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跳水(课件) (共4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7 跳水(课件) (共4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2 22:0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列夫·托尔斯泰
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放肆、桅杆”等词语。

学习目标

1

2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人与猴子之间的联系,理清课文层次,感受船长这个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3
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事件中的不同表现,体会次要人物水手在叙事中的作用。
3

作者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文学家,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生字学习
会认的字



会写的字











































































































































































多音字





mó:模型 模棱两可
mú:模板 一模一样

liě:咧着嘴笑
liē:大大咧咧 骂骂咧咧
lie: 好咧 来咧



词语学习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造句:你说话注意点儿,不要太放肆。
暖和:船上挂帆或悬挂信号、装设天线、支撑观测台的高杆。
造句:一只顽皮的小猴子爬上了高高的桅杆。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造句:小刚不着边际的回答让老师哭笑不得。

词语理解
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
造句:他眼巴巴地看着老鹰把小鸡捉走了。
吓唬:使害怕;恐吓。
造句:你想靠耍威风和弄权势来吓唬人,这是行不通的。
龇牙咧嘴:露齿张口,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造句:小狗被惹怒了,冲着调皮的小孩儿龇牙咧嘴。
失足:指行走时不小心跌倒。
造句:他一失足从土坡上滑了下来。
近义词

环游—(周游) 模仿—(仿照) 

灵巧—(灵活) 放肆—(放纵) 

吓唬—(威胁)  明白—(清楚)

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心惊胆战—(心惊肉跳)
反义词

模仿—(创新) 放肆—(收敛) 

吓唬—(安抚) 灵巧—(笨拙) 

风平浪静—(惊涛骇浪)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朗读指导:读出船长话里的严肃与不容置疑。

朗读指导
请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划分层次。
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船上的人们拿猴子取乐,猴子放肆起来。
第二部分(2~5):写顽劣的猴子反过来戏弄孩子,孩子气急之下去追猴子,最后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陷入绝境。千钧一发.之际,船长命令孩子跳水逃生。
第三部分(6):写孩子跳入海中,水手们及时把孩子救上了船。

整体感知
一、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哪些词语写出了猴子在人前逗乐。
“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

课文解读
2.联系全文思考“风平浪静”一词的含义及作用。
“风平浪静”与后文密切相关。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才不必忙于工作,都聚集在甲板上休息;因为风平浪静,孩子才能顺利地爬上桅杆;因为风平浪静,当孩子站在高高的横木上才能听见父亲的命令;因为风平浪静,孩子跳下海时才能被及时地救起。
二、阅读第二部分,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第4自然段中“孩子只要一失足……也难以回转身来”这两句话?
“只要……就……”“即使……也……”,连用表示条件关系和假设关系的句子来交代孩子的处境,说明了后果——“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也……”是退一步说,“难以回转身来”意味着孩子只能待在横木上,失足摔落是迟早的事。
理解句意的方法:抓关联词法。
我们在理解句意时,只要抓住了句子中的关联词,分析关联词的作用,往往能准确把握句子的意思。如:“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这两个句子中,“只要……”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说明孩子当时的处境十分危险。“即使……也……”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是退一步说,意味着孩子只能待在横木上,失足摔下去是早晚的事。前一句从侧面写,后一句从正面说,不但交代了情况,还说明了后果,抓住了读者的心。
2.第5自然段中写到船长拿着枪“本来是想打海鸥的”,这句交代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理解。
不多余。“本来是想打海鸥的”说明船长拿枪并不是准备救儿子,甲板上发生的事情他完全不知道。突然见到这样的险情,他一点儿准备也没有,没有物质准备,也没有心理准备。像爬上桅杆去拉,抛长绳子给孩子……都来不及了,孩子已经两腿发抖,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眼看就要摔下来了,更加突出了船长的果断、机智。
三、阅读第三部分,思考问题。
“四十秒钟”其实是很短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船上的人们会觉得很漫长呢?
“四十秒钟”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看似相互矛盾,仔细一想却合情合理。当人们心情极度紧张时,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因为每一秒都关系到孩子的性命安危,人们当然会非常担心。剧中的破折号起到了转折的作用,相当于“但是”的意思,却比“但是”更加真接地描绘出人们的紧张心情。
四、阅读全文,思考问题。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孩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孩子被猴子戏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很生气;面对水手们的笑,他气急了,失去理智;当走上最高的横木,意识到自己有生命危险时,他内心十分紧张、害怕;听到父亲喊他“向海里跳”时,他知道自己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服从父亲的命令。
2.说说你对船长的看法。
他是一位威严的船长,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儿子性命攸关的时刻,他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沉着应对了几乎无计可施的难题,化解了险情。船长表现出来的冷静、果断、机智,源于他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
1.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动作描写)
2.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动作描写)

佳句积累
3.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如文中“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一句,通过描写水手们的表情,从侧面表现了孩子的情况绝非一般的危险;又如“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人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写法借鉴
那么,怎样进行侧面描写呢?
(1)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恰当的环境描写,不仅可以渲染气氛,还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明。
(2)以次要人物来衬托主要人物,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
运用实例: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里用林黛玉的疑惑与贾母的玩笑,从侧面烘托了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1.形容害怕的成语
心惊胆战 战战兢兢 心惊肉跳
魂飞魄散 闻风丧胆 毛骨悚然
谈虎色变 面无人色 惶恐不安

拓展延伸
2.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1)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2)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3)嫉妒是一种可耻的感情,人是应当信赖的。
(4)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3.临危不乱、处置险情的真实案例。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执行重庆至拉萨的飞行任务中,突发驾驶舱右风挡玻璃破裂脱落的罕见险情。从故障突发到飞机安全着陆,机长刘传健沉着冷静,带领8名机组人员,克服高空低压、低温、低氧和高噪音等恶劣的环境影响,以及仪表盘受损脱落等严重情况,科学地完成了险情判断、应急响应、旅客安抚等险情处置。航班最后成功备降成都机场。极端绝境下仍旧能全员生还,5·14川航备降事件成为了世界民航界的一大奇迹,机长刘传健更是被誉为“英雄机长”。
本文记叙了孩子为夺帽子走上最高的横木,身陷绝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命令他跳海逃生,因此将孩子的处境转危为安的故事,表现了船长遇事冷静、临危不乱的气度,同时也告诉我们:在事情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

课堂小结

结构图示


起因:水手逗猴子——猴子更加放肆
气得脸都红了
羞怒 失去理智
走上最高的横木
猴子逗孩子——摘走孩子的帽子
经过

临危不乱

沉着果断
跳水

孩子追猴子
结局:船长(父亲)命令孩子向海
里跳——孩子得救
1.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把相关语句找出来,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相关语句:“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水手们又大笑起来”“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使猴子的调皮、活泼发展成放肆;水手们因为觉得猴子戏弄孩子这一幕很有趣而不停地笑,这笑声让猴子更加放肆,也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十分生气并失去理智,一步步陷入绝境。

课后习题
2.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当时,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如果让他往回走,再顺着桅杆爬下来,稍微一紧张,随时都有可能摔在坚硬的甲板上。而海面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如果让孩子跳进海里,反倒相对安全一些。他的办法好在可以迅速救下孩子。从常理来看,孩子是没有勇气往下跳的,正好船长手里拿着枪,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枪逼迫孩子跳下海,毕竟水手们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