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机翼上升实验和螺旋桨的牵引实验,感知飞机是如何飞行的。
2.知道一些飞行器,主要是飞机的发明和发展过程。
3.通过制作滑翔机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感知飞机的飞行。
4.通过对飞机飞行过程的研究,发展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机翼上升实验和螺旋桨的牵引实验,感知飞机是如何飞行的。
难点:在理解飞机的飞行原理后,通过制作滑翔机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感知飞机的飞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组织学生们交流材料。
2.启发: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更加复杂的机器——飞机。课前,同学们已经查找了相关的资料,下面我们一起来汇报一下。
二、新科教授
指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
1.启发:刚才通过我们的介绍对于飞机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但还有一些问题我们还是有一些疑问的:飞机是怎么飞起来的?
2.教师演示实验:机翼的上升实验。
3.教师演示实验:螺旋桨牵引力的实验。
4.通过两个实验,学生了解:飞机是由于发动机转动螺旋桨产生牵引力或直接向后喷气产生推力,是飞机加速前进。在飞机向前运动时,空气流过机翼,产生升力,当飞机达到一定的速度时,飞机就能升空飞行。
三、课堂小结
1.教师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谈一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了飞机飞行原理的内容,课后同学们查找一下相关材料,拓展自己的科学知识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导学生了解滑翔机的工作原理。
2.介绍滑翔机的飞行原理:滑翔机没有发动机,它有多种飞行方式,其中一种常见的起飞方式是用小型飞机把它拖到高空,然后再利用气流在空中翱翔。
二、制作滑翔机模型
1.组织学生制作学具中的滑翔机模型。
2.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的飞机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最长。
三、课堂小结
1.教师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谈一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了制作滑翔机模型的内容,课后同学们查找一下相关材料,拓展自己的科学知识面。
飞机(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机翼上升实验和螺旋桨的牵引实验,感知飞机是如何飞行的。
2.知道一些飞行器,主要是飞机的发明和发展过程。
3.通过制作滑翔机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感知飞机的飞行。
4.通过对飞机飞行过程的研究,发展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机翼上升实验和螺旋桨的牵引实验,感知飞机是如何飞行的。
难点:在理解飞机的飞行原理后,通过制作滑翔机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感知飞机的飞行。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思考导入
观察老师出示的飞机的图片,并思考:你们对飞机的了解有多少?飞机由几部分构成?
二、合作探究
1.小组同学整合资料,选择感兴趣的资料准备汇报。
2.小组同学汇报资料:飞机的发明、发展及构成等。
3.思考问题:飞机是怎么飞起来的?
4.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机翼的上升实验。
5.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螺旋桨牵引力的实验。
6.通过两个实验,学生了解到:飞机是由于发动机转动螺旋桨产生牵引力或直接向后喷气产生推力,是飞机加速前进。在飞机向前运动时,空气流过机翼,产生升力,当飞机达到一定的速度时,飞机就能升空飞行。
三、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能够简单描述飞机飞行的原理。
【第二课时】
一、思考导入
通过教师介绍,了解滑翔机的飞行原理。
二、制作滑翔机模型
1.分小组讨论并制作学具中的滑翔机模型。
2.进行比赛:看谁的飞机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最长。
三、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尝试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制造出一架飞行效果更好的滑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