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会认10个生字。
学习目标
1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弄清“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
3
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作者介绍
费奥多罗夫(1873-1936),苏联儿童文学作家。其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是研究俄罗斯抒情风景画大师了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会认的字
生字学习
似
sì:似乎 骄阳似火
shì:似的
zhé:折叠 百折不挠
zhē:折腾 折跟头
shé:折本 折耗
折
多音字
词语学习
祸患:祸事;灾难。患,祸害、灾难
造句:与人为善能避免许多祸患。
情不自禁:(成语)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造句:听到这个好消息,她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
天赋:天资。
造句:人有两个天赋:聆听和微笑。
词语理解
一本正经:(成语)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造句:看着小弟弟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
随心所欲:(成语)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造句:在祖父的园子里,各种花果随心所欲地生长。
困窘:为难。
造句:他困窘地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近义词
发现——(发觉) 惩罚——(惩治)
澄澈——(清澈) 轻盈——(轻巧)
惊讶——(惊奇) 羞愧——(惭愧)
驱逐——(驱赶)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反义词
独立——(依赖) 惩罚——(奖励)
澄澈——(浑浊) 轻盈——(笨重)
进化——(退化)
词语辨析
轻盈 轻巧
相同点:都有“灵巧轻快”的意思。
不同点:“轻盈”侧重指优美,多用来形容姿态、动作,也可以形容声音、节奏等轻松,如“体态轻盈”。“轻巧”侧重指动作灵巧,可以形容人的体重、动作,如“动作轻巧”。
运用示例:
1.她的舞姿是那样的 ( )优雅。
2.他操纵机器就像船夫划小船一样( )。
轻盈
轻巧
1.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整体感知
三个部分。
①第一部分(1、2):写“我”在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惩罚。
②第二部分(3~13):写“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飞翔,问过老师后,“我”探索的欲望更强了,并且自己深入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③第三部分(14~19):写三四年后,老师在生物课上讲人的起源,“我”想到自己的发现,笑出了声,被老师轰出了教室。
2.作者围绕自己的发现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写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课文解读
开头直接交代了“我”九岁时的发现,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制造了悬念,足以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这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
1.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开头。
2.读一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我”的童年发现是什么?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是在飞翔,并发现其他同学也有这“飞行”的天赋,便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我们一起去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于是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我”对“怀胎九月”进行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4.“我”的发现是如何得到证实的?“我”当时的反应是怎样的?
“我”的发现在老师上生物课的时候得到了证实。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忍不住笑出了声。“我”原本就为自己的发现而格外高兴,现在又知道这发现果然是了不起的事情,简直是心花怒放,笑出来是情理之中的事,丝毫没有恶意。
5.老师为什么会认为“我的笑是不怀好意”呢?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从课文中看,授课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的是“人的发育和进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其他,可能这位老师对这类问题非常敏感,所以讲课时“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显然是要用这表情控制学生不许胡思乱想。事实上也达到了这个目的,“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就在这时,“我”笑出了声音,所以老师会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6.读一读最后一句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如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将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当然,这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在写法上,照应了开头的“惩罚”,前后呼应。
7.回顾全文,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中,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说明“我”是一个天真无邪、善于观察、充满幻想的孩子。
②“我”去询问老师关于在梦中会飞翔的一连串问题,而后又产生了“怀胎九月”的疑问,这几个问题之间是层层深入的,而“我”恨不得从鱼身上得到“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的答案,可见“我”是一个求知若渴、执着探索、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③“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说明“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写法借鉴
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课文在描写故事情节时,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引起读者的共鸣。如:“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这两句话充满童真童趣,表现了“我”的幽默。
在写作中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形象时,要注意巧借适当的成语、谚语等;比喻要合理、形象、生动、贴切。
1.含有夸张手法的成语。
震耳欲聋 排山倒海 只手遮天
惊天动地 天翻地覆 一步登天
无孔不入 度日如年 气吞山河
拓展延伸
2.关于求知探索的名人名言。
(1)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2)智力绝不会在已经认识的真理面前停止不前,而始终会不断前进,走向尚未被认识的真理。
(3)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课堂小结
本文先概括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被老师讲课时证实,说明了“我”是一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着精神的孩子。
结构图示
童年的发现
发现规律:胚胎发育的规律(概括)
梦中飞行—产生疑问—请教老师
老师解释—继续追问—引出问题
痴迷思索—大胆猜想—伟大“发现”
敢于想象大胆提问乐于探索
得出结论:世界上的重大发现,面临驱逐
和迫害的风险
发现过程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