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条件
(原因) 客观:长期的战乱纷争,人民渴望统一;南方经济的发展和南方陈朝统治的腐败
主观: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锐意进取,励精图治;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隋为灭陈作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得当
概况 589,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朝统一
统一后的疆域
意义 (1)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唐朝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统治措施:
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
民谣
运水河,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千里江山一旦丢
隋炀帝真的是为了看绮丽的琼花而开凿两千多里的大运河吗?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1.目的
所以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统治。
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开凿大运河。……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
——袁刚《君王的比较和隋炀帝的事功与暴政》
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课本,说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政治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经济目的:搜刮江南财富;
军事目的:为攻打高丽转运军事物资便利;
个人目的:贪恋江都美景。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一言以蔽之: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京杭大运河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无锡段古运河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无锡段古运河
徐州段运河
时间:605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它分为四段,连接五大河流,是古代世界最长的人工河。
隋朝大运河概况
隋炀帝(604~618年在位)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二长:长2000多千米
三点:涿郡,洛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水,长江,江南河
大运河的“一二三四五”
大运河作用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第一,它对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起着巩固的作用。通过大运河,江南和关东的财富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维持了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第二、它有力促进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大运河开成后,中国南北增添了一条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第三,它促进沿岸经济、文化的繁荣。运河的通航,不但使周围广大地区的农田得到灌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大大剌激了沿岩不少市镇的迅速兴起,形成繁华的商业和文化城市。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1、隋文帝在为20多年里,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世卿世禄制
西周
军功爵位
秦汉
察举制
两汉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分科举人
隋文帝
隋炀帝
进士科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
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
设立,标志着科举制
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度的建立
进士科考试主要是三场,其后各代基本沿用下来
第一场是贴经,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填空。主考官从诸子经书中选取一行,然后把其中的三个字贴盖住,让考生读出被贴的字是哪几个,其用意不过是考考生的背功,测试一下考生对经书的熟练程度。
第二场考诗赋,每个考生作诗一首、赋一首,这一场极为重要。(唐诗)
第三 场考试策,就时务出个题目,让考生回答自己的见解。目的是想看看考生对治国方略的独到见解,以为国家选择治国平天下的英才。这三场考试都实行淘汰制,每场皆定去留。只要一场考不好,状元梦随之破灭
解元
会元
状元
请回答: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出科举取士的开创有何意义?
材料一 与此前的用人制度相比较,科举制结束了魏晋以来凭家世高低取士任官的制度,它所体现的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扼制了世族官僚在人才荐举和考察时的营私舞弊,士人经由考试而入仕,为庶族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入仕道路。
材料二 科举制度间接扩大了教育范围,打破了豪门贵族垄断教育的状况,刺激了官学和私学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数量的增加,也扩大了学习内容
1
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
(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自由参政
(3)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要数唐朝的贾至和明朝的丁显,都是17岁得中状元,可谓少年得志。关于丁显还有一段趣事。据说当年殿试前夕,朱元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枚特别大的钉子牢牢钉在墙上。朱元璋第二天阅卷时看见丁显这个名字,丁者钉也,显者应梦也,丁显就被钦定为状元,人们称之为“应梦状元”
当堂达标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 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
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课后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隋炀帝呢?是一棍子打死地认为,他是个一无是处的昏君;还是理解的思考隋炀帝的所作所为呢?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