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案+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案+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3-12 20:0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和第24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2.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体表面积简单计算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思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突破方法 观看实物,动手操作。
难点 学会简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突破方法 引导发现,尝试计算。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境演示,探索归纳。
学法 操作实践,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复习导入
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看图回答。
(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3)填空。
上、下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这个长方体 左、右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3.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
探究新知
1.个人学习——理解表面积的概念。
(1)教师和学生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并分别把“上”“下”“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然后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开。
(2)提问:①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它的什么吗?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②展开后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试着说一说。
2.小组合作学习——计算物体的表面积。
(1)课件出示例1,启发提问。
教师引导:要计算用了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回答:就是计算这个微波炉包装箱的表面积。
(2)学生分组研究计算的方法。
(3)找几名代表说一说所在小组的意见,然后归纳学生的解法:
解法一:先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然后算总和。
0.7×0.5×2+0.7×0.4×2+0.5×0.4×2
=0.7+0.4+0.56
=1.66(m2)
解法二:先算出上、前、左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2。
(0.7×0.5+0.7×0.4+0.5×0.4)×2
=0.83×2
=1.66(m2)
(4)提问: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出: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巩固练习
1.教材第23页“做一做”。
小组讨论然后判断,并通过剪纸折叠验证。
2.教材第24页“做一做”。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3.教材第25页练习六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它的表面积。
解法一:
0.7×0.5×2+0.7×0.4×2+0.5×0.4×2
=0.7+0.4+0.56
=1.66(m2)
解法二:
(0.7×0.5+0.7×0.4+0.5×0.4)×2
=0.83×2
=1.66(m2)
资料链接
长方体展开图的形式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着重关注几点: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2.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把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
3.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并且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建立自信心,激发求知欲,获得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