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解析版)
1.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D.“包产到户”的实施
2.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3.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抗美援朝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4.1950~1952年我国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实行的( )
A.农民土地所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制 D.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5.“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目的,我国进行了( )
A.土地改革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包产到户改革“
6.新中国成立初期,体现我党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典型事例是
A.在农村减租减息 B.打击地主阶级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免除农民的农业税
7.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据此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8.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改善农民生活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是由于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6.5
A.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D.实行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10.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土地归集体所有
C.土地归农民所有
D.土地归乡镇所有
11.“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这表述的是土地改革的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
12.“斗地主”已经成为现在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游戏,使“地主”退出历史舞台的变革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人口和占有土地的比例图(如下图)
(1)材料一的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图片表明我国当代仍属于什么样的土地制度?为此党和政府实行哪一土地政策进行调整?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材料二节选自1950年我国颁布的哪一重要的土地文件?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实施这一土地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1949年到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图表
(3)材料三是哪一举措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举措实施的重大历史意义。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0年,中国开始了触及“农之根本”,乃至“国之根本”的大动作,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这个华北平原上普通的村庄(温泉屯)随着风云一时的女作家丁玲名扬天下,在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它的名字叫“暖水屯”。记者分别奔赴当年土改中的样板村,实地探访“土改第一村”60年的今昔变迁。温泉屯的60年,像一册未经编纂的历史底稿,散乱地记录着居于庙堂之高的政治理想作用于农村世界时的真相,丁玲只是给它开了个头,却始终无法抑或是不肯续写。……它所在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两年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
(1)这个触及“农之根本”的大动作是什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什么文件实施这一“大动作”?
(2)随后,温泉屯农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一“大动作”的实质变化是什么?它又是如何揭开中国历史新的一页的?
1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树料三: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1)材料一中,上世纪50年代农民分到田地和农具是由于当时开展了哪一运动?这运动的开展依据的是哪一部法令?
(2)根据材料二,这一运动基本完成后,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运动的开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16.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1952年同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由11218万吨增加到16392万吨,增长46.1%;棉花由44.4万吨提高到130.4万吨,增长193.6%;全国农业总产值由326亿元增加到484亿元,增长48.47%.这是纵的比较,再看横的比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49年至1953年,我国人口增加4629万,而我国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仍由1949年的418斤上升到574斤,增加37.3%.与同期的日本、英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相比,这个增长幅度也是最高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二:(据1952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民平均每人货币收入的变化情况是:1949年为14.9元,1950年为18.7元,1951年为23.6元,1952年为26.8元。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上)
(1)材料一、二所示的各项数据变化均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概括该事件发生的主要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历史事件还有哪些重要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材料二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有什么消极作用?“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二中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占人口%
占土地%
地主、富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状况?这种状况对我国有何影响?针对这一状况我党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出自何文件?它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到1954年,土地改革完成后,贫农、中农成为中国土地的主要拥有者,所以答案选B。
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意义的认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A不是土地改革的意义,符合题意。BCD是土地改革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故选A。
3.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A不符合题意;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完成统一,B不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C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一百多年来被奴役被屈辱的历史,D不符合题意。由此可见,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4.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答案是:A。
5.A
【解析】
土地改革的内容是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BCD与题意无关,故选A。
6.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C符合题意;“在农村减租减息”是抗日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故A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并不是打击地主阶级,如果仅仅是“打击”的话没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我国2006年免除农民的农业税,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事件,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7.C
【解析】
依据题干的“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之制度,使全国3亿多农民无偿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广大农民获得解放,也为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开展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因此选C。
8.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主人,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说法错误,建立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排除含有③ABC三项;故选D。
9.A
【解析】
从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可以看出,1950到1952年粮食、棉花产量逐年大幅度提升,结合所学,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所以表格内容说明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A符合题意;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1956年,方式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所以BC不符合题意;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1953年提出的,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0.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实质是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制,因此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土地归农民所有。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1.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所以题目表述的是土地改革的作用,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2.A
【解析】
根据题干“使‘地主’退出历史舞台的变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952年底,我国开展了土地改革,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A项符合题意;三大改造是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B项不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是严重的左倾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后的内容,此时期地主阶级早已经消灭,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13.(1) 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土地分配不合理,占全国农村人口90%的广大农民只占有20%~30%的土地,占10%的地主阶级却占有70%~80%的土地。封建土地制度。进行了土地改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 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一政策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
(1)依据材料图示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土地分配不合理,占全国农村人口90%的广大农民只占有20%~30%的土地,占10%的地主阶级却占有70%~80%的土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仍然实行封建土地制度;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党和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知,此内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一政策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4.(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1950年—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2)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温泉屯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5.(1)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由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转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说明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废除了。
(3)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2)依据所学可知,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由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转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说明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废除了。
(3)依据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16.(1)土地改革运动。背景: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取得成功;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多种困难等。
(2)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或国家的主人);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二所示的粮食产量、农业总产值、农民平均每人货币收入各项数据变化,反映了1952年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多,可知是土地改革的影响。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但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7.(1)阻碍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3)促进农村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可知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阻碍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3)根据所学和材料二“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可知:数字的变化,说明了土地改革促进农村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18.(1)解放前旧中国是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富农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农民没有或拥有少数土地。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土地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意义: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大大解决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表格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格的内容反映了解放前旧中国是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富农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农民没有或拥有少数土地。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
(2)依据材料二“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大大解决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