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2 23:0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解析版)
1.“邓小平南方视察几乎产生了神话般的意义,他的谈话成了中国后来20年政治经济政策的蓝本。”以南方谈话为蓝本,我国做出的经济决策是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C.决定设置经济特区
D.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开始了对国企的初步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对国企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坚持执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自主权
4.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响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开
C.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首先是在哪里吹响的
A.农村
B.城市
C.学校
D.国有企业
7.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又分地"的意义是(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8.改革开放后我国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内地 D.城市
9.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B.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C.完全实行资产私有制
D.大力推行政企合一
10.下图所示信息反映了
A.农民工群体素质提高
B.农业劳动力迅猛增加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11.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2.观察下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农村改革的成功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斗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他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习近平强调,……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材料二: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岀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材料三: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哪一措施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根据材料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重温改革的重大意义。
(2)据材料二写出其中一个经济特区。概括它们能够成为经济特区的条件。
(3)材料三中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对外开放的哪一具体措施?举出一个1992年我国开放的陆地边境城市。此后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何特点?
(4)综上所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出发点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增强全业活力是域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必频解决好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第一,必频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全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会业自主权;第二,必须确主职工和会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全业中的主人前地位。
材料二 从1995年开始,实施职工工资总额同全业经济效益接比例浮动的办法,(全业)一般上缴利税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一0.7%。
(1)材料一表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要途径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要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职工的工资挂钩?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有哪些作用?
15.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当代中国的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道德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材料二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并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首先取得农村改革突破的典型。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出现了怎样的新局面和出现这一新局面的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认识。
16.改革开放,筑梦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该片以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基础,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呈现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
(1)结合材料,请你谈谈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我们迎来了怎样的伟大飞跃?进行改革开放,为何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革”中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说明了凤阳发展的什么趋势?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所描述的现象?
(3)历史上凤阳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18.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也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
——东方红
(1)材料一中的“从上海的望志路到南湖红船”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使党的革命形势“云消雾散霞光闪”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材料二中“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
材料三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凤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文诗。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
——习近平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重要演讲
(3)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是什么道路;一句话评价邓小平。
参考答案
1.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多次发表谈话,当时的国内背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遇到姓“资”姓“社”的问题。邓小平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因此以南方谈话为蓝本,我国做出的经济决策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D项符合题意;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1990年,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设置经济特区是1980年。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农村政策的认识。1953年——1956年的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纷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因此说大家都散伙了。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D。
3.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85年,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围绕所有制结构、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是国企改革的背景,选项C、D都是国企改革的内容。因此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A
【解析】
依据题干“1984年”“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请给我们松绑”,结合所学知识,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国有企业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故A符合题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开”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B不符合题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是1953-1956年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故C不符合题意。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我国开始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B项是对农村经济进行的改革;CD项属于对外开放的范畴。A项符合题意,故选A。
6.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体现在对所有制、政企分开和分配制度三方面的改革。B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是干扰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7.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十年前分田地指的是土地改革。三十年后又分地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公有制,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此题选D。
8.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中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在农村开始。在农村中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故答案选A。
9.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0.C
【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我国自1980年以后,外出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人数持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可以在农闲时候外出打工。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帮助了干部和群众打开了思想解放的大门;它冲破了“两个凡是”及其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禁锢,宣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A.以阶级斗争为纲;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没说的都是文革的错误。所以答案选C。
12.C
【解析】
依据题干图片数字变化可以看出,1981年至1983年,相比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较大,再结合这个时间段,不难判断出这是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的表现。C项符合题意;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A项不合题意;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B项不合题意;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特区经济的发展。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3.(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
(2)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引进外资。
(3)我国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满洲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4)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改善人民生活等。
【解析】
(1)依据材料“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改革开放的开始;根据材料“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的信息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重温改革的重大意义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它们能成为经济特区的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引进外资。
(3)依据材料“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1984年,开放14个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92年我国开放的陆地边境城市有满洲里等。如今,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4)综上所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出发点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改善人民生活等。
14.(1)增强企业的活力。扩大企业的生产自主权;实行劳动分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2)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3)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增强全业活力是域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可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增强企业的活力;根据“第一,必频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全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会业自主权;第二,必须确主职工和会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全业中的主人前地位”结合所学可知,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途径是扩大企业的生产自主权;实行劳动分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职工的工资挂钩能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国企活力,提高了国企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城市职工收入;基本满足了民众对工业品消费的需求;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15.(1)典型: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特点: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
(2)新局面: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原因:深入改革需要扩大开放支撑;两者交互进行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新局面的出现。
(3)改革开放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道德取得突破的”及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率先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取得了成功,并在全国推广开来。由材料一“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可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
(2)依据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可知,我国改革开放出现了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依据材料二“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可知,这一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深入改革需要扩大开放支撑;两者交互进行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新局面的出现。
(3)综上所述可知,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16.(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因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解析】
(1)根据材料“该片以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基础,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呈现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均有重大发展,国际地位有显著提升,可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由邓小平主持开始进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我们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大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因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取得的,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7.(1) 凤阳从落后走向繁荣。
(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阳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 说明必须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解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1980年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农村走向富裕。因此,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说明了凤阳从落后走向繁荣。
(2)根据材料三及上述分析可知,出现材料三中所描述的现象的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阳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凤阳的转变说明必须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80年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必须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8.(1)中共一大召开或中国共产党成立。遵义会议的召开。
(2)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解析】
(1)依据材料“上海望志路”“南湖红船”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为了躲避特务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国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35年1月,遵义会议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有关的转折点。
(2)依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可以概括出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并走向复兴,关键在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井冈山道路。
(3)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依据材料“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开创者是邓小平,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指明了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