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原子的构成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3-13 21:5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2020-3-11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翘尾猴与鼠为邻
——打一微观粒子


原子核直径
原子直径
10-10m
10-15m~10-14m
105~ 104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
=
原子直径
原子核直径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题2 原子的构成(2)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原子的一种模型化的描绘方法。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和特点。
(4)知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5)知道离子的形成,识记常见的离子。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化学学科在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建立联系的途径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离子的形成
知道原子最外层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识记常见的离子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电子层
序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K L M N O P Q
离核
远近 近 远
能量
高低 低 高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电子能量的高低与离核远、近的关系:



氢原子的结构
(1个电子)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钠原子的结构
(11个电子)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⑶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往外,
依次排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上。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⑵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第1层的不超过2个);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
8
2

+13






3
电子层及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核及
核电荷数
小组活动1
以小组为单位,在学案的表格中
画出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⑶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往外,
依次排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上。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⑵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第1层的不超过2个);
1

+1


2

+2


氢(H)
氦(He)
1
2

+3




2
2

+4




3
2

+5




4
2

+6




5
2

+7




6
2

+8




7
2

+9




8
2

+10




8
2

+11






1
8
2

+12






2
8
2

+13






3
8
2

+14






4
8
2

+15






5
8
2

+16






6
8
2

+17






7
8
2

+18






8
8
2

+19








8
1
8
2

+20








8
2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部分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2

+2


氢(H)
氦(He)
1
2

+3




2
2

+4




3
2

+5




4
2

+6




5
2

+7




6
2

+8




7
2

+9




8
2

+10




8
2

+11






1
8
2

+12






2
8
2

+13






3
8
2

+14






4
8
2

+15






5
8
2

+16






6
8
2

+17






7
8
2

+18






8
8
2

+19








8
1
8
2

+20








8
2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稀有气体原子
部分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2

+2


氢(H)
氦(He)
1
2

+3




2
2

+4




3
2

+5




4
2

+6




5
2

+7




6
2

+8




7
2

+9




8
2

+10




8
2

+11






1
8
2

+12






2
8
2

+13






3
8
2

+14






4
8
2

+15






5
8
2

+16






6
8
2

+17






7
8
2

+18






8
8
2

+19








8
1
8
2

+20








8
2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金属原子
部分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稀有气体原子




1

+1


2

+2


氢(H)
氦(He)
1
2

+3




2
2

+4




3
2

+5




4
2

+6




5
2

+7




6
2

+8




7
2

+9




8
2

+10




8
2

+11






1
8
2

+12






2
8
2

+13






3
8
2

+14






4
8
2

+15






5
8
2

+16






6
8
2

+17






7
8
2

+18






8
8
2

+19








8
1
8
2

+20








8
2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非金属原子
部分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金属原子
稀有气体原子
1. 当一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只有一层的达到2个),为相对稳定结构。
2.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将通过得到或失去一定数目的电子而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化学理论研究认为 :
小组活动2



















































































































































完成表格: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数 化学反应中
得失电子的情况
稀有气体
(氦、氖、氩等)
金属
(钠、镁、铝等)
非金属
(碳、氮、氧等)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数 化学反应中
得失电子情况
稀有气体
(氦、氖、氩等)
金属
(钠、镁、铝等)
非金属
(碳、氮、氧等)
8个
(氦是2个)
不易得失电子
相对稳定结构
一般≧4个
易得电子
一般<4个
易失电子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不同种类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

Na
Na+
Cl
Cl-
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Na+

Cl-
e-


e-


e-

钠离子
氯离子

⑶分类:

阳离子:(+)
阴离子:(-)
⑴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5、离 子的形成: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⑵离子符号的书写:
Rn+或 Rn-

先写数再写号,
歪戴帽
小组活动3
在学案上写出下图各红框中
的原子所形成的离子的符号,
并按阴阳离子进行分类



















































































































































1

+1


2

+2


氢(H)
氦(He)
1
2

+3




2
2

+4




3
2

+5




4
2

+6




5
2

+7




6
2

+8




7
2

+9




8
2

+10




8
2

+11






1
8
2

+12






2
8
2

+13






3
8
2

+14






4
8
2

+15






5
8
2

+16






6
8
2

+17






7
8
2

+18






8
8
2

+19








8
1
8
2

+20








8
2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讨论:
小组活动4
粒子 带电情况 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带正电
带负电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不带电
质子数>电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离子: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失电子
得电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小组活动4
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讨论:
谈谈你的收获
1、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则该原子核电荷数为?? ,核外有
??? 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 个电
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在化学
反应中易? 电子。??? ??????
当堂训练:
16
3
8
6

2、“嫦蛾一号”的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上的氦-3资源,He-3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图中x为( )
A.1 B. 2 C. 3 D. 4
B
当堂训练:
X
当堂训练: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A. B. C. D.
A
4、下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组别是( )
当堂训练:
A.
D.
C.
B.
CD
X
当堂训练:
5.右图为碘元素( I )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x的值为__;碘离子的符号为__;
⑵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元素的化学
性质最相似的是( )


AC
A. B. C. D.
53
I -

Na
Na+
失去
1个电子
Mg
失去
2个电子

Mg2+
Al

失去
3个电子
Al3+

原子

阳离子
金属原子 阳离子

失去电子
原子结构
离子结构
钠原子
钠离子
镁原子
镁离子
铝原子
铝离子
Cl
S
P

得到
1个电子
8
Cl -

得到
2个电子
8
S2-

得到
3个电子
P3-
8

原子

阴离子
原子结构
离子结构
氯原子
氯离子
硫原子
硫离子
磷原子
磷离子
非金属原子 阴离子
得到电子

以氧原子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

2、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3、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围绕
原子核,在核外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构成原子。
因为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
但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旧知回顾
1

+1


2

+2


氢(H)
氦(He)
1
2

+3




2
2

+4




3
2

+5




4
2

+6




5
2

+7




6
2

+8




7
2

+9




8
2

+10




8
2

+11






1
8
2

+12






2
8
2

+13






3
8
2

+14






4
8
2

+15






5
8
2

+16






6
8
2

+17






7
8
2

+18






8
8
2

+19








8
1
8
2

+20








8
2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部分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