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第二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4.心脏的结构》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第二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4.心脏的结构》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13 12:3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心脏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我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总结记忆规律,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抽象图辨认,课堂反馈。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摸一摸,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
2.自主探究:学生观察心脏模型,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认同心脏健康的积极意义。
4.延伸拓展:?教师提出若干与心脏有关的话题,使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进一步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②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与思考,认同和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③情感目标:参与组内合作,体验交流与探究。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薄厚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难点:通过学习理解心脏的结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更好的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明目标
猜谜语,体会心脏位置和功能。
齐读目标
揭露谜底,快速导入;出示学习目标。
从生活经验入手,直切主题?,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教学目标。
引发了学生探究心脏奥妙的好奇心。
初认知
通过观看幻灯片,伸手感觉心跳。了解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出示心脏彩图
引导学生找出心尖的偏向
学生对心脏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出示人体体腔解剖图,更加直观、清晰,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心脏位置的认识。
通过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
学生在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同的学习体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主构建心脏的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运用课件进一步强化,有助于学生对这一重要知识识记得更深。
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学生学会用旧知去同化新知。根据结构特点推断功能,促进学生建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进而引导学生从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考虑问题。
?
及时巩固,加深记忆。
引导学生及时把所学的知识归纳整合,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图,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记忆和提取,树立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的意识。
通过学生做题讲题,其他学生质疑,改正的环节,暴露做题中的问题,查漏补缺。老师强调,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脏灌水问题,是探究瓣膜作用的经典考题。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在了解心脏结构之后,再次强化了瓣膜的作用,可以使课程内容丰满,也是对之前内容的夯实和复习。
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
自研学
1、心脏四个腔之间的位置和关系?
2、心脏四腔分别与哪些血管相连?
3、心脏壁由什么组织组成?推测功能。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
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4、瓣膜的位置?这些瓣膜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利用模型和课本61页心脏解剖图,根据导学案的问题,思考与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组内讨论完成。如有疑问,会在班上集中解决。
共探究
学生在讲台上利用模型和电子白板分别展示和探究心脏四腔的关系;心脏与之相连的血管;心脏的薄厚及其原因;瓣膜的位置和作用
另外说出心脏左右的区分;心房心室的位置;血液在心脏中流动的方向。
帮助学生区分心脏的左右,心房和心室的上下关系。
强调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以及血流方向,瓣膜作用
再巩固
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心脏结构示意图》,识记并夯实基础知识。
学生到前面指认心脏各部分结构
化抽象
识图填写心脏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引导学生化具象为抽象,会识图。
对学生进行点评,指导。
勤练习
通过做题,小组讨论,夯实基础知识,反复将规律在做题中应用
如果图中B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则血管A是??? ?、血管C是????? ;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的结构是????? ,它位于图中字母??????? 所示血管的近心端。
通过学生讲题,其他学生质疑,改正的环节,暴露做题中的问题,查漏补缺。老师强调,突出重点难点
老挑战
一同学在学习心脏的结构后,想了解瓣膜的作用,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帮助他完成实验:
(1) 从肺静脉灌水,水从_______ 流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 扎住下腔静脉,从上腔静脉灌水,水从______?流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 从主动脉或肺动脉灌水,水从______________流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4) 最后,刘丽同学总结出心脏内部的血液流动方向:静脉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及时点评,强化瓣膜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精神。
唱中学
播放《血液循环》歌曲,学生记歌词,掌握本节课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唱中学,学中记。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内容预习第二课时“血液循环”部分
及时巩固,加深记忆。
四、板书设计
规律:
上房下室上下通,
左右房室不相通。
房连静脉室连动,
静房室动不倒流。
五、小结和反思
本节课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例如,增设了心脏的位置、形态、方位的区分;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愿望。教师在本节课中恰当地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进行整合,多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攻破重点和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