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时作业(解析版)
1.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2.下图反映的是1949—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对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A.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B.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4.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生产合作社
5.1951年1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6.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人民政府颁布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1952年底,我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基于下列哪一事件的开展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
8.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时间是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6年
9.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重大事件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B.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不到7%的地主和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57%以上的贫农、雇农只占有14%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得不到温饱。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11.建国初期,我国土地改革的意义包括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12.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加 28%,1952 年比 1949 年增加 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完成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项运动?
(2)该运动颁布了什么法律?通过这项运动消灭了哪个阶级?
1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认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完成: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法律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4)对比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5.请以建国初期的几幅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为线索,回答问题。
(1)图1、图2、图3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图2中发起反击的是我国哪支部队?这支部队被誉为什么?
(3)依据图 3 及所学知识回答,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一部有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的文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如图,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开展这一运动的法律文件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事件的完成,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17.开展社会调研,可以增强对历史的感悟。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国庆节长假期间,走访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情况。请你为他们参谋,就下列问题提出你的意见。
(1)走访的对象应该在城市还是农村?为什么?
(2)采取调查形式有“人物访谈”和“问卷调查”,哪一种形式更适合访谈对象?
(3)设计的调查提纲事先要交给受访问者,请你帮助提出两个问题。注意不能脱离主题。
(4)查阅历史资料时,一定要查看哪部历史文献?
18.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材料一出自哪一法律文件?这一法律文献颁布于哪一年?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的。
(3)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相比,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4)材料二中,为什么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参考答案
1.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农民得到了土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A项符合题意;BC两项都没有涉及分地内容;D项的时间是1978年,与题干“1952年”时间不符。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A
【解析】
根据图中的数据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是因为这一时期,国家实行了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所以答案选A。
3.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土地制度仍然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占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因此在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A符合题意,故选A。
4.A
【解析】
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BCD和题干材料无关,故选A。
5.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51年1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分给农民土地、房屋、农具等,故C符合题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规范民事关系的法律,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6.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所以A项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实行,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包产到户,《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颁布的有关教育法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约法。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7.A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而实施的土地政策。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A项符合题意;1953——1956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B项符合题意;1958年我国进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C项不合题意;1953——1956年我国实行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8.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1950年——1952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故C正确。1950年土地改革开始,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D符合题意。ABC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A
【解析】
根据题干“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可知,建国初期农村仍存在封建土地制度,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为此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因此题干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1.AB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中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即农民土地所有制,不是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所以AB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故选ABD。
12.B
【解析】
依据题干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土地改革完成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所说粮食产量在1951、1952年逐年增加,这表明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1952年,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获得了大幅提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由此分析AC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3.(1)土地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地主阶级
【解析】
(1)依据题干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知,材料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运动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14.(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
(2)人民公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解析】
(1)依据题干“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结合所学知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
(2)依据题干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认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结合所学知识,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建立人民公社的目的是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一个多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人民公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依据题干“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结合所学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相结合,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集体所有制优势。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首歌谣正是歌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能够认识到: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15.(1)图1:开国大典;图2:抗美援朝战争;图3:土地改革。
(2)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1949年举行的开国大典;图二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图三反映的是土地改革。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中国人民支援军在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3)根据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反映的是土地改革,,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6.(1)土地改革;1950——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
(1)根据图片中农民分得了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工具可知这是土地改革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到1952年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了;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17.(1)农村 土地改革在农村
(2)人物访谈
(3)土地改革前后对比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1950年——1952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少数民族地区是以后进行的)。因此,走访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情况,走访的对象应该在农村,因为土地改革是在农村进行的。
(2)根据所学可知:“人物访谈”形式更适合访谈对象。因为采访的对象都是七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便;而且因为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平大都不高。
(3)本题答案开放,只是切合题意即可。如:土改前家里没有土地,土地改革后家里分得了多少地?是如何分地的?土改前后,家里生活有了哪些改变?
(4)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因此,查阅历史资料时,一定要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8.(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4)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
本题主要让学生从材料中总结知识,考查以下内容: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的相关知识,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相比,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最大特点相关知识。
根据所说和材料可知:(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因此,材料一出自的法律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一法律文献颁布于1950年。(2)根据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材料二“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可知,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废除地主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相比,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最大特点是,农民翻了身 ,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4)根据材料二“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它的重大意义在于: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