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登高》
年少优游
走进作者(一)
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 20岁开始漫游,24岁应举,应试不第,却结识了李白和高适。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又不第。
困守长安
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走进作者(二)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和“三别”
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冬天的时候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
为官和舟中长逝
走进作者(三)
吴瞻泰
“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杜诗提要》)
即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情感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沉郁顿挫
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境界雄浑、阔大,内容深广、深厚,情感深沉、含蓄;
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注意
杜甫诗歌并不是所有作品都是沉郁顿挫的风格。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客居夔州(今四川奉节)期间,距他去世只有三年时间。此时唐王朝内忧外患,而诗人也身患严重的肺病,生活困顿。这一年的重阳,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来饮酒,不料这位亲戚因事没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诵读、理解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悲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进入这首诗,看看诗人是如何抒写“悲”情的?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思考
重点讲解
1、他的诗写景状物于凄清悲伤的氛围中表现雄浑阔大的意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忧伤的情境
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
孤独
空阔辽远
凄凉
雄壮阔大
重点讲解
2、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个人的漂泊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
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
重点讲解
3、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表达上迂回曲折,情感起伏回旋。
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
重点讲解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秋情绪
悲情受到限制
缓冲悲情
潦倒失意愁闷至极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郁积于胸
含而不露深沉厚重
重点讲解
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千回百转,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也就是指其诗章法上起承转合,回环照应,语言、韵律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
云天秋风
江水渚洲
状悲之广
言悲之多
悲
写景
抒情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哀婉孤独
沉郁高昂
愁苦沉痛
忧愤无奈
仰望
俯视
无边落叶
不尽江水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板 书
小结
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
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想要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因病新停酒杯而无处消悲。
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
重点讲解
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千回百转,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也就是指其诗章法上起承转合,回环照应,语言、韵律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
学以致用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品味《登岳阳楼》的沉郁顿挫之美。
课后小练
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雄浑阔大。
课后小练
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
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