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复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 解放战争 复习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复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 解放战争 复习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4 11:3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好好学习 助力抗疫
空中课堂


2020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习支持资源
济南市教育局
2020年3月




济南市2020年春季学期延迟开学网络学习资源


高二历史 第17课 解放战争




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监制
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时空定位

1945
解放战争时期
历史地位
是民主革命胜利的时期(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是朝着社会主义迈进的开始。

第二次历史巨变?
社会性质
壮大了
鼓舞了
毛泽东
1937
1931
1927
1919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改变世界政治格局
思想胜利
二.考情与学习重点
本章地方卷考查多与全国卷,不是全国卷高频考点,2017年全国卷三以紫石英号事件为切入点,考查中共对列强态度的变化,2018年全国卷二考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对西方国家外交关系的考虑为切入点,彰显了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
本课重点
1.中国战局和世界局势的相互关联
2.国共两党的关系的演变以及影响因素,体会台湾问题是国家内政的含义
3.中共政策的时代性、延续性、前瞻性,特别要结合解放战争各阶段斗争策略的变化、和必修三毛泽东思想在这阶段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的史实深刻体会。
国际上,1945年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框架,美国扶蒋反共,力图打造反苏反共的亚洲前沿阵地、向东可以防范日本的重新崛起
国内,蒋介石 准备内战,企图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的政府
中共和人民 争取和平民主,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
民主党派 争取和平民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一面独裁专政
一面和平民主
主要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和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内战?

三 基础梳理及重难点探究过程
背景 抗战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将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
三基础梳理及重难点探究过程
过程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如果你是当年的蒋介石,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当年的毛泽东,你会怎么做?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如意算盘”是什么?
如果
毛不去:
就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如果
毛去

利用谈判之机,诱使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
获得准备发动内战的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
毛泽东是否应该去重庆?
不去重庆
正中蒋介石的圈套
去重庆

争取和平
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
三基础梳理及重难点探究过程
过程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成果和遗憾《双十协定》国民党陷入政治被动局面。
但是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最终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结果:蒋介石撕毁协议,发动内战。和平建国的方案失败。

三 基础梳理及重难点探究过程
过程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链接一 近代三次和平建国的机会
第一次:辛亥革命后。推翻帝制,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结果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恢复帝制,之后陷入北洋军阀割据混战之中。

第二次:国民大革命之后。1926的北伐基本摧毁了北洋军阀的主力,再次出现和平民主的机会。
结果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建立起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

一次次证明和平建国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只有武装斗争才能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
阶段时间 背景 方针 概况 作用
防御(1946.6-1947.6) 敌我力量悬殊 运动战、歼灭战 粉碎全面和重点进攻 为反攻做了准备
反攻(1947.6-1948.9) 减轻解放区压力
土地改革提供了保障,悬殊有所缓解 主力打到外线去(国统区)、内线加快收复失地 刘邓大军揭开了反攻的序幕 成为解放战争和美帝走向灭亡的转折点
决战(1948.9-1949..1 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将敌人主力消灭于长江以北 三大战役 国民党主力被消灭
渡江追歼残敌(1949.4-1949.9) 北平谈判失败、快速结束战争。 渡江,追歼残敌 南京解放(4月23日)向全国进军 为新中国成立准备了条件,民主革命基本胜利

注意
空间模式感受中共军事政策的正确性

三 基础梳理及重难点探究过程
过程二军事斗争
中 原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
中原解放区
运动战歼灭战




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重点进攻什么地方?
gkxx精品课件













武汉
南京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主力打到外线解放区加快收复失地
gkxx精品课件

鄂豫皖
刘伯承
邓小平

豫陕鄂
豫皖苏


晋冀鲁豫
太岳兵团
陈赓
谢富治
华东解放
军主力
陈毅
粟裕
南京
武汉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三 路 突 进

gkxx精品课件

鄂豫皖

豫陕鄂
豫皖苏

南京
武汉
华东解放军
西北解放军



三 路 突 进
两 翼 牵 制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1949.4.23
敌人主力消灭于长江以北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天意”还是“民意”?
课堂思考
结合所学

1.战争期间中共如何得到人民的支持的?

2.总结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探究一 如何赢得人民的支持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背景:敌我力量悬殊、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内容:没收、废除、分配 实质:废除封建剥削 作用:调动了积极性,为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链接二 各派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中共 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抗战时期:双减政策实质是减轻封建剥削?

农民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照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评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平均分配严重 脱离实际空想无法实现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生主义
内容:平均地权,
评价:体现了反封建,但实质是资产阶级土地纲领,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所以反封建不彻底,缺乏革命的基础。
结论,只有中共能彻底解决农民问题,所以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三 基础梳理及重难点探究过程
探究战争胜利的原因
探究 如何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2.国统区,发动领导第二条战线、争取分化民主党派(教材补缺)
中间路线——民主党派幻想蒋介石和平民主建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1)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打破了民主人士的美梦
(2)蒋介石反动独裁成为破产的直接原因,特别是1947年10月解散民盟,让民主党派幻想破灭,标志着中间路线的破产
(3)中共团结、教育、斗争的政策争取了广大民主人士选择坚定站到中共一边,与中共并肩作战


三 基础梳理及重难点探究过程
探究战争胜利的原因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组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背景: 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
作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道路,所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形式。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新历史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链接三 近代的统一战线(国共关系的演变)

1.革命统一战线
背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共同的愿望、中共力量相对较弱、只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取胜、共产国际的帮助

过程: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形成

作用:消灭了北洋军阀的主力。结果: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国民党右派叛变,失败。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背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世界正义力量的支持

过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193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合作宣言,正式形成
.
作用:始终相互合作完成了抗战任务、1946年6月,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内战,合作破裂。


影响因素:阶级立场、主要矛盾、国际力量

1.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回顾必修一123页内容,美国对日本政策的变化以及原因

(由惩治变为扶植) (战争的节节取胜,特别是三大战役的胜利、美苏冷战的加剧)





目的是控制日本代替蒋政权成为反苏反共的工具
2.台湾问题产生。国民党败退台湾,美国一直操控台湾当局,干涉中国内政。此后两岸关系其实就是中美关系的直接体现。
1949年--70年代 中美敌对 1979年中美建交 80年代以来友好中摩擦

武装解放,两岸紧张 停止炮击,和平方式 日趋向暖,台独反华
三 基础梳理及重难点探究过程
探究战争形势和国内外政局的关系
3.中共及时调整国家政策(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回到城市?
(2)革命胜利后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发展生产力)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有以下特征: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3)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内容、作用)

联系一五计划
三 基础梳理及重难点探究过程
探究战争形势和国内外政局的关系
小结
重庆谈判

和平失败

政协会议

防御阶段

反攻阶段

战略决战

渡江战役
运动、歼灭
主力外线
长江北灭主力
解放全中国

武装斗争
解放区土地改革
国统区第二条战线

统一战线人民支持

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工作重心、总任务、国家性质)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结束了、开始了)
改变了国际格局(壮大了、鼓舞了、美国外交政策变化)

同学们,虽然宅在书房,但是春天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虽然只对着屏幕,但我分明能看到你努力学习的样子。只待疫情结束,我们尽情撒欢拥抱春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