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共30张PPT+3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共30张PPT+3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2 21:38:59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啊......第十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标要求:知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认识它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作用。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括中国特色社会一 理论的形成 二 理论的发展 三 理论的光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一 理论的形成(一)酝酿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解放思想为理论探索提供保证(二)初步形成——中共十二大、十三大 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材料一: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谈话对安徽的包产到户予以肯定和支持,对这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业生产方式,邓小平后来评价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 ----《复兴之路》 材料二: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0邓小平对习仲勋的谈话支持农村改革;提倡建经济特区,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邓小平在1978-1982年这一时期为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进行的实践,结合十二大的内容说说你得出什么结论?科学理论的提出离不开实践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强调中国国情 1984年,深圳已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变成了全国瞩目的经济特区,邓小平在视察之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1984年,14个沿海城市先后对外开放。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也获得了极大发展。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内容: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基本路线“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 意义: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提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我国何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其标志是什么?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100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世纪最后十年的世界和中国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中国赞成改革、反对改革、迫切推进改革各种社会情绪相互纠缠案例:年广九 1981年至1984年,年广九的雇工由3人发展到103人,仅1984年就纳税30多万元。年广九又依靠灵活的经营手段,将产品迅速打进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很快年广九成为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之一。这时,“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也都戴到了年广九的头上,不少人提出要“办”年广九。1989年,中国的私营经济进入一个困难时期。结合视频和教材指出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内容主要有哪些?2007.4L Y M14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回答了——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判断是非标准问题--三个有利于 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发展才是硬道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92南方谈话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结论)(三)完善成熟 ——92南巡讲话史实一: 1992年,重庆等5个沿江城市开放论从史出史实二:1992年,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理论形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邓小平南方谈话。 酝酿 初步发展成熟完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评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内容 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所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确立指导地位 ——中共十四大,十五大武装全党党的指导思想一、理论形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酝酿 初步发展成熟完善确立指导地位1997年3月3日《时代周刊》封面主题:下一个中国。
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二 理论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六大提出并确立为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 中共十七大提出
中共十八代确立为指导思想坚持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
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中共 提出
并确立为指导思想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十九大以人为本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连连看:5.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4.科学发展观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背景理论发展3.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1.在中国共产党内,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青年干部走向领导岗位。2.我国资源,能源消耗大幅度上升根据材料回答:理论和时代有何关系? (1) 是 的产物
(2) 反映 要求和特征(主题)
材料: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探索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甲午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遭遇到……这就决定了维新启蒙(思想)与救亡(图存)互为表里……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的演变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历史逻辑,即不同的历史时代面对的主题和任务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思想与理论成果
---摘编自杨顺全《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理论时代理论时代二、理论的发展中共十六大:
江泽民
奋斗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七大:
胡锦涛
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共十八大:
习近平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九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八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十九大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我们的旗帜和奋斗目标从未改变三 理论的光芒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结:两条主线+九次会议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邓小平理论
指导地位确立(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三个代表重要思:(2)中共十二大(3)中共十三大3 .科学发展观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邓小平南方谈话(6)中共十四大(7)中共十五大(5)评价邓小平及邓小平理论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理论的厚度 实践的深度 人性的温度老师寄语:
脚踏实地,勇于实践
加强学习,善于总结
知行合一,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