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第六章 北方地区
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1.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
3.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一、文明的摇篮
黄土高原的位置
黄土高原的范围
黄土高原东起太
行山、西至乌鞘
岭、南至秦岭、
北抵长城。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冷夏热,雨热同期。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风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期。
黄河流域
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
渭河平原—原始农耕文明/炎黄二帝(华夏文明)
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
1.明清黄帝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
2.在“五色土”中,黄土居中央,体现黄土
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展的密切关系。
窑洞
直立性,不易崩塌,
干燥,容易开挖。
信天游
歌腔高亢悠长
黄土风情
二、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
1.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2.黄土的形成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别的地区
没有?
黄土的形成
科学家的假说
风成说
水成说
风水相成说
戈壁
沙漠
黄土高原
太行山
中亚、蒙古
还有哪方面证据可以支持“风成说” ?
顺着风向,从戈壁—沙漠—黄土,颗粒越来
越小。
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
地表破碎
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2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请你从自然、人文两个方面思考原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条件
2、黄土的特性
3、气候特点
4、植被特点
二、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陡坡毁林开荒、修路、采矿等)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
农作物产量下降。
2.沟谷扩张,耕地减少。
3.向黄河输送泥沙,影响
河道整治和防洪。
4.减少居住地。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后果是什么?
黄土高原变绿了——大规模植被建设前后对比
四、水土保持
保护措施:
1.生物措施:植树种
草等。
2.工程措施:建梯田、
修挡土坝等。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
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
量等。
生物措施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2.林草护坡的作用:植树种草,建设 ,
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
流失,起到 、 的作用。
1.“打坝淤地”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沟谷中修筑 ,
拦截坡地流失的________,堆积形成肥沃的 。
挡土坝
地表土
田地
护坡林草带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除图片中的措施外,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工程措施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
A.注入的支流众多 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度快 D.流经黄土高原地区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旱涝灾害 B.台风 C.寒潮 D.地震
C
D
A
B
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
A.下游修筑大堤?? ?? B.上游兴修水库???
C.中游保持水土? ?? D.下游开挖新河
6.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地面崎岖不平,是个多山的高原????????
B.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C.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地方????
D.高原上多沟谷、湖泊
7.下列四组城市中,都位于黄土高原,又是省级行
政中心的一组是 ( ??)
? A.兰州、西安、太原?? B.太原、西安、包头
? C.延安、太原、兰州??????D.郑州、西安、兰州
C
C
A
8.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措施是( ???)
A.平整土地 B.修筑梯田
C.深耕改土 D.植树种草
9.黄土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甘蔗
10.位于黄土高原的煤矿是( )
A.大同煤矿 B.兖州煤矿
C.淮南煤矿 D.六盘水煤矿
D
A
A
9.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
问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___ (高原)
B.___________ (山脉)
C.___________ (山脉)
D.___________ (河流)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②夏季多暴雨;③黄土支离破碎,土层疏松;④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破坏植被。
内蒙古高原
太 行 山
秦 岭
黄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