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田忌赛马(课件) (共4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6 田忌赛马(课件) (共4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2 22:1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田忌赛马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门客、赏识”等词语。

学习目标

1

2
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概括田忌赛马获胜的原因。

3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作者介绍
司马迁(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曾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酷刑,后任中书令,继续发奋完成所著史籍,最终写成了代表作《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代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知识链接

生字学习
会写的字









































































多音字





hǎo:好处 好事多磨
hào:爱好 叶公好龙

chà:差不多 差不离
chā:差错 差强人意
chāi: 出差 差使
cī:参差不齐



词语学习


门客: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造句:孙膑曾经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
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多用于上对下)。
造句:她的这个策划方案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造句:看着他胸有成竹的样子,我知道这件事有着落了。
词语理解
摩拳擦掌:形容战斗、竞赛或劳动前精神振奋的样子。
造句:机器人比赛马上要开始了,比赛双方都摩拳擦掌、信心十足。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造句:马拉松比赛马上要开始了,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
造句:妹妹兴致勃勃地看着爷爷画梅花。
遥遥领先:形容相距很远,领先很多。
造句:跑了一圈后,他的马已经遥遥领先了。
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造句:考试得了满分,她却不动声色,好像没事人一样。
出谋划策:出主意,定计策。
造句:有这样一个出谋划策的人,这次竞赛我们肯定能夺冠。
引荐:推荐(人)。
造句:爸爸把这个人引荐给了他们公司。

近义词

赏识—(欣赏)  

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兴高采烈) 

不动声色—(不露声色)
反义词

胸有成竹—(胸中无数) 

兴致勃勃—(兴味索然)

不动声色—(喜形于色) 

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
定能让您赢。”

朗读指导:用坚定的语气读出孙膑的自信,用疑问的语气读出田忌的不自信。

朗读指导
请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划分层次。
课文一共有16个自然段。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孙膑的身份。
第二部分(2~9):田忌赛马成绩不佳,孙膑献策,田忌听从他的建议,决定再次赛马。


整体感知
第三部分(10~14):孙膑帮助田忌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办法赢了齐威王。
第四部分(15、16):赛马结束后,孙膑受到齐威王赏识。

一、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侧面描写。通过写田忌对孙膑的赏识,为下文写孙膑出妙计埋下伏笔。

课文解读
二、阅读第二部分,思考问题。
田忌与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观察到了什么?
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三、阅读第三部分,思考问题。
1.齐威王和田忌赛马,三场比赛中马是如何对阵的?每场的结果如何?最终结果如何?
①上等马(齐威王)——下等马(田忌)。结果:齐威王赢。
②中等马(齐威王)——上等马(田忌)。结果:田忌赢。
③下等马(齐威王)—— 中等马(田忌)。结果:田忌赢。
最终结果:田忌贏。
2.齐威王和田忌的这次赛马和以往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马相同。马的出场顺序不同。
3.孙膑用了什么办法使田忌转败为胜?
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4.用自己的话说说孙膑帮助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有哪些。
①遇事冷静,能够审时度势,分析双方力量——马脚力相差不多,都有上、中、下三等之分。
②能够利用我方的条件,想出应对的策略,从对手的弱点入手。
归纳主题的方法:主要内容概括法。
在一些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不是直接点出来的,而是通过文章所记叙的具体的人和事,让读者去体会,去理解,再进行概括。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在阅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进一步推敲,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题。
如本文写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故事,主要写田忌以往赛马失败、孙膑献计、再赛获胜这三个部分的内容。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分析,我们就能总结出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运用策略去取得胜利。
1.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场面描写)

2.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神态描写)


佳句积累
抓住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指抓住细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或处境等的重要方法之一。成功的人物细节描写能使文章更加细腻、丰富,让读者印象深刻。


写法借鉴
如本文通过孙膑、齐威王、田忌三人的对话和他们说话时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写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又如文中写田忌在赛马过程中的三次表情变化
也属于细节描写,表明了他的胸有成竹和孙膑的聪慧。

我们应该怎样描写好细节呢?
(1)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物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语言特点,只有反复、仔细地进行观察,才能够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节。
(2)注意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性别、职业等特征。尤其是神态描写,要结合人物的行为或语言,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增强描写内容的表现力。
运用示例:
小刚揉着蒙胧的睡眼,拖着步子慢吞吞地走进了教室。课代表正在收作业:“小刚,你的作业!”小刚一听,马上直起了腰,呆呆地立住了。忽然,他一拍自己的脑门儿,连忙打开书包翻找起来。课代表敲敲桌子:“还没找到吗?就差你的。”小刚一面找,一面不耐烦地嚷着:“我带了,别着急。”小刚好不容易才把作业本从书包里拽了出来,递给了课代表。课代表接过这本“蓬头垢面”的本子,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1.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兴致勃勃 得意扬扬 目瞪口呆
没精打采 眉飞色舞 呆若木鸡
含情脉脉 目不转睛 愁眉苦脸

拓展延伸
2.含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
胸有成竹 心急如焚 目无全牛
手不释卷 交头接耳 昂首挺胸
摩肩接踵 五脏六腑 七嘴八舌
肝胆相照 唇亡齿寒 焦头烂额
3.与孙膑有关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
战国后期,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应赵国的请求,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救赵。起初,田忌准备直接攻打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劝解殴斗,不能直接参与其中;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现在魏国的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虛,如果他们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其交通要道,袭击其驻防薄弱之处,魏国必然会放下赵国回
师自救。齐军就可乘其疲惫之时,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必败,赵国被围困的危机自然就解除了。围魏救赵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本文通过叙述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孙膑帮助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获胜的故事,表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运用谋略去取得胜利,从侧面反映出孙膑的智慧过人。

课堂小结

结构图示
齐威王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田忌 下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田忌赛马
结果 1:2 田忌获胜
运用谋略 取得胜利
1.说说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孙膑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分析,清楚地了解敌我双方的力量和心态,在把握全局的前提下,调换马的出场顺序,避其锋芒,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这样便能转败为胜。

课后习题
2.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示例:(1)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城内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司马懿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已及时赶回解围。
(2)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面对强劲的曹军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之计,战胜了曹军,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