法上和第1段有什么相似之处?是的,两段话都是用一连串的问句在写。那么作者问了多少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想表达什么呢?生交流:这一段当中找到了6个问题,并且在问题里读到了作者对时光难以把握的惆怅,觉得一事无成的焦虑和不安。 活动四:再读课文,表达情感配乐读课文同学们,作者正是用这样的追问来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时光匆匆流失的惋惜和惆怅,请大家再读一读第1、第4自然段吧。 能够正确认读生字,书写新词(达成目标一) 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达成目标三)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达成目标二) 能够抓住1自然段中一连串的问句,体会好处,说一说作者的情感(达成目标三)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今天的课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认真书写生字,注意“蒸”字下半部分的中间是个“丞”字,别忘了那一横。第2个作业是背诵一、四两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今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同学们,我们下节课再见。 能够正确认读生字,书写新词(达成目标一)
板书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