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 抗美援朝 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 抗美援朝 课件(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2 21:4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2课 抗美援朝
第一章
半岛风云------朝鲜突变
北朝鲜
南韩国)
二战结束后,苏、美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大韩民国在美战区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苏战区成立。
图为朝鲜人民军攻占汉城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内战全面爆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派兵进攻大韩民国。1950年9月,大韩民国战场上节节败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占领朝鲜半岛的绝大部分领土。
6月27日,美国带领下的“联合国军”帮助大韩民国,越过三八线并占领朝鲜半岛绝大多数领土,改变了原来的半岛格局。
图为1950年7月,美国步兵第24师一部到达朝鲜大田车站。
  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新西兰等组成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共17国部队。
图为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发动侵略朝鲜战争。
第二章
美帝挑衅------毅然出兵
1、美国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美国空军飞机对中国东北边境地区进行轰炸扫射。图为安东(今丹东)被炸一景。
2、美国空军轰炸中国东北
3、美国派第七舰队入侵我国台湾海峡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登载的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的消息
4、1950年10月1日,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中国     美国 钢产量  60万吨    8785万吨 原油产量 20万吨    2.6亿吨 发电量   45亿度    3880亿度 军舰吨位 4万      300万 军用飞机 60架     3.1万架 国民收入 150亿美元 2400亿美元 人均收入 24美元    1600美元 国防开支 10亿美元   150亿美元
1950年中美两国实力对照

刚刚从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世界超级大国---美国的挑衅能不出兵吗,为什么?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是新中国的领导人你会如何决策?请说出你的原因。
毛泽东: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彭德怀: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可是,如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边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所以迟打不如早打。

杨尚昆:抗美援朝战争是我们本不愿意打却又不能不打的一场战争。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关联。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支持朝鲜不仅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也是出于自身安危考虑,不得不同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直接武装较量。
抗美援朝的利与弊

1)利:既可保障朝鲜的安全,也可保卫中国的安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同时还可打击美帝国主义的气焰,极大地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

2)弊:美国占领朝鲜,会进一步侵略中国,严重威胁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中国的经济建设将不可能顺利进行。

毛泽东和周恩来曾研究过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最后命名为“志愿军”,并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番号和编制,是为了避免扩大战争范围缩小战争规模。
表示中国不是跟美国宣战,是人民志愿支援朝鲜。虽然名称为志愿军,但实际是现役部队整建制地参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改编而成)。
如果直接以 中国人民解放军 的名义的话, 就变成中国跟 韩/美开战了。如果是以 志愿军 的名义 , 就只能说是 应 朝鲜的要求自愿 和 志愿 出兵, 不会提升到国家层次。
为什么叫中国人民志愿军?
第三章
战场博弈------打出国威
志愿军誓师大会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
彭德怀在朝鲜前线视察
彭德怀率先进入朝鲜与金日成商谈作战问题
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志愿军战士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进行英勇顽强的战斗,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战斗英雄
黄继光(1930—1952年)
邱少云
(1931—
1952年)
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在朝鲜战争中战死。彭德怀司令员称其为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现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用生命保卫了小高岭阵地,为夺取第二次战役胜利立了卓越功勋。获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
毛岸英(1922-1950年)
杨根思
(1922—
1950年)
踊跃报名
参加志愿军
人民支援前线
全国捐献款
这是截至1952年5月全国人民捐献的款项,此数为旧人民币金额,折合新人民币为5.5650亿元。
国内人民踊跃支援前线,捐款,广大青年学生还积极报名参加志愿军,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伟大爱国运动。
捐献款 55650亿元
可买飞机 3710架
豫剧演员常香玉捐献的飞机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2)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3)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4)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①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 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摘录
“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②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我们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
“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
——英国学者奥内尔《清长之战》
第四章
崭新时代------启示后人
为了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许多英雄儿女的鲜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和光荣负伤者共36万余人,其中有14万人长眠在异国他乡(在战斗中牺牲11.5万余人,事故伤亡和病故等非战斗伤亡2.5万余人),在战斗中 负伤22.1万余人,失踪、被俘2.9万余人。
美军朝鲜战争纪念馆显示的伤亡失踪被俘总计:
美军 172847
联合国军 2256523
总计:2429370 。
其中阵亡美军 5.4万人,联合国军 62.9万人
课堂小结
目的
参战
战役
英雄
胜利
意义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上甘岭战役
黄继光、邱少云
1953年7月
国际、国内
随堂训练
1.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C
2.“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此话最有力的证明 (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镇压反革命运动
B
3.正值清明时节,中国驻朝鲜大使李进军4月4日上午率领大使馆工作人员来到平壤友谊塔祭奠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A
4.(2017·内蒙古赤峰)“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段话中的 “敌人”是指( )

A.美军 B.日军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A
5.当今,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己为人的英雄。60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新四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D
6.(2017·四川内江)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反抗美国的侵略。当时率领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

A.朱德   B.彭德怀  
C.林彪   D.毛泽东
B
7.(2017·湖北荆州)邱少云(见图)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英雄的事迹出现在( )

A.北伐战争中
B.抗日战争中
C.解放战争中
D.抗美援朝战争中
D
8.2017年3月22日,“马革裹尸”“埋骨他乡”的28名志愿军烈士骸骨,终于魂归故土。当年,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 )

A.“和平卫士” B.“最可爱的人”
C.“党的好战士” D.“钢铁卫士”
B
9.美国陆军军方战史说: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可见这场战争( )

A.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B.保障了土地改革的推行
C.开拓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10.(2017·贵州遵义)“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A
11.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